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展览以“海”作为主题,艺术家回到自己生命初始时的记忆,将镜头对准了他既熟悉又陌生的海。他的海,免除了人造物的干扰和参照,回到被人类的意志篡改和伤害之前的样子。因着他对于生命本身从未衰减的热情和对自然近乎虔诚的敬意,海在他的观看里,再次成为了深不可测的自然。二十几年的拍摄生涯,使得他和相机已经可以合而为一。那些不同地方的海,不同时刻的海,映入他不同的心境,超越视觉观看的层面,直抵心灵。
在纯粹而经典的画面背后,是艺术家对超越摄影之维的生命和信仰的思考。这次展览,是一次总结,也是一个起点,是他以摄影对新的观看方式和审美范式进行探索的起点。
[沧海观 · 天际]
-- 与傅百林君谈话之后感
文/大有
爬涉、负重、暴晒,等待、花钱、挨冻,摄影这活儿就是毁人,我问百林你这么多年折腾为了什么?他笑笑,呵呵……喝酒喝酒……
他说摄影就题材和表象上讲,可能有很多重复和相似的现象,大都是因为对历史和生命的情感,诠释摄影和时间的关系、记录和记忆的关系,而他自己似乎更关注审美和宗教的关系,审美和科学的关系,艺术和社会的关系,百林思考更多的,总是一些和摄影不搭边的事,他说:我们天天在讨论关于艺术,无非是延续和推导当时苹果是怎么掉下来的,这是牛顿的经典的物理学,没错,是对的,在地球的方式里面是对的,跳出地球就错了,基础没有了,所以,只是一个相对的范围里面经典才是经典,现在的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是摄影家,因为科技到了21世纪已经彻底打破了摄影固有的经典逻辑,纪实、观念、文献、工艺、后期等等都已成为经典的过去时,情感参杂着情绪,摄影史不可能按惯有的方式写下去了………
百林的观点并没让我特别惊讶,别说是摄影,其它艺术门类,几乎所有的东西都遇到同样的瓶颈,记得池田大作和汤因比在1971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称之为历史的对话--“展望21世纪”,21世纪会出现什么?最终他们说:21世纪什么都会出现,但他们没有预见到互联网,但有一点的预见是准确的,那就是21世纪科技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互联网和量子物理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起点,我们需要的是新的艺术审美方式,同时这个审美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是一种面向未来,并来解决我们的信仰问题,是艺术的贯彻,审美的宗教,我们最终又回归到信仰层面,重新回到一个新的起点。而此处所言之信仰,绝非通常泛泛,寂静涅槃(四法印),就是超越概念,没有概念,百林想表达的应该是这个层面的东西。
“沧海”很美,纯粹、平衡、恰当、致远,这点百林做到了,这是他的起点,是经典的道,但他追求的不仅如此,“观”是他智慧的入点,“观”不仅仅是观念,也不仅仅是观景,这一点我和他的认知是一致的,决定意义的不是艺术作品本身,而是艺术家的本身,是艺术家如何懂得“观”,观无限(空间)、观寂静(状态)、观无始无终(时间),这种不依附于任何概念的美,百林把它寄托于沧海,“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空”,“美”可以独立存在。
对于像我们这些从六七十年代回来的人来说,时代的变化太快了,本应该需要用几千年时间来演变的进程,一下子都体验过了,刚用几个月工资买的海鸥牌相机,刹那就成古董了,而几千年的文明全都集合交叉,又同时爆发,就像遇到了古希腊时代和春秋战国时期,也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搅和时期。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沧海天际、万川归之,旧已破,新尚未立,所有的事情好像是对的,好像又是错了。
今年的立冬是周一,难得百林君有时间陪我喝酒,M50人气凋零,就我们两个在他的平台花园,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枝叶半青黄,虽然天气不咋样,却不碍我们兄弟俩言欢……
据悉此次展览展至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