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开幕式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12月9日下午,筹备多时的“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金砖国家当代艺术展览计划”的最新成果,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巴西驻华大使馆、CURRENTS文化艺术基金会、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学术支持。中国、巴西两国共42位重要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展览中得到大规模呈现和展示。
中方策展人鲍栋介绍作品
巴房策展人唐启凤在论坛上发言
展览巴方策展人唐启凤说巴西和中国的当代艺术,在世界艺术范围里面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此次展览是中国和巴西的艺术家们艺术交流的重大盛会。他们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当代世界的感受表达出来,对社会发展的未来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展览中方策展人鲍栋则介绍展览主题“对流”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跟巴西艺术家直接面对面的交流;二是站在一个全球的,甚至星球的尺度上去看待今天的文化和艺术。中方参展艺术家代表隋建国在开幕式上表示,通过此次展览他深深地为巴西艺术的活力和多样性所感动。巴西艺术家在融汇欧洲基因和本土文化所做出的努力也像镜子,对于中国艺术家如何从传统文化进入现当代文明给予了有益的启示。
巴西艺术家卡伊奥·莱塞维茨在论坛上发言
巴西当代艺术首次大规模亮相中国
“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是恰逢“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今年在厦门举行之际,由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划的一次中巴当代艺术对话的大型展览。作为两国重要的文化交流项目,“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得到中巴双方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展览主题“对流”来自气象学术语“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基础、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也是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部分。在全球化进程正在走向多中心阶段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多维度交流依然相对欠缺。在此背景下,“对流层”已不仅是地球大气生态圈的象征,更是对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诉求。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推出“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力图超越既定的文化坐标与历史参照,推动中巴之间的当代文化对话。
巴西艺术家阿丰索·托斯特在论坛上发言
本次展览是巴西当代艺术第一次大规模、有系统地在中国亮相。巴西艺术家卡伊奥.莱塞维茨开幕式上,回忆了2010年他到中国西南地区旅行的经历,同时认为虽然曾经参加过世界上很多的艺术展,但此次在中国的艺术展是最特殊的,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中方策展人鲍栋介绍说:本次参展的21位巴西艺术家,从89岁的亚伯拉罕·帕拉特里克到80后的约纳塔斯·德·安德拉德,时间跨度非常大,而且风格具有代表性,可以看作是缩略版的巴西当代艺术史。
巴西艺术家安德烈·小松在论坛上发言
中国·巴西当代艺术:共通的差异性
展览开幕式前,美术馆举行了“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开幕论坛。论坛主题发言环节,中国社科院巴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志伟、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科.福特.哈德曼、此次展览中方策展人鲍栋,分别从中巴之间的国际政治交流、文化交流、艺术交流三个方面发表了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环节,在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胡续冬和鲍栋的主持下,中国当代艺术家隋建国、杨茂源、刘韡、胡晓媛与巴西当代艺术家卡伊奥·莱塞维茨、阿丰索.托斯特、安德烈·小松、圣克莱尔.切明展开了关于中巴当代艺术创作的交流,现场气氛真挚而热烈。
通加 《我、你和月亮》 石膏、陶瓷和玻璃和石英晶体
展览中方策展人鲍栋谈到自己受邀赴巴西考察的时候,第一站就是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他问那一届的策展人:巴西艺术家与欧洲艺术家有什么区别?这位出生于德国,已经在巴西生活了七年的策展人回答道:第一,巴西艺术家非常喜欢用喜欢自然材料;第二,他们喜欢用穷人的现成品;第三,在巴西艺术家的作品中,很少看到科技的炫目感。鲍栋听过之后,认为这三个特点同样适用于中国艺术家。在他看来,相似的发展中国家背景等很多因素,使得中国和巴西的当代艺术有很强的相通性。
黄永砯 《桃花源记》(421-2008) 手稿(局部)
黄永砯 《桃花源记》(421-2008) 手稿
因此,在策划本次展览的时候,策展人选择了一一对应的方式,即共展出了21位巴西当代艺术家,同时也展出了21位中国艺术家,而其中一位巴西艺术家和一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美学或理念上有一定联系。例如,被称为巴西当代艺术灵魂的艺术家通加(Tunga),作品往往混合着宗教、神话、哲学、科学和魔法,这让人想到中国当代艺术家黄永砯,他的作品里也充满了道家思想、自然与神秘主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虽然分处地球两端、相隔万里,但这种艺术上的相通或相似性让人非常惊奇。
余友涵 《抽象》(左)、《208.07.22》(右) 均为布上丙烯
自2015年,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启了“金砖国家当代艺术展览计划”的课题研究与展览,巴西是第二个国家。此次展览的日期为2017年12月9日—2018年3月3日。展览期间,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与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共同推出系列公共教育项目“中巴文化对话”。项目将邀请高水准的巴西嘉宾及与巴西相关的中国嘉宾参与其中,在与“中国”对话的基础上举行包括讲座、文化工作坊、特色演出、电影放映等多种活动,向社会公众系统而开放的梳理“巴西”的历史与当下,展现“巴西”的故事与魅力。
林天苗 《都一样》 彩色真丝线、树脂骨骼、金属挂件
莱达·卡通达 《卡杜》 布面和织物丙烯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