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历史绘画语言的个人创新与突破
天津美术网讯 2017年9月8日《上海当代水墨五个案》在亚洲艺术研究所开幕,此次展览以艺术家个案为出发点,用“上海”,“当代水墨”,“画”三个词给出了展览的核心理念。85新潮之后,水墨与以西方观念为主导的当代艺术嫁接,通过诸多的艺术运动,产生了实验性水墨;如抽象表现水墨、观念水墨、水墨影像、社会学水墨、电子水墨,水墨装置等众多水墨艺术新形式,流派,或事件。从此水墨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部分被放到全球化艺术语境来进行审视和被理解。但是顾名思义,水墨首先只能强调它的媒介特殊性,也就是基于水和墨,与其载体-宣纸,再考虑加上的艺术观念及寻求媒介处理的新方式。这样的当代水墨,它的精神就被媒介的特殊性代替,换句话说,各种新形式的尝试多半流落于水墨所代表的身份的保留,而非真正意义的水墨绘画的创新和突破。这次在芝加哥亚洲艺术研究所的展览显然不遵循从如此“当代水墨”概念和形式,而是追本溯源,重新回到“水墨画”的自身历史的语境,以居住地“上海”为出发点,另辟蹊径,着重探讨水墨的历史绘画语言和个人的创新与突破,这无疑是“海派”水墨的创新精神在当下时代的继续。
柴一茗的作品非常适合在这个语境里来讨论。他的作品第一眼看,古意盎然,有点像石涛山水,人物造型令人联想到顾恺之,吴道子。但仔细一看,却出乎意外地出现了电视塔,裸男裸女,现代建筑,肢体,昆虫,小动物等具象碎片,以荒诞又毫无联系的组合,叠加在充满传统特色的山水花鸟的空间上,令人错愕之余,又忍俊不禁,为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随心所欲桀骜不羁的个人语言所倾倒。他通过描述这些无逻辑的画面元素和空间叠错,创造了一种新的非线性叙事手法。这是对传统水墨画以线性空间叙事的一大突破。
何赛邦的作品可以和柴一茗产生鲜明的对比。虽然同样是描述艺术家脑海里古怪好笑的胡思乱想,何的艺术语言和思维模式可以落入一种古代文人画的范畴, 形式上题词又与绘画融为成一体,但是仔细看远非古人。或寥寥几行似乎是随意记下的读书笔记或摘抄,或是随意勾勒一个简单的形象,甚至有时只是涂抹几笔。看似丑拙随意, 杂乱无章,但笔精墨妙,形成绝妙反差,非水墨内行不能领略其独特之审美和诗意的内心世界。观众可以通过一个成人的灵魂和儿童的视野,感受艺术家那些童心未泯尔又朴拙老辣的画法。
邬一名的一组画取材于青花瓷里的缠枝纹,他还画过瓷器系列,这证明中国瓷器虽然历经千年,但有取之不尽的灵感。邬的构图定格在一个式样之内,但每一张都略有变化,微妙之处方显深而不奥之本色;一生二,二生三…然后生万物的宇宙观即在方尺之中展现,是他关于图案的一种极为个人化的表达。是和孔毅的构图相反,没有透视感,图案在平面无空间的虚拟空间中渐渐化开。邬一名不注重材料性,但笔墨老练有力,浓淡适宜,形成微妙的画面平衡。
孔毅画的是花卉兰草,但她的构图耳目一新与传统全然不同,我想用“全视构图”来描述,因为她的构图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但我可以感觉到她想表达的意思远远超过构图所能承载,那些花花草草是她内心敏睿的外化。画面有点图案化空间感,也以看出孔毅极其注重水和墨在纸上的分层,体现材料的美感。用笔亦朴拙天真,又洋洋洒洒,只有在文人画里才能找到恬淡之心,怡然自得地跃然纸上。
了了的新作画的是石头,画面沉重,有天崩地裂之感。这是因为前一些日子了了去了四川而亲身经历了地震,于是又去汶川地震旧址,所见所闻萦绕于脑际,落下为笔墨,是大自然不可抗拒之力量的震撼,经过笔、墨、宣纸的冲撞而产生的作品。我去年在展览里看到过他的画,是长幅荷花,给观众留下飘然潇洒的印象。这次同样是用黑墨、白颜料、宣纸画作,却呈现完全不同的效果;石头以机理呈现,而不是传统的图像呈现,行动的速度与激情展露无余,如此单薄的宣纸表达如此沉重的石头,让人在惊愕之余了解到笔墨宣纸的新一层潜力。
五个画家,都来自上海,他们是五个独自阐述水墨历史绘画语言并通过个人的实践和创新而获得突破的案例。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10月2日。
部分展览作品
艺术家简历
何赛邦
1959年生于上海
198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
1986年至今上海华山美校任教
柴一茗
1965年生于哈尔滨
1987年上海商业专科学院毕业
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
邬一名
1966年生于上海
199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
1986年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
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了了
1973年出生于四川
现为艺术家、《国家美术》杂志创办人/执行主编、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画师、了了书屋艺术总监
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孔毅
1974年出生于四川
199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7-2005年任教于上海东华大学服装学院
2007年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为国家美术杂志艺术总监。(作者 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