-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王爱君。
神遇-王爱君作品展
艺术家:王爱君,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展览时间:2016.09.17至2016.10.31
开幕时间:2016-09-17 17:00
展览地址:常熟市李闸路90号虞山当代美术馆(九灵犀文化创意园)
策展人:夏可君
参展人:王爱君
前言
石头,从来都是一种幻象,是最初的幻象,是最初的神意,此乃化人之法。
中国人的想象,来自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五色石,从来都是一种想象之物,一种致幻剂,一种迷药,一种太虚之物,催生心灵的激情,是神游之介。
我们这个文化的根性,其创造力想象的根源在哪里?这是中国人最初面对变化无常世间而萌发的一种幻念,一种太虚恍惚的记忆,可以瞬间进入其间而神游,如此缥缈又如此坚实,这就是五色石,这就是太虚幻境中的顽石。
此五色之石,又是多余之石,看似天不缺就不需要,但天之缺乃是心之广大的稀缺,心总是缺失的,如同神圣名字的缺失构成一种天佑,虚无主义时代尤为如此,才有心灵之浩瀚大于宇宙之无极,才有心之神大于世界,才有中国人对于人性与人心的奇特塑造:即才有《石头记》或《红楼梦》太虚幻境中的多余之石,才有贾宝玉这个多余之人,这个“最后之人”,是的,由顽石而来的生命,化为有情世间之物时,就是这个文化的最后之人。
我们这个文化的终结,在于最后之人的消失,在于多余之人稀少了,他有待于重新来临,有待于我们对于石头的重新想象。
再次发明五色石,再次倾听石头的声音,这是艺术的开始,这是重新与世界的神性相遇。
神遇:这一次发生于虚石的幻象。
这一次来自于王爱君的作品。
中国的山水画,所有的秘密都来自于“石如云动”,静止的石头如同云一般逸动,而飘动的云彩却又有着石之根性,即“石如云根”。一动一静之间,幻化随之而生。书法中“永字八法”中的第一笔,那个悬垂的点,其点法,既可以是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也可以为悬,如岩石之即倾,但又回缩晶莹。
陨石,乃雷霆的使者,天外飞来,带来五色的消息,停留在空中,如同凝固的海市蜃楼之幻景。当我们看到王爱君的作品,就是如此的五色之石,停留在空中,君临与徘徊,停顿与即落,硬朗与柔和,妙不可言;在地平线上则是蜿蜒不止的多彩山峦,起伏中有着节律。天与地或者对应,或者不相干,但之间的空白却空开了,活化了。只有空白敞开,这个文化自由呼吸的视野才辽阔,神游之境也才再次敞开。
王爱君的画石与众不同,让水彩与矿物质颜料混合起来表现山石的质地,反复罩染,浑化色彩,去掉传统勾线填色的作画方式,混合色彩,反复调合,每一笔之间都有着照应,还在呼吸起伏,以纯色上去,但渗透其它颜色,漫漫渗染,相互渗透,形成丰富的色差感。这是水墨渗化方式的转化:不是去“画”,而是“化”。王爱君创造出了一种吸呐性、渗染与渗透的色彩观,咋一看似乎是油画,是水彩,这也是因为色彩的对比与丰富性带来的错觉。
如此的画法就柔和了巨石,柔和的蜿蜒感隐含某种默化的力量,这种柔和的生长性在《虚石系列》体现出来,也在人物画上幻化出来。极强玉质感的石块,却如同处子的肌肤一样,有着细腻的纹理,如同没骨花卉一般的肉感肌理,一直在柔软地生长,这种温润如玉的气质,鲜嫩、水性、透白,带有触感的诱惑,绘画回到了触摸的欲望上。
正是找到了把山石质感肌肤化与呼吸感的方式,王爱君才能转化石头的硬朗质地,使之灵氛化,可以化为花,可以化为人。一起的秘密在于“化”,既然顽石都可以化,万物都可以如此婉转。王爱君深深知道,笔触有着细微变化,宣纸有着历史性,如同玉里面有时间的吸呐肌理,有着自然自身的痕迹。在石块的肌体上,有着细腻的色彩过渡,还有着融合,此虚色也是幻化之色,是“五色石”的化身,似乎各个石块的色彩是相互吸纳,相互融合的,这再次活用了传统水墨吸纳性的原理,让色彩内在融合,相互补充,似乎石头随着色彩一道生长,一道幻化,这是幻念的生成,这是艺术之神化。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庄子在庖丁解牛的技术中说出了艺术与人世的奥秘。
王爱君的画,王爱君作品上的石,当作如是观。
绘画是倾听,进入石之心,去倾听,石头开花生长的声音。
夏可君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
王爱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