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10月27日,“隐匿的图像”新锐艺术家邀请展在浙江台州维尔妮艺术中心隆重开幕, 该艺术中心为服装品牌“维尔妮”旗下的艺术中心,此次携手非盈利艺术机构“半野”共同展出了孟祥琦、潘敏、胡荣帅、闫叡、陈伟的20件绘画和8件雕塑作品,半野艺术机构负责人暨策展人彭忠明表示,希望通过与维尔妮艺术中心创始人蔡静女士携手举办的连续的、不同主题的系列艺术展览传递当代艺术,且透过艺术家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来感知他们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思考路径,并期待能和观者一起探究隐匿在虚假图像背后的真实。
而当当代艺术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把维尔妮艺术中心开进繁华商区里的蔡静女士对艺术又有怎样的坚持呢?带着一系列问题,新浪当代艺术频道记者走访了维尔妮艺术中心创始人蔡静女士。
这次展览是在您自己的时尚卖场里,您当时是怎么构思要把艺术展览融入到服装商区里的呢?
蔡:我对服装一直有一种坚持,在我从业的二十几年里,我越来越觉得服装不是一种必需品,它可以让人愉悦,带给人美好的感觉,艺术也是如此。其实我很早就有这个构思,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和空间。
时尚一向是跟艺术关系很近的行业,您之前有没有自己收藏过艺术品?
蔡:我没有专业系统的学习过艺术,所以我会更直白,从心出发,以自己的眼光和喜好去判断艺术品。比如我自己家里装修,我和我先生会专门飞到新西兰,或去798的一些画廊,只为一副喜欢的画作,不远万里搬运回国。一直以来我对艺术都非常崇敬和喜欢,现在能跟我的事业有结合,这是一件让我非常开心的事情。
您在事业中融入了艺术之后,给您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或者说您怎么看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蔡:也许我对艺术没有那么深刻的了解,但在某一个状态下,我是能从艺术中感受到一种安静的力量,或者是开心愉悦,或者是思考。艺术是具备力量的,但它可能不是那么直观的。它不只是一副画,或者一个具体的形态。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拿服装来讲,可能一样的天气,一样的环境,真的就只是因为穿了套新衣服,带给你的愉悦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要艺术中心入驻的原因,我希望不止是我,我们的顾客,我身边的朋友都能感受到这种力量。
这次展览的名字叫做“隐匿的图像”,全部出自国美的青年艺术家之手,在展品选择上您有什么倾向吗?
蔡:我也了解在艺术领域,也许名家带来的效益更大,但因为从事时尚领域的关系,我对色彩、线条和架构特别敏感。我希望我们的展品能够接地气,所以在艺术家的选择上我们跟“半野”艺术机构合作,当我第一次看到半野的彭老师提供的这些展品的时候,它们的色彩感和朝气深深感染了我,所以我当下就决定,就是它们了.
这次展厅是嵌入式的u形设计,更多的探索了作品与场域的关系,包括三楼还有非常独特的环形露天吧台设计,空间本身就是件艺术品,价值不菲。作为一个实业出身的企业家,您当初是怎么思考的要呈现这样一个空间呢?
蔡:对实业家来讲,也许最先考虑的是如何产生效益。但我明白,就如同人生,也必须做一个取舍。挪出这样一个空间涉足艺术,对于我的服装本行来讲,是会有一些损失的。但我内心非常明白,我需要艺术这样一块地方。我很明白我想要什么,当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其实就不大计较得失了。当我和设计师于朕老师碰撞出这样一个理念之后,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们希望这栋建筑的设计和架构本身就是件艺术品。比如你看到的,位于室内中间的楼梯有六个头,大部分走不通,出口是墙或者天花板,只有一个楼梯有真正的出口,它就是一件大型装置作品。外立面还有一些互动装置,内部还有三个功能区。顾客来了之后可以不消费,即使是喝杯咖啡,看看艺术品,也能度过一个愉悦的下午,这也是我们想呈现给台州人民的。
未来有无可能尝试支持更多的艺术项目或者亲自参与到艺术项目中去?
蔡:会的。但可能需要一个阶段。我们跟“半野”会有持续性的合作,希望能有更多的艺术家,尤其是青年艺术家加入我们艺术中心,用他们的思维带给我们全新的东西。我知道很多艺术家从学校毕业以后,面临着没有画廊或展览合作机构的尴尬境地,艺术家机构之间有个断层。对画廊来讲,它希望对艺术家最少的培育,最快的产出,这个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但对艺术家来讲,一个成熟艺术家的养成是需要长期的时间的,在他还没被画廊发现之前,是没有社会力量支持他们的,也许支撑他们的除了父母,就是他们强大的内心了。如果能有专业的机构或专业的媒体对他们有关注,是能给他们创作带来极大的动力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充当这样一个桥梁的作用,这一点上我们和“半野”艺术机构的理念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会支持“半野”在未来一年内做出五个艺术展览,给艺术家们一些社会力量的关注,或为他们提供一些展览经验。希望能为当代艺术行业出一份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