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7年12月24 日晚,沈烈毅2017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作为南艺美术馆一年一度的平安夜跨年展,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沈烈毅2015年——2017年期间创作的18件/组雕塑、装置,观念、影像作品,以动与静、重与轻、拙与巧的对立方式交互展示。
南艺美术馆馆长李小山致辞
南艺美术馆馆长李小山谈到:我第一次看到沈烈毅的作品,眼前顿时一亮,沈烈毅避开了“民族身份的兜售”,没有把“国货”拿来做旗帜,他用四两拨千斤的办法,翻过了一道坎。树材、石块、雨滴、涟漪、水流,一切都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合。沈烈毅将变动不息的事物用特别方式固定起来,变成时间的结晶——瞬间固为永恒,这种提炼的能力并非人人具备。
李小山指出:“观赏沈烈毅的作品时,一种叫做韵味的东西会充溢你的内心。”在中国传统审美里,韵味被赋予的人文情怀非常特别。雕塑这样的空间艺术,如何使得韵味像绘画那样表达呢?沈烈毅所用的办法无非是在空间中利用平面——譬如水流、涟漪之类,没有平面,不足以刻画,没有空间,则成了绘画的俘虏。这是他的一个创举。他把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固定在坚硬的材料上,从而获得一种反差,韵味弥散开来,沁入人心。他在感受角度以及美学趣味上狠下工夫,观念上的个人印记反倒显得鲜明,造型上和制作上又体现了能工巧匠的高超。因此,他的作品能够跨越地界,跨越文化差异造成的疏离——许多爱好艺术的人都能进入,都能在里面收获愉悦,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
艺术家梁绍基致辞
联合策展人冯黎敏致辞
艺术家沈烈毅致答谢词
策展人林书传主持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艺术家梁绍基阐述了自己的感触,他说:“沈老师对材料语言的把握、发现、转化和创造方面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用东方式的体悟的方式,通过恣意的想象与自然和生态的运动产生对话,在简易的造型中间经过精致的加工创造出诗化的语言开启了一条通达场景的路。”
展览现场
联合策展人冯黎敏说,本次展览是沈烈毅老师第一个国内个展,今天现场的作品中很多都与“土”和“石”有关,沈老师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山西花岗岩“水”的系列,这是他轻与重、拙与巧,富有韵味和意境的代表作品。今天现场有18件作品,件数虽然少,但是分量着实“重”,最重的一件《囿》有6吨重。沈老师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吨为计量单位,可见策展过程的艰辛。
《静水流石》,木、石,220×32×22cm 2011
天空系列
沈烈毅告诉雅昌艺术网,从第一件围绕“水”展开的作品,到如今“天空系列”、“跷跷板”的呈现,他的创作轨迹都与自然相关联,表达了一种对宇宙、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现代物质文明社会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思考。
《雨》系列作品于静石之上泛起涟漪:石与水、与风协奏,在坚硬质感上展现出亦动亦静的效果,呈现了坦然自若的自然之境。波光中满溢出的自然情怀夹杂着静默无声的动态,实际上传达出了现代人对自然和安宁的追忆,使观者卸下了生活于都市丛林间的疲惫和惘然,回归朴实平和的心境。此刻,它便成为了观者得以静思的载体,引发人们对自然的关注与体悟、对生活的探索与追忆以及对自我的观照与反省。
《雨》系列
作品《铁壳船》用古朴的木桌表达传统的印记,曲折的木纹由自然细心雕刻;铁壳船意味工业的来临,其上的斑驳铁锈是刻画着工业与现代生产的尖锐符号。淡淡漪澜,时间与空间聚集其间。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工在强烈的视觉反差中,随着铁壳船静默前行得以碰撞与融合,蕴含着特殊的意味,引人深思。
铁壳船
《囿》是个很值得体味的汉字——方方正正的四堵墙内是一个极富存在感的“有”字;可同时又有些无奈——即使拥有、存在,却受困于藩篱之间,动弹不得;或者也可理解为——因为过度的“有”的欲望,才最终作茧自缚。人在世间行走,往往都要被纷繁浮华、变幻莫测的现象所迷惑,不愿放弃自身的各种欲望,不甘心安于当下,以智慧之眼、平和之心洞察事物的本质。
《囿》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 月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