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展览海报
天津美术网讯 2017年11月11日下午四点,杨韬个展《寓言与场所》在798芳草地画廊开幕。此次展览由董冰峰策划,展示了艺术家杨韬重新诠释作为“寓言”的图像,展厅也被构建成一个充满潜在互动性的场所。展览包含了二十余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公共艺术和影像。展览开幕前举行了研讨会,参与研讨会的有: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民生当代艺术研究中心首席运营官郭晓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民安,诗人、艺术策展人、艺术批评家朱朱,独立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董冰峰。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汪民安首先解读了艺术家杨韬对过程感的强调,即“Becoming”在两者之间的生成过程,最终抛弃仪式化的呈现方式,结果的至高无上性被过程的展现所替代。在这个意义上讲,过程才是永恒,解放了那些“被压制的材料”。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民安发言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提到,杨韬的作品一直都有光线对空间的干预,包含了显影和折叠的因素,通过这种因素可以将平面作品装置化,更多地使图像与空间发生关系。同时她还注意到杨韬对佛教图像的采用,这似乎和艺术家的性格有关。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民生当代艺术研究中心首席运营官郭晓彦发言
策展人董冰峰谈了此次个展以外的问题,他表示90年代以来,艺术家的创作开始超前于批评家的词语。在当下,创作和评论之间的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新的概念怎样精确地概括艺术现象,这始终是批评界面临的问题。
独立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董冰峰发言
针对董冰峰先生的问题,评论家朱朱表示,对艺术家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追踪他们的创作和生活轨迹,另一种方式是只面对作品,他也是通过作品来理解杨韬的。相较于十几年前,他的作品更有一种收敛和“藏”的趋向。
诗人、艺术策展人、艺术批评家朱朱发言
艺术家杨韬回应对于“藏”的趋势。他说,这十几年来他做出了一些改变,之前他仅仅想做一个工作室形态的艺术家,但渐渐地他开始进入一种既有工作室方法又面对社会的工作逻辑中去,开始进入公共艺术。他总是想以一个最复杂的过程,得到一个最简单的结果。
艺术家杨韬发言
研讨会过后,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侨福建设企业机构执行长黄建华先生、策展人董冰峰、艺术家杨韬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策展人董冰峰在开幕式上致辞
侨福建设企业机构执行长黄建华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出席开幕的嘉宾合影 (从左至右:策展人董冰峰,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侨福建设企业执行官黄建华先生,艺术家杨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汪民安,评论家朱朱)
和他之前所作的公共艺术计划一脉相承,此次展览以“干预”为主题,探讨图像的存在方式。一方面,是图像对于空间的干预。画布上的凸起并非仅仅制造肌理,而是和光线联起手来,用或宽或窄的影子勾勒形象;另一方面,是图像与图像的干预。几乎大部分的绘画作品都有其美术史底本,他选用了《根特祭坛画》和《药师经变图》,甚至路易·大卫的《拿破仑在阿尔卑斯山》转运到画布上使用近似浮雕的手法,用单色颜料堆积而成。雕塑作品由美术史上几个著名的雕塑打碎后重组而成,在影像作品中,绘画作为“屏幕“,投影中的人物与画中的形象时而重合,时而覆盖交织。最后,是观众对展览这一场所的干预。如果从照片中看,引起注意的只有画框边缘富有曲线的精致轮廓,中间则是一片虚空。只有观众走近,进入杨韬构建的这一场所,才可以看到宏观而精微的作品全貌。同时,展览的交互感应装置使得人的形状出现在一块黑色显示屏中,观众白色的影子之内,显现的是《最后的晚餐》中被自己“遮挡”的部分。
《塔》 居中大幅 239×152.8cm 两侧单幅 239×74cm 综合材料 2016
《塔》(局部)
《图像生产-9号》 240×400cm 综合材料 2012-2017 (局部)
《图像生产-9号》 (局部)
《图像生产-0号》240×400cm 综合材料 2012-2017 (局部)
《图像生产-0号》(局部)
《图像生产-3号》 直径200cm 综合材料 2014-2016
《图像生产-3号》(局部)
《深灰实验》 121.5×101.5cm 综合材料 2008
近十几年来杨韬的创作处于“实验”的状态,他不仅把开放的场域作为艺术的发生地,更为重要的是他没有限定作品的最后结果。作品行进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其本身,而无所谓完成。他曾将作品深埋于戈壁滩的沙子底下,等待各种可能的力量对它进行改变;他参与的公共艺术计划曾把人形雕塑置于未完成建筑的框架结构之内,或将两束巨大的红丝线贯穿于购物中心的层级之间。在本次展览中,他原计划使用天光来呈现他的绘画,这样,随着光线的变化,肌理的阴影伸缩便可以使画面呈现不同的样态。此外,在展厅的开始部分,纸面作品印出的耶稣形象,是他尝试通过一串二维码导入计算机,得出的参数在纸上排列而成的,这也是他探讨“图像”所做的尝试之一。展厅还展示了一些影响他创作思路的收藏文物,这是对他创作片段的“纪念”。展厅的一角还出现了一件被称为“涡旋”的作品,那是他展览开幕前一天才加进去的,蓝色的丝线贯穿展厅,扎进画廊门口的罐子里,这无疑是艺术家的即兴一笔。
《彩色手稿-2号》 37×27cm 综合材料 2008
《涡旋》2017
《血经》银版 综合材料 19世纪
《画像砖》 砖雕 汉代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7日。
《干预的褶皱研究-彼此》 140×55×90cm综合材料 2014
《干预的褶皱研究-彼此》局部
《干预的褶皱研究-情爱》148×155×55cm 综合材料 2014
《图像生产-19号》 121.5×101.5cm 综合材料 2017
《缺席-1号》 56×100cm 综合材料 2015
《缺席-3号》 56×100cm 综合材料 2015
嘉宾观展
观众观看作品
观众观看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