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展览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7年3月4日至4月15日,東京画廊+BTAP将举办由魏祥奇策划的“云深处:新朦胧主义四人展”展览,这也是本年度東京画廊+BTAP的首展,展览有泰祥洲,王舒野,叶剑青,朱建忠4位艺术家参加,展出约10余幅作品。
“朦胧”一词出现在绘画史上最早在日本的明治时期。当时,对冈仓天心“新日本画”思想深感共鸣的日本画家菱田春草、横山大观等人,在学习了色彩丰富的西洋绘画之余,尝试摆脱日本传统绘画的束缚,努力摸索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画家们不主张延续日本传统绘画中强调的“书写性”的“线”,而是改用不同的色调渐变来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使得画面拥有一种清淡而蔓延开来的“朦胧感”。
进入展厅要穿过的拱门
策展人魏祥奇谈到,东京画廊从2013年开始持续数年推出“新朦胧主义”这一主题,试图整合东亚现代性的独特经验,开辟出艺术之新的可能性。“新朦胧主义”主张东方美学,回归自然,消除西方现当代哲学中关于物和人的讨论。事实上就是探求艺术家对自我主体精神的建构,思考真正用自己的内心观照事物,而非迷失在对他者的想象之中。视觉的朦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消解人和自然之间的隔阂,主张人和自然融为一体,有着朦胧的诗意和东方精神。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云深处”,由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得来,其中有两句诗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预设了寻访蛰居山中高士的独特文化经验: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很接近,都在画中描绘了他们心中的桃花源。
泰祥洲作品
叶剑青 《水影》 布面油画 2016年
一走进展厅,迎面所见是泰祥洲创作的陨石,这是进入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岩石和山体是同在的,当穿行、游览于皇家抑或文人士大夫的园林之中时,岩石堆砌的假山,始终是最为核心的空间构成之一,隐喻着主人内在的山林精神。石头预示着起源,每一块都是一个能量体,其中隐藏着发现宇宙起源的信息。
穿过由宣纸和木搭建的展墙,左手边是叶剑青笔下去日本旅行时看到的雨中美景。他用油画描绘出了奈良的水影,倒映的古塔和树影,有里希特的影响。可以想见我们已经站立于院墙之内,向观者呈现的是“此山”的存在。因为有了光影,我们才真正感受到空间的形态。地面上的水洼,像镜面一样反射出斑驳的树影,令整个视觉空间出现了多维的层次。水面,就像是可以穿越到另外一个时空的膜,现实空间中的繁复被减化为一块平面上的图像,景物变得富有诗意。
朱建忠作品局部
朱建忠作品局部
王舒野作品局部
再凭栏远眺,往前是朱建忠的青松隐匿在云雾之间,喻示着“远山”的神秘之境。他认为气是万物之始,道家有元气说,生命就是气的汇聚,而气消则人去。他所描绘的山林之中有云气,当是神仙之所,或是有神仙过境,抑或是有世外高人隐居其中。崇山峻岭之间、密林之中,亦有得道之人,或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环生出了云气,才有了“云深不知处。”
抽身而出,再见王舒野的都市夜景,似乎是从仙境回归到现实空间之中,有“大隐隐于市”之感。王舒野在作品中用光勾勒出了城市的轮廓,认为都市里的霓虹灯是欲望的,也是无情和冷酷的。就像午夜后的路灯一样,使都市更显得冰凉和清冷。他在反思人们是否能够像在隐居在山林之间,看见岩石、溪流、绿叶和云气一样,在当代都市生活中,同样获得平静的内心。
人的精神的相遇,是在云之深处营造的空间意境之中,更是在自我内心深处的微妙感悟。新朦胧主义展览每年10月都会在东京画廊展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是让几位艺术家就同一个题材进行演绎。
现场合影
观众欣赏作品
展览现场
王舒野 上海浦东的时空裸体·即(100) 墨、麻纸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