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7年12月9日下午,“绵延——王刚作品展”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艺术家王刚在苏州的首次个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教授任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赵力教授任策展人。展览将展出王刚在2014年至2017年间创作完成的51幅作品,参展作品以油画、水墨为主体,并包括了水彩和设计等内容。很多作品都是王刚最近几年的创作积累,反映了艺术家不断创新的发展。
绵延,意指连续不绝和弥漫延长,这是艺术家王刚创作状态的某种真实反映。王刚创作领域广阔,油画、水墨、水彩、水粉、色粉皆有涉猎,既体认全球艺术发展的共时性特征,又坚持中国文化身份和中国艺术方式,因此他的作品在走向抽象的同时,更偏重于感性的表达、诗意的抒发和灵性的吟唱,并在不断前行中总结自我的经验,去建构自我的“诗意地栖居”。
2015年以来的油画系列,王刚一方面极大发挥个人感性的力量,同时也达成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笔性。画面的色彩关系和视觉感受层次丰富又联结递进,多变的笔性因手的挥动而具有表情,并在“笔”、“手”和“心”的相应相生中,转化为“书写性”的画面落实。在新作品中,颜料堆积厚重,画面充满肌理和细节,而画面自上而下的色彩流淌,在随机和不确定之间,反映出画家跳动的灵性与联想的快意。
彩墨,是王刚作品中引人入胜的组成。他大量使用色彩,达成与水墨交融的状态,提升画面的视觉性和冲击力,同时激发墨色的特性和独特美感,在最新的作品中,有时候墨色与色彩彼此对峙又相互尊重,彼此泾渭分明又相互穿插递进,既丰富了画面层次,又拓展了画面的视觉空间。
画家热衷“荷塘”的主题,并将传统中关于“荷”的单个形象拓展为“荷”的群体。但他不拘泥于历史图像或者符号延续,很多的作品素材来自于他的写生。为了超越现实生活的个人感受而提升为某种精神性的追求,近期的“荷塘”作品带有明显的抽象化趋势,自由奔放的线条、泼洒淋漓的墨彩,都幻化为韵律感、诗意化的意境,以及弥散开来的激荡情绪。
本次展览策展人赵力表示:“王刚的油画,最初还是比较写实的,是脱胎于“学院派”的那些创作。然而亦如六十年代出生的大部分画家,王刚对现代、当代的西方艺术流派大多稔熟于胸,而个性与创新更成为了他的艺术信条。所以,王刚很快就在自己的油画中加上了很多“现代”或“当代”的因素,并逐渐形成脱离具体物象而走向抽象化的趋势。
抽象,往往是现代主义的代名词,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艺术从外表走向内在精神的整体诉求,而王刚对抽象地沉湎也隐含了当代性的文化思考。事实上,王刚既敏感地承认全球当代艺术的共时性特征,又试图刻意去强调中国文化身份和中国艺术方式。是故,王刚的抽象艺术更偏重于感性的表达、诗意的抒发和灵性的吟唱,并在不断地前行中总结出了自我的体验与经验。”
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初枢昊这样评论王刚的作品:“如果说,王刚的油画更多表现出他的心绪,那他的水彩画,则轻快了许多,并呈现出多元化的面目。有的与他的抽象油画一脉相承,如《青春圆舞曲》《回旋》《舒缓的tango》,是他油画的前奏或延续。有的则更多显示出是他对秩序感这一绘画现代性重要表征的追求。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使得城市文化取代了以土地所有制为中心的乡村文化,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与好尚——简洁的直线、弧线和几何形,取代了传统的曲线,并最直接地体现在设计上。在自己的设计实践和对公司的运营中,王刚也经历和完成了这种视觉模式的转变,《再现》《交响》《复调》等,清晰地显露出设计秩序感的影子。更为独特的是带有山水联想的《北方》系列,浓黑的炭笔,满含激情地涂绘出暮山萧寺般的景致,复以大块面淡墨略加渲染,再用细细的黑线与赭线,示意出轮廓,深沉间隐藏着一丝莫可名状的忧伤……”
王刚的“水墨”“水彩”“水粉”“色粉”等小尺幅作品是画家创作中很精彩的部分。一些作品,是王刚创作大幅作品之前的准备,也是画家艺术思考的心路历程。更多的作品则是独立成篇的精品佳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他的“水彩”,介乎油画和彩墨之间,注重色彩表达,又发挥了纸本和水墨的特性。
本次展览中的水墨巨幅作品,是王刚根据金鸡湖展览现场而特意的创作。它几易其稿,最后“破茧而出”。因为在他看来风格仅仅是他创作中的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他要从风格走出来,去追求内在精神的统一与凝聚。传统,在此给予了他足够的力量,而重新审视也成为了王刚此刻的方法论,于是画家也从局部性的思考,从容地跳转到了历史文化的整体脉络之中。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16日。
王刚
综合艺术家。1970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94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美术系,2010年获得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任《人民艺术家》杂志社主编、常务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展区评委,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