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展览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11月26日下午3点半,由成都当代美术馆主办,成都当代美术馆策展人时玉玲策展的“沈阳超:时间作为叙事者”展览在成都当代美术馆“艺术科研室”(C厅)拉开帷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沈阳超近期创作的影像、图片、装置、综合材料等不同媒介的艺术作品。
展览现场
据了解,本次展览是成都当代美术馆“艺术科研室”计划在2016年的实验项目。“艺术科研室”是成都当代美术馆自2015年发起的青年艺术家扶植项目,通过搭建一个实验项目展示平台,为青年艺术家免费提供场地支持。展览同时也得到了80后收藏家黄予先生的大力支持。
展览现场
展览以“时间作为叙事者”为主题,参展作品皆围绕“时间”这个概念展开讨论,或者将时间作为作品叙事的容器,或者将时间作为叙事对象,在镜头中呈现时间的质地,把对时间的个体化经验放到公共层面上与观者产生共情。与大家习以为常的阅读习惯不同的是,艺术家用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进入展览的路径,即艺术家隐退到文本背后,将叙事者的权力让渡给时间本身,让时间拟人化为讲述者。与把时间仅仅作为叙述对象相比,让时间成为叙事者,更能突显时间的全知全能与无所不在。时间这个主题因而得到空前的强化,从而拓展时间在公共经验层面上的意涵。
《祈雨者》 两频视频(黑白,有声) 视频 尺寸可变 2016
在策展人时玉玲看来, “时间”既是讲述行为不可取消的因素,也常常成为创作者借以打通公共经验的叙述对象。作为接受者的我们,常常习惯于在视觉作品中去感受时间的质地,又或者与创作者在对时间的个人经验中相遇,并产生共鸣。 “对于前一种体验,我们在沈阳超的作品《大理石与光》、《风景》、《水波》、《水波上的光》、《祈雨者》等作品中毫无悬念地捕捉到了。时间在水波、光、风景和飞舞的雁群中跳跃、移动;时间在‘祈雨者’的即兴舞蹈和悠闲吃草的牛群中忽疾、忽缓。而在《不要一直盯着钟表看,它会吸走你的灵魂》、《最后的仪式》和《幸福》、《牧羊人》等作品中,艺术家将对时间的个人体验通过梦境、回忆和情绪和他人故事等方式建立与公共经验的连结,在更为开阔的层面上展开对诸如生与死的终极话题。”
《不要一直盯着钟表看,它会吸走你的灵魂》 综合媒体 尺寸可变 2016 (图片由A+ Contemporary亚洲当代艺术空间提供)
沈阳超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自己之前的作品更多地是从个人经验出发进行投射,比如梦境、回忆、私密的遐想、自画像等,更像是在进行自我梳理。这种自我整理的阶段慢慢过去后,他开始将个人的体验向外延伸。“《不要一直盯着钟表看,它会吸走你的灵魂》这件作品就是一个过渡。这件作品的标题是我做的噩梦里的一句话,虽然也是从个人经验出发的,但是我在完成这件作品的过程中,‘时间’这个概念似乎更吸引我。这件作品有几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标题的这句话,以文字滚动的方式在监视器中播放;一个部分是购买的几百块被人丢弃的二手表,然后我把每块表用宝丽来拍给它拍了‘肖像’,另外我在买这些二手表的时候和小贩的对话也做成了LED屏,我觉得很有趣,好像时间是可以论斤买卖的。在做这个作品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个将个人经验与公共经验嫁接的载体,就是‘时间’。后来,又陆续做了一些作品,当把这些作品汇集起来做展览的时候,发现‘时间’成为了一个线索。”
《牧羊人》 综合媒体 视频截图 尺寸可变 2016
谈及与之前的作品相比,本次展品的延续性时,沈阳超谈到,从媒介的选择而言,自己的作品以摄影、影像和多媒介装置为主,如何经营安排一个空间是其一直比较感兴趣的呈现方式;从内容上来看,还是会延续个人化的经验。谈及突破,他表示,除了《不要一直盯着钟表看,它会吸走你的灵魂》在上海A+Contemporary亚洲当代艺术空间展过,其他都是新的并且第一次展示。“这些作品大多来自于今年夏天和另外十多个艺术家一起做的项目‘尖山计划’,当时走了很多地方,积攒了很多拍摄素材。这种行走的方式带给我跟过去不同的体验,对于我将个人经验与公共经验的联通很有启发。”
《黄昏的月亮》 单频视频(彩色,无声) 视频截图 尺寸可变 2016
“我计划明年和另外一位北京的艺术家李琦一起做一个主题叫‘高兴’的项目。我们无意中在地图上发现了两个叫‘高兴’的地方,在中国的一南一北。我们两个人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去‘寻找高兴’。大概是这么一个计划,具体的细节还在讨论当中。”对于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沈阳超如是谈到。
《被浸泡在猪油里的花》 单频视频(彩色,无声) 视频截图 尺寸可变 2016
《最后的仪式》 单频视频(彩色,无声) 彩色摄影 艺术微喷 视频截图 尺寸可变 2016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1日,观众可在开馆日(每周二到周日上午10:00——下午5:00)凭有效证件免费领票观展。(作者 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