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10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的第2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和荷兰两国联合策划的“2016年中荷原生艺术交流展”首展在江苏省美术馆正式开展。来自中荷两国的36位精神障碍患者的100幅画作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开为期一周的展示。交流展希望用艺术的方式,让人们重新认识身边的精神障碍患者及相关疾病,消除社会对精神障碍人群的种种歧视。
这是中荷两国首次联合展出精神障碍患者和康复者的画作,也是精神病患者画作以“艺术品”之名,首次进入两国美术馆展出。今年11月,这些作品将移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冬宫博物馆展出。
参展的36位中荷原生艺术作者有的患有自闭症、智力发育障碍,有的患有癫痫、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还有的已经康复,并融入社会。而来自荷兰的著名印象派画家梵·高,同时也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此次中荷两国精神病人画作汇聚南京,正是拉开两国“梵·高们”的第一次对话和交流。
在展览即将结束的今天新浪当代艺术频道对中荷展中方学术主持人郭海平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这一次展览您的策划和方向是怎样的呢?
郭海平:我们做这个展览的初衷就是通过这些作品的展示来实现多方面的对话,如与不同精神属性人的对话,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对话,对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增进不同类型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我个人的目标是与原生艺术家们一起通过原生艺术拓展当代人的精神空间,这个空间包括向自然的拓展和向人内心的拓展,比较之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过于世俗了,以至于竞忘记了天地自然和自己的内心。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能否和我们分析一下原生艺术的现状?
郭海平:中国人过去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全球化之后,我们传统的语言就显得单一,为了实现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对话,我们就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语言,比如今天的人需要学习英语、日语、德语样,艺术也同样如此,过去的艺术语言就是水墨国画,太单一了,但每接受一种新的语言都需要一个开放宽容的环境,欲想让原生艺术这种最古老的语言复活,并让它为当代人服务,就需要一个人文生态。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这是第一次关于原生艺术的展览,能与我们分享一下在这期间遇到的困难和您的感受吗?
郭海平:具体的障碍包括跨学科的障碍和跨政府部门的障碍,今天的学科和政府部门的设立都是为了自身的方便,结果却忘掉了为什么要设立这些学科和部门的初衷,都异化了,我做原生艺术项目就是想重新找回与人生命的联系,与心灵的联系,与人生活的联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做这个展览最大的困难,就是让大家从心里深处学会尊重这种原生艺术。过去十年我们都是在打基础,这次中荷展应该只是开始,随着不断的深入,对我们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挑战必然会越来越大,但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必须勇往直前。有人说市场经济规律就是快鱼吃慢鱼,但我确信文化发展的规律一定是慢鱼吃快鱼。十年前我听朋友说原生艺术是岩中花树,今天我看到一位家长在微信中称这是铁树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