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我的祖国,2004,布面油画,210x420cm
飞行,2005,铝板油画,92.5x182.5cm
桃园,2008,铝板油画,420x620cm
为肖鲁打枪提供道具 参与中国当代艺术史
天津美术网讯 作为中国当代绘画的领军人物之一,李松松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是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 1989年2月5日11点19分,农历腊月三十,黑衣长发的肖鲁在中国美术馆自己的装置作品《对话》前,摆好姿势,右手握枪举至齐肩,直视着装置中电话机后面的镜子,枪口对准镜中的自己,手指扳动,朝镜中人开了一枪。她手中的关键道具“手枪”就是由刚上中央美院附中、年仅15岁的李松松提供的。
1988年冬,肖鲁创作完成了装置《对话》,因为“作品过于完整,需要破一破”,肖鲁就有了朝作品开枪的想法,并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唐宋,唐宋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你敢不敢到中国美术馆去打两枪?”“这有什么不敢的。”肖鲁答道。她北京一个哥们儿李松松正好有把枪,那是他的奶奶在战争期间缴得的战利品。肖鲁问李松松借枪时说了参展的事情,李松松觉得这事一来与艺术有关,二来“咣咣”打两枪,挺刺激的。于是就满口应承下了借枪的事。
2月5日上午10点左右,李松松揣着一把手枪骑车到了美术馆,见到肖鲁后,就把枪递给她,并教她怎么用。随后,肖鲁就用这把手枪朝自己的作品《对话》开了两枪。
开完枪后,肖鲁急忙找到李松松,并将枪交托给了他,李松松就把枪放回衣服的内兜里,像没事人儿一样揣着枪把美术馆其他展厅的作品都看了个遍。在最后一个展厅,工作人员正在喊“都出去,闭馆了,出事了”,他问那个人“为什么闭馆”,那人说“出事了,你不知道,那边都打枪了”。李松松出来后,看到公安部的车正停在美术馆广场前,这才意识到事情好像闹大了,而事态的发展也显然超出了一个小孩“做点小坏事”的想法。
枪击之后,李松松并未像他担心的那样被开除。他安稳地读完了附中并顺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按部就班地开始了他的艺术家生涯。
列宁,2010,有机玻璃油画,80x60cm
太阳,2010,布面油画,230x230cm
癖与疵,2011,布面油画,200x260cm
情侣,2011,布面油画,360x300cm
不是在画面上画画,而是在颜料上画画
李松松于1973年生于中国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并于2011年获得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大奖。1996年从中央美院毕业后,李松松先做了四年的空间设计、教书。晚上看看小说,偶尔涂两笔。彼时,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正从落魄、边缘人群迅速成为世界的宠儿。当代艺术最大的转折点时远离现场,在许多人看来貌似可惜,李松松对此却不以为然:人生中很多决定并没那么强的目的性,不能功利地判断它是不是在浪费时间。“那些看似无聊的夜晚,可能是对你帮助最大的。”
2003年,刘小东的一句无心之言“如果你喜欢画画,就应该用它来养活自己”,让李松松敏感地觉得释放自己能量的时刻到了,他决心以职业艺术家的身份画对这个世界。
未名湖,2013,铝板油画,360x400cm
大姑娘,2013,铝板油画,280x250cm
双吉,2014,布面油画,140x220cm
2004年,李松松在艺术文件仓库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个展“李松松2001~2004”,2006年,李松松举办了第二个个展“催眠”。从这两个展览中我们发现李松松开始从流行电影、家庭相册、监控录像等领域吸取灵感,获得自己的图像来源。创作方式上,他将一张照片任意地划分为一系列长方形的区域,单独在每个区域上作画,只在色彩和色调上制造着微妙的变化。这样的创作方式让艺术家和观众都对即使是最熟悉的图像也产生了陌生的感觉。“我不是还原一个故事。也不是更加个人情绪化的或者个人视角的新解读。”李松松说。
2009年,李松松举办了第三个个展“抽象”。在这次个展中,作品主题依旧取材于摄影照片、电影剪辑和历史事件。2011年,佩斯纽约画廊又为李松松举办了同名个展,此次展览中的新作,李松松延续了之前的创作方法:从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公共图像中获得灵感和形象来源,对画面进行分区处理,将色彩调和到一个灰度,颜料厚重,笔触明显,突出绘画感和材料感。“只对单独的每一块负责”,让人感到艺术家“不是在画面上画画,而是在颜料上画画”。
通过隧道装置 邀请观众进入绘画
除了平面绘画外,近些年,李松松也开始创作了一些装置作品。尽管他的创作离不开绘画的元素,但李松松并不愿意把自己的装置作品视为他架上绘画的一种形式上的拓展。“这样的作品,只是我以往工作的某一点、某一方面的触发,在特定情况下的展开和发展,一种想法的扩张和变形。这是一个面对自我塑造和自我训练的过程。”
2012年9月22日,李松松个展在佩斯北京画廊开幕。此次展览的作品只有一件,与以往不同的是,李松松停止了对政治及历史图像的拆解与重构,彻底消除和拒绝了具体的描绘对象,将作品制成了一个可供观众通过的巨大圆筒,筒的内壁由91块颜色、形状各异的单色油画拼合而成。
一个人,2012,铝、钢、发光二极管、油彩,320x290x2860cm
一个人,2012,铝、钢、发光二极管、油彩,320x290x2860cm
当人们进入隧道观看墙上的绘画时,观者和画之间的距离,恰好和李松松在绘画时和画布的距离差不多,从一个个细部去看时,几乎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在工作时的笔刷的运动,“这些看似毫无关联、没有任何规则可言的色块所构成的整体,怎么看、怎么想都由观众来决定。只有当一个人走进去、穿过去的时候才能参与到这个作品的全部。个人的体验和感觉,以及有关他/她的一切,都将让这个作品变得有意义。而这个意义,只属于每一个个体。”
“这不像看一幅画一样,我想要的效果是,让画把人包裹起来,或者走进画的里面。”李松松这样解释。作品《一个人》,或许只是这样一个单纯的出发点,是画家邀请观众进入绘画的最简单的方式。
艺术创作强调“随缘”
时隔四年之后,李松松回归北京再次举办个展,12月10日下午4至6时,艺术家李松松的最新个展“北海”将在佩斯北京开幕,这也是佩斯画廊在全球范围内为李松松举办的第六次个展。将展出艺术家过去三年间的重要作品及2016年的最新创作系列。
之所以将展览主题定为北海,这大概与李松松的童年经历有关,他从小就是在北海公园、景山公园渡过的,那里人少树多,胡同深远,家不远处有个没人看管的院子,里面有个很深的坑,他经常去跳上跳下地玩,后来才知道那是清朝的皇家冰窖。后来再去看,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家神秘的会所。
走狗,2015,布面油画,130x200cm
走狗(二),2015,铝板油画,240x400cm
在作品图像的选择上,李松松并没有从构图、色彩等角度筛选,“决定一个图像是否成为你工作的来源,不是绘画使然,而是跟艺术家自身的全部有关,包括感觉、经历、好恶等等。”可以说,艺术家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在一定的缘份下发生的,比如他的一张犬针灸穴位图,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入画,是因为李松松家的一只狗腿扭了带它去农大宠物医院治疗时,在诊疗室的墙上看到挂了一张犬的穴位图,随手就用手机拍下来了。
创作上,李松松也强调“随缘”,他认为图像不完全是一个参照物,也不是需要尊重、描摹、还原的对象。图像仅仅是艺术家选定的一个对象而已,之后的工作则是将图像原本完整的意义拆散、重组。“我并没有故意要把什么消解掉,或者把什么呈现出来,它就是如其所是地这么发生了。这个对我来说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