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7年是艺术界跌宕起伏的一年,艺术区被拆迁,艺术家颠沛流离,艺术市场走入低谷,画廊经营困难。但从另一方面而言,2017年恰恰是需要沉淀的一年,艺术家需要沉淀,画廊需要沉淀,媒体需要沉淀。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艺术界仍不乏有学术高度的展览,值得回顾。(以下展览仅供参考)
“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
策展人:唐启凤/鲍栋
艺术家:Abraham Palatnik、Afonso Tostes、Ana Prata、Andre Komatus、Antonio Dias、Barrao、Caio Reisewitz、Carlito Carvalhosa、Adriana Varejao、Felipe Cohen、Henrique Oliveira、Lucia Koch、Luiz Zerbini、Jonathas de Andrade、Leda Catunda、Marcos Chaves、Miguel do Rio Brance、Rodrigo Andrade、St.Clair Cemin、Tunga、Vik Muniz、尚一心、傅中望、欧阳春、胡晓媛、余友涵、杨茂源、蒋志、石青、宋冬、蔡磊、刘韡、王宁德、王光乐、杨振中、林天苗、马秋莎、骆丹、李松松、隋建国、黄永砯、梁铨
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学术指数:★★★★★
呈现指数:★★★★☆
综合指数:★★★★☆
背景资料:“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是恰逢“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今年在厦门举行之际,由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划的一次中巴当代艺术对话的大型展览。作为两国重要的文化交流项目,“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得到中巴双方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展览主题“对流”来自气象学术语“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基础、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也是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部分。在全球化进程正在走向多中心阶段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多维度交流依然相对欠缺。在此背景下,“对流层”已不仅是地球大气生态圈的象征,更是对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诉求。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推出“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力图超越既定的文化坐标与历史参照,推动中巴之间的当代文化对话。
艺术短评:大背景,大主题,巴西当代艺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
策展人:朱青生
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 著录艺术家
蔡东东、蔡锦、蔡磊、苍鑫、曹斐、陈春木、陈劭雄、陈天灼、陈文波、陈晓云、陈彧君、程然、仇晓飞、戴陈连、邓国源、丁乙、董大为、范勃、方力钧、傅中望、高磊、耿建翌、耿雪、顾黎明、管怀宾、杭春晖、郝敬班、郝量、何云昌、贺丹、侯拙吾、胡庆雁、胡向前、黄可一、激烈空间、江大海、蒋志、金锋、鞠婷、李迪、李磊、李燎、李明、李松松、李婷婷、李象群、厉槟源、梁半、梁铨、梁绍基、梁硕、梁宇、廖国核、林科、刘成瑞、刘建华、刘韡、刘昕、卢征远、陆平原、陆扬、马轲、马可鲁、马良、马路、马秋莎、毛旭辉、苗颖、牟森+MSG、邱志杰、沈勤、宋冬、苏新平 、隋建国、孙逊、孙原+彭禹、谭平、谭天、汤南南、陶辉、田晓磊、汪建伟、王川、王恩来、王广义、王海洋、王华祥、王璜生、王劼音、王思顺、王音、王郁洋、邬建安、吴珏辉、吴俊勇、向京、肖鲁、徐冰、徐累、徐坦、徐震、薛峰、闫珩、杨福东、阳江组(郑国谷、陈载言、孙庆麟)、杨牧石、杨述、杨心广、于吉、于洋、余友涵、曾梵志、曾健勇、展望、张大力、张鼎、张慧、张晓刚(微博)、张羽、赵赵、周啸虎、朱金石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原作展出艺术家
陈劭雄、陈天灼、陈彧君、邓国源、耿建翌、管怀宾、郝敬班、何云昌、侯拙吾、黄可一、江大海、蒋志、金锋、李磊、李燎、李明、李松松、梁半、刘昕、马可鲁、马秋莎、牟森+MSG、邱志杰、汤南南、田晓磊、王恩来、吴珏辉、吴俊勇、肖鲁、杨福东、曾健勇、张大力、张鼎、赵赵、郑国谷及阳江组、周啸虎
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学术指数:★★★★☆
呈现指数:★★★★☆
综合指数:★★★★☆
背景资料:“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现场展出了122位年度选入《中国当代艺术年鉴》著录的艺术家在2016年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包括36位艺术家的原作。这些作品和文献记录是《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编辑部以2016年全年4000多个艺术展览和活动、10000种以上发表的文献阅读综述、几千位艺术家的活动档案为根据进行甄选,根据编辑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意见修订补充后的结果。受规模所限,除了现场作品之外,其他作品以文献方式呈现。展览现场同时公布各种记录和调查数据,为研究、收藏、创作和观看提供参照。主办方希望年鉴展不仅是展出作品,而是力图系统性体现中国当代艺术在2016年的年度整体成果,以呈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动向。
艺术短评:记录当下,记录历史,为艺术界提供参照,有较强的文献价值。
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
策展人:夏季风
艺术家:陈丹阳、陈墙、封岩、高入云、戈子馀、顾奔驰、顾亮、郭锐文、冷广敏、李平、李文光、刘国强、刘可、马晟哲、钱佳华、曲丰国、任倢、宋建树、王豪、王一、张如怡、张雪瑞
地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学术指数:★★★★☆
呈现指数:★★★★☆
综合指数:★★★★☆
背景资料:本次展览借助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尔特“写作的零度”理论作为核心,试图借此梳理和呈现当代抽象艺术创作中相对理性表达的一个方向与现场。自从马列维奇首创几何抽象绘画之后,他创作中以前所未有的理性表达方式,切实地影响了此后西方几何抽象艺术的发展进程,几何抽象或者称之为冷抽象、理性抽象这一派的创作方式,在艺术史中始终占据了不可忽略的位置。与现实主义绘画相反,抽象绘画注重绘画本身而非主题,作为自身存在的一个实体,在系统内进行自我繁衍和生成,不仅不依赖于对自然对象外观的真实模仿,而且“必须抛弃主题与物象”。不确定的而可能存在的无数内在关系,让抽象艺术充满了无限的活力。马列维奇的几何抽象与康定斯基的抽象表现主义一样,迄今依然是抽象艺术发展脉络中的两条主要线索和起源。
艺术短评: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出类—穿行焦虑的年代
策展人:曹茂超
艺术家:黄立言 厉槟源 卢征远 李可政 马轲 蒲英玮 沈朝方 苏上舟 孙子垚 汤柏华 童昆鸟 伍伟 肖答牛 许宏翔 张文荣 张玥
地点:白盒子艺术馆
学术指数:★★★★☆
呈现指数:★★★★
综合指数:★★★★☆
背景资料:基于从计划经济的供给分配到市场经济的逐利法则的转变为背景,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种种经济政策,改变了原本社会主义经验中的各项规则与认知,随之而来的社会机制变通也在挑战公众的接受力,焦虑氛围开始,蔓延至今,洪流中的艺术家并非都是过江之鲫,艺术创作成为其精神追求的诉诸途径,这奠定了本次展览的学术基调,在时代的转角之际,恰逢其时的艺术家的个人感知与时代特质的交叠和摩擦,成为创作突破桎梏和成规的慑心作品的助剂。这批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几乎都是与这个焦虑的年代纠缠交错,他们不受强大政治事件的干扰,也不将历史包袱抱在胸前,他们直面创作与生活,不拘泥于媒介和材料的限制,从对西方话语权的称臣到后来的打破壁垒,这批艺术家的“出类”能够自建体系。
艺术短评:聚焦当下,直击社会的痛点。
身体·媒体II
策展人:龚彦、理查德·卡斯特里
艺术家:吴珏辉、徐文恺、苏珊 · 瓦格纳 、弗兰索瓦·威廉姆、保罗 · 哈里森、约翰 · 伍德 、曼纽尔 · 韦森、皮尔维·塔卡拉、高谷史郎、榊原澄人、盐田千春 、克里斯蒂安·巴托斯、One Life Remains、蒂尔 · 诺瓦克、朱里安·迈尔、曼侬 · 拉布莱克、乌尔夫·朗海因里希、科特·亨茨齐拉格、乔治 · 赫拉迪克、胡为一、马克·弗马内克、贾丽拉·埃塞蒂、埃马纽埃尔·卡利耶、约翰 · 米歇尔 · 布鲁耶尔、阿部幸子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学术指数:★★★★
呈现指数:★★★★☆
综合指数:★★★★☆
2017年4月29日至2017年7月30日,“身体 · 媒体II”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由龚彦和理查德 · 卡斯特里(Richard Castelli)策展,共展出来自12个国家的24位/组艺术家的29件/组作品。“身体 · 媒体II”延续了2007年“身体 · 媒体”展览的主题,阔别十年后在技术发生了彻变的新时代语境下再次讨论新媒体与身体的密切联系,以装置、行为、摄影、影像以及更多难以界定的艺术表达方式,融入跨学科的协作模式,突破互动艺术展的边界。
本次展览的展厅被全部涂黑,美术馆的白盒子转变为封闭的黑匣子形态,以此消解先入为主的预设,使观众的身体成为丈量作品的尺度。身体在不同艺术呈现方式中表达着被显现、被替换、被增强、被限制的属性,而这也正是身体在新媒体和新技术发展中的命运。技术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而技术变革下的身体又干扰着我们与真实的关系。
艺术短评:探讨新媒体与身体的关系,与每个人相关,具有社会普遍性。
复调四——中国艺术生态调查 云贵川站
策展人:林书传
艺术家:余果、李子然、刘斯博、张钊瀛、罗振鸿、唐明伟、顾桃、一百公里计划、冯立、孙珂、李勇政、张晓、夏炎、李剑锋、王荣植、常雄、李瑞、陶发、程新皓、paper 小组、罗菲、张华、颜俊杰、何利平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学术指数:★★★★
呈现指数:★★★★☆
综合指数:★★★★☆
“复调”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自主筹划的长期艺术项目。从2012年筹备至今,已经完成了江浙沪、北京、珠三角三个地区的调查。2017年9月20开幕的第四期云贵川站邀请了24位/组艺术家参与,整个项目延续了纪录片与展览并行的方式,也是“复调”项目第一次离开北上广经济中心区域。策展人林书传在前言中运用了“招安”与“偏安”两个比喻,旨在探讨中心区域之外艺术家最真实的生活与创作状态。
“偏安”会让人想到中国历史中有小朝廷偏安一隅,“偏”符合了云贵川的地域特征,而’安’代表了当地艺术家一种闲暇舒适的生活态度;提及“招安”,我们首先联想到梁山好汉被朝廷招安,然而面对“当然艺术被招安”的话题,策展人林书传认为很多“成功”的艺术家远远没有达到“另一种话语力量”,或是持续做到这一点。如果艺术家将“招安”看成是对自己创作状态的一种比喻,那么就应该为艺术圈发出不同的声音,让招安可以名副其实。
艺术短评:将视线聚焦到二三线城市的艺术家,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值得关注。
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 2017
策展人:田霏宇、郭希、杨紫、李佳桓、王文菲
艺术家:陈陈陈、崔洁、高磊、郭熙、陆明龙(Lawrence Lek)、李竞雄、李琦、梁半、廖斐、连洁与恩佐·卡马乔(Amy Lien & Enzo Camacho)、刘野夫、麻剑锋、马海蛟、索菲亚·阿尔—玛丽亚(Sophia Al-Maria)、苗颖、麦克斯·霍珀·施奈德(Max Hooper Schneider)、沈莘、曾吴(Wu Tsang)、王光旭、谢蓝天(Lantian Xie)、姚清妹、张如怡、朱昶全
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学术指数:★★★★
呈现指数:★★★★☆
综合指数:★★★★☆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2017年3月19日至2017年7月9日在大展厅、中展厅、长廊、甬道呈现群展“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收录23位/组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立足于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现实境况,探讨“艺术”作为一种表达与行动的媒介,如何应对某种脆弱、动荡而变化莫测的世界局势,即持续酝酿、演变的“例外状态”。本展览建立在UCCA对当代艺术实践的长期研究与考察的基础上,延续“中坚:新世纪中国艺术的八个关键形象”(2009)、“ON ? 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2013)等每4年在UCCA举办一次的大型群展,试图在2017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性时刻将艺术实践置于切近的社会现实中进行审视。展览由UCCA馆长田霏宇,以及UCCA策展人郭希、杨紫、李佳桓、王文菲联合策划。
展览的中文标题“例外状态”源于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在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的论述中得到进一步延伸,指涉一种政治境况——其中,社会的既有法律与规章制度被骤然悬置,为某种临时状况所取代,并由此促成一种全新的现实。在现代历史的进程中,例外状态在危机时刻被强制执行;在当下,危机已变得司空见惯,正如曾被奉为普世价值的自由、平等与宽容在大规模枪击案、流产的停战协议、被僭越的法则与肮脏的选举面前黯然失色。换言之,“例外状态”与“常态”之间构成了一种辩证关系。而早在2015年,中国政府便引入“新常态”一词描述中国经济增长的状态;尽管现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2000年代早期的盛况不可同日而语,但仍然优于其他大部分主要经济体。面对愈发紧迫的动荡局势,中国正以不容置疑的资本战略与全球性部署做出回应——这或许将催生出艺术家们赖以生活与创作的另一重“例外状态”,而这一状态又恰恰根植于全球化状况的日常性之中。
艺术短评: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中国特色的包围下,艺术总有例外的状态。
.zip未来的狂想|小米?今日未来馆
策展人:吴珏辉、晏燕
艺术家:Catherine Chalmers / Charles Lindsay+苏少禹 / Claude Lévêque / 曹雨西 /冯梦波 / 冯昊 / 郭锐文 / 郭熙 / 甘健 / 洪启乐 / I&C小组 / 姜俊 / 林欣 / 刘佳玉 / Refik Anadol / 任远 / 饶广禛 / 施政 / 石川 / 宋振熙 / 沈立功 / 王志昂 / 王志鹏 / 郑达x高玉洁x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地点:今日美术馆
学术指数:★★★★
呈现指数:★★★★★
综合指数:★★★★
“小米?今日未来馆”以“.zip”的主题展开,策展人将不同艺术家的作品编织成一个全新的展览,启用一点点想象力,通过观众的参与,展览中各种艺术的表达格式就如“宇宙大爆炸”一样,被释放出来。沉浸式的体验,声音与视觉的盛宴,跨媒介交互与信息的艺术处理,虚拟与现实的交叠,人与机器的互动,不同类别的新媒体艺术作品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艺术的各种表达格式在不同维度时间及空间概念中启迪着人们对于存在与未来的思考。
今日未来馆将这些压缩在一起,如同宇宙中的黑洞,作品所提供的沉浸式体验更将宇宙黑洞这个概念结合起来,成为个体或群体想象的外化载体(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等),借助想象力于多重感官频道间不停打破并重塑我们对同一时空(实体空间)的感知经验,观众将穿越并沉浸于各种平行的想象时空,启动对zip文件的再次解压。
展览将不同格式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发起不同维度的参观体验,所要表达的是:未来不只是需要被研究和预见,而是在每个人有限的想象中,投入最大的热情去探索与感知。未来基于我们可想象的格式,却也不囿于这些格式:文本作品是.txt,图像作品是.jpg、.GIF,视听作品对应.mp3、.mov、.avi,交互作品对应.exe、.app……在这种启发下,还将有一个又一个的不存在的格式被诞生出来,为想象力和探索而生的格式,正在不断的演进发展,同时启迪人们对未来的认知。压缩只是展览的开始,而解压过程的参与及生成才更激动人心。
艺术短评:一种全新的展览体验,科技感与互动性强,声音与视觉的盛宴。
上海星空II
学术顾问:巫鸿
艺术家:陈劭雄、陈维、胡介鸣、胡为一、胡昀、黄汉明(Ming Wong)、梁玥、梁铨、廖斐、林明弘(Michael Lin)、刘建华、刘任、刘毅、倪有鱼、鸟头、石青+激烈空间、苏畅、王欣、王兴伟、余友涵、张培力、周啸虎
地点:余德耀美术馆(上海)
学术指数:★★★★
呈现指数:★★★★☆
综合指数:★★★★
2017年11月10日至2018年2月11日,余德耀美术馆推出“上海星空”系列的第二次大规模展览——“上海星空II”,共展出来自国内外22位/组艺术家的近50件/组作品。展览延续2015年由巫鸿策划的群展“天人之际II:上海星空”的概念,从美术馆自身及其所在地上海着眼出发,放眼全球,呈现上海当代艺术家或与上海这座城市有关的最新作品,不断发掘上海当代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以最即时、在地的姿态,持续更新当代艺术的丰富质感和吸引力。
上海依托中国的快速发展更迭变化,同时保持着独特的城市个性和开放性,因此成为绝佳的艺术土壤和创新平台。但“上海星空II”并非简单的地域样本考察,而是作为一个不定期的展览系列,长期关注上海当代艺术发展的现状,致力于为上海艺术家群体和与上海有关的作品、项目提供集中展示的平台和契机,增进美术馆与艺术家、美术馆与城市之间更紧密的联系。
艺术短评:为艺术界呈现了一个独特的样本,无论是这座城市,还是艺术家。
“教学相长”—— 第三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
策展人:邱志杰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美术馆
学术指数:★★★★
呈现指数:★★★★
综合指数:★★★★
2013年,“实验艺术”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几年下来,“实验艺术”已经成为中国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全国各美术院校相继开设了实验艺术的专业课程,教师们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广泛的、全面的教学实践,建立起了各自的实验艺术教学理论构架,也培养出了一些优秀的学生。时间如白驹过隙,五年一个轮回,转眼又到了该举办新一届“文献展”的时间。此刻,正是时候把这五年来中国美术院校实验艺术教学现状做一次重新的梳理 ,也是时候向公众集中展示全国高校在这一专业领域中的最新教学成果。
艺术短评:教学成果显著,但实验艺术仍需要下一代继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