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化物”前言
杨震
天津美术网讯 中国当代艺术往何处去:在资本与权力两种异化力量的裹挟下,艺术是否还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在“作者已死”、“艺术终结”的后艺术、后历史语境中,艺术家如何还能保证存在的必要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在过度开采传统文化符号和近现代商业、政治符号之后,如何继续施展自己的“中国性”与“当代性”,以及建基于此的“国际性”?
祝延存以其多年沉默而执着的努力,回应上述三种挑战,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从人文关怀到生命关怀
祝延存的天然材料绘画之魅力,并不在于材料本身,而在于他从来不是为材料而材料,不是拿着材料去找主题,而是本着自己一贯的哲学家气质、艺术家敏感、持久的生命关怀,自然而然找到了量身定做的语言,也就赋予了这种语言以强大的生命力。
二、从旁观到在场
祝延存的作品有一种不露声色的“当代性”,关键就在于它们的时间性特征:形式不再永恒,色彩允许发酵,它们是一个过程的折叠,也是一段变化的持续敞开;它们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从场内走向了场外,沟通艺术与非艺术,让更多事物拥有了艺术性,也让艺术恢复了更多原始生命力,因此,它们是介入而非分离的艺术,是参与而非旁观的艺术,这种参与不是摇旗呐喊,而是内在精神的吸纳与渗透,是作为生命之花的艺术与整个生活的土壤之间能量交换、物理循环的一次深刻展示。
三、从激昂到禅定
祝延存近年这批画作,呈现出内敛低调的色调,平实的构图,简明的关系,整个画面有时明净,有时沉着,观之令人心情沉静,呼吸均匀,颇有禅定的效果。虽从不搬弄任何中国元素,但蕴藉着延存至今的中国道禅精神。他画《荆溪的春天》,不是大红大紫,而是写出了一种生命的无声流淌;他的《大平掌》、《寻找茶祖》、《翁基》系列、《景迈山》系列,不是任何具体物象的写照,而是一种深沉久远的地理与人文的直观呈现……
故此,我们把此次展览名之为“化物”——从上次个展的“载物”到此次个展的“化物”,正是上述三种演进的“一言以蔽之”。著名的“庄周梦蝶”故事说道:“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我们也想问:不知是延存画(化)植物,还是植物画(化)延存?——延存与植物,则必有分矣。此之谓艺术。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
黎明,我静静地走着
布上自然物质
2015—2017年
255x345cm
流光
纸上自然物质
2015—2017年
200x300cm
生如夏花组画之一
布上自然物质
2015—2017年
255x428cm
微风轻轻的拂过
布上贴纸
2017年
140x480cm
鸟儿飞过
布上自然物质
2017年
220x170cm
祝延存简历
祝延存(彦春)
1966年 生于黑龙江海林
1987年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
1991年 获学士学位并任教于山东烟台师范学院美术系
2006年 获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工作至今
个展
2000年 中央美院画廊,“体验真诚——帕米尔写生”展
2008年 北京韵画廊,“本质”纸本作品展
2011年 北京韵画廊,“浮”——祝延存(祝彦春)丝网版画展
2015年 新加坡,“载物”祝延存(彦春)作品展
2017年 北京德山艺术空间“化物”祝延存作品展
群展
1995年 北京首届青年水彩艺术大展
2004年 韩国釜山国际版画展
全国第二届丝网版画展
2005年 法国国际小幅版画作品展
2006年 韩国釜山国际版画展
2007年 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
全国第十八届版画展
2008年 澳洲“中澳版画撷英展”
2009年 水彩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版画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10年 首届上海国际水彩双年展
挪威DongXi画廊群展
2011年 显像之境——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丝网版画展
2014年 韩国亚洲国际版画交流展
青岛国际水彩画双年展
2015年 “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
2016年 北京群展“自白”2016纸上作品系列展之一
北京群展“十周年”林大艺术中心特别邀请展
北京“首届国际学院版画联盟邀请展”
“版画.版话”首届版画家作品邀请展
2017 年 南京群展“江南叙事”,上海群展“2017-纸上.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