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弥月—郝云纸本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7年8月12日上午10:30
展览日期:2017年8月12日—9月16日
展览地点:郑州登封市禅心居 文昌阁
主办:郑州市美术家协会当代艺委会、 登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禅心居
郝云纸本作品
作品一 32×41cm
作品三 32×41cm
“画”是硬道理
记得前几年郝云约我去他画室看看,在一个住宅小区里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租了一个画室。画室里有不少他们画的油画和纸本,作品很有生气,但还不是太有面貌。郝云想让我提些意见,我说“废画三千,先画一千张小画再说吧。”后来,就经常关注他的画作。前几天,郝云来电话说一千张画差不多了,想办个展,让我写几句。目标是我定的,当然想写写郝云。
就绘画语言来说,郝云在最近几年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尤其是在抽象绘画语言的表现方面更为突出。选择抽象的形式进行绘画创作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因为抽象绘画要求情感与形式的表达更为纯粹,在极少的语言中表现出艺术家的情绪、情感、以及绘画以外的精神世界,对郝云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挑战。但我们从他的画中可以明确看到其绘画传达出的具有东方情怀的那种“柔性”之美,含蓄内敛,宁静中的点线以及温和的色彩表达,吸引着眼球,使我们能很快的溶入到他绘画创造出的氛围之中。
西方抽象绘画发展到极简艺术,应该说在抽象绘画方面达到了“极致”。因此,现在东西方艺术家较少有人在探索抽象绘画,更因为用抽象语言来表达要求艺术家有更坚强的意志和自信,越纯粹的艺术表现形式越能考验艺术家自我能力。郝云近几年在这方面的探索,从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他的绘画理想和信念。他在不同的色调中品味着点线与色彩的关系,在虚与实的空间中,和宇宙、社会、人间草木对话。律动的线条飘然自在,一点、一线、一片色,传达出他自我的生命体验。我们透过其画面来品味郝云,他是在享受着绘画带来的真正乐趣,同时,也享受着绘画给予的五味杂陈。郝云的绘画形式是自觉选择,作品的东方情怀是他的真实感受。而中国在文学、绘画、戏剧等各个方面,蕴藏着超越世界任何国家、民族的抽象艺术宝库。抽象艺术的探索与学习在中国有着汲取不尽的营养。郝云行走在抽象艺术的大道上,我们期待他……
于会见
2017年7月于省美术馆
作品四 32×41cm
作品五 32×41cm
缘起弥月
年初,卫星兄提议,希望我能在禅心居做个小型展览,并且要求一定是纸本作品展。
“纸本”这一敏感的绘画媒介似乎与中国画家有着天然的亲缘,洁净若空、落笔似影,正为禅宗的“妙悟”之境做了注,从这层意义上说,观画即参禅。“纸本”媒介与“禅心居”这个语境的相遇显然打动了我,于是就欣然应允了。
为筹备这次画展,我曾专程去禅心居现场作画,用心体悟这一环境所蕴含的特殊气息,落纸留痕。
我甚至设想在禅心居住上一段时间,我渴望这份平淡冲和之境,也期待在此完成批展览作品,以便能多照见几分“禅机”。
但内心不许我如此。因为这种刻意制造的场域,让我脱离了生活的常态,将使我浮于生活的表面,作品也将不再真实。
展览所呈现的应该是作者的一种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而不仅仅是图像本身。这一点,我和卫星不谋而合。
绘画是一种个体存在方式,它浸入我的生命之河:一生、一年、一月、一天……
“弥月”是个时间概念,弥者,满也,弥月即满月。
《弥月》记录了我2017年5月这31天的生命印迹——31天,31幅作品。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的每一幅作品对应着我生活过的每一天,记录者我彼时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
如今,这31天已逆我而去,仅留下这31幅作品为证。
《弥月》是生命这条线上的一个结点,它不意味着开始,也不意味着结束……
郝云于如意家园
2017年7月
作品七 32×41cm
作品八 32×41cm
日 常
几年前,一群所谓玩艺术的“老家伙”,游弋于的嵩山地区,做起了村民,让艺术融于嵩山独特的地貌和人文环境,侵染朴素的生活气息,艺术就有了“大巧若拙”的生命力,是天地山川、阴晴雨雪、草木虫鱼、柴米油盐给的灵气,绘画、摄影、陶瓷等艺术创作,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发生,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展览更多的呈现生活的真实和馥郁,于是便有了“嵩山计划”。
经过两年的磨洗、延伸和滋长,“嵩山计划”艺术项目不仅仅局限于艺术作品的展示,它更加需要多样性的探索。无论是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工作室中艺术的试验,生活本身的感悟,还是思考融于朴素之中,重要的是生活的状态和态度,去掉了刻意、牵强、浮华,使艺术融为生活和日常。
春天里,在嵩山见到郝云,闲聊起来,想让他来禅心居做个纸本的展览。我总感觉,纸这种材料和人的内心更近一些,也和禅心居的语境有些关联,能够对话。郝云画画,就像每天喜欢喝茶一样,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许是生活中某一个阶段的常态,此次要展出的作品都对应着他的生活瞬间,像是日常中一次次的片段。
张卫星
2017.8于嵩山禅心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