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如果把艺术圈比如做一个花园的话,如今在这个花园中生长的是狗牙根草①、马塘、牛筋草,或者苍耳②。今天的艺术圈就像被阉割了的奴隶,被晒蔫儿的谷物植被,毫无激情与生命力。如果能看见何首乌、地黄、决明草等植物就算是身心愉悦了。长有“各色花朵和无刺玫瑰”的艺术失乐园哪里去了?
那热爱生命的天性与细腻的感受哪里去了?艺术家们都本着后现代主义理论衍生出的被片面理解的“唯我论”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合情合理的。一种幼稚的少儿心理,就像叛逆期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仿佛知晓了艺术创作的本质。这与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国当代艺术“校园环境”不无关系。
从广义上讲,“艺术”包含:艺术创作,个人生产的文学,视觉艺术,戏剧,音乐和舞蹈。根据1979-1980年度人文学科委员会(Commission on the Humanities)的建议,艺术还包括:历史、哲学、语言和比较文学等主要科目,另外也包括法律学、比较宗教学,以及社会科学中具备人文内涵并且采用人文研究方法的课题。尽管如此,艺术所具有的基本而直觉的创作含义,即“为艺术而艺术”,仍然是最广泛、最有效的定义。
纵观所有学科,只有艺术才能创造与呈现“美”。以探索、创造和研究美的形式,提高当下人的审美情操为己任的艺术,其特质除了用“真和美”来形容,还有其他更好的词吗?但艺术的功能绝对不仅仅是停留在美的形式上的。
一、重重迷雾(被打乱的小秩序)
今天大多数人都会比较理智的将“迷信”视为一种愚昧,可有谁能证明哲学家和我们都信奉的艺术理论,包括一些真理不会被将来的智人所不屑呢?真理的存在也许只是因为被校验的时间太短。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也要深信不疑,因为这就是今天的现实。太平天国当年创立“拜上帝教”的言论来激发统治,如此”愚昧“的方法不也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吗?
重重迷雾打乱了从前建立的小秩序。我不得不由衷的佩服互联网这种深入现代人血液的社会工具,它比从前的电力、机械都更加深入人心,它打乱了从前的除科技、政治以外的社会秩序,制造了迷雾。无论你曾是劣等生,还是天赋异禀,今天我们都平等的站在这团迷雾当中。在一个经济当道的社会里,资金的多少可以决定一件事情的影响力,至少它可以控制事件是否能更好的发生。艺术圈的资金流入总是特别少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它的传播,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该如何实现艺术的价值?
科技,政治,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外太空资源如火如荼的控制着人类社会,以绝对优势博取了人类关注,攫取了社会地位。艺术似乎有点懵,它好像从来没有主动要攫取过什么,它总是那么自信,一直相信自己的价值就在那里,只不过是不断地被利用。今天的艺术还有什么可被人类利用的价值呢?与科学技术相比,当代艺术在今天就单纯了许多,在我看来缺少了被利用的价值未必是一件好事。
艺术从贵族身份降落到平民阶层,就如同今天各国领导人的形象一样均已不见希特勒、肯尼迪或者蒋介石身上那样的领袖气质,也同样愈加平民化,自然地在形式上也就无法享有从前帝王的身体待遇,无法再回到古代。从此,“领袖气质”不再仅存于某位帝王身上,它开始寄生在每一位有学识和修养的智性个体身上。艺术博览会的崛起让当代艺术不再清高,同时也丧失了其原有的高贵气质,艺术家也是如此。
二、艺术与科学(艺术的诠释)
艺术在定义上的特质,是以情绪和感觉来表达人类处境,召唤出所有的感官、知觉,并激发出秩序和混乱。艺术创造的能力从何而来?它并不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冰冷逻辑,也不是神的指引。在西方历史中的大师以及其他文化名家中,全部都具有卓越的知识、科学技术、原创力、对细节的敏感、野心、大胆和冲劲,这些大师都深深着迷于自己的工作,并且从内心深处为之燃烧。
科学需要艺术的直觉和隐喻力,艺术需要科学提供新鲜的血液。但在科学和艺术结合彼此的优点之前,都是无法圆满尽责的。
爱德华·威尔逊在《知识大融通》第十章中说:
“艺术是自由的,科学是自由的,这两个领域尽管在创作精神上类似,但是各自的目标和方法极为不同。它们之间的互换,重点并不在混合并产生某种令人不舒服且不自然的形式,如科学艺术或者艺术科学,而是通过科学知识和科学对未来特有的想法,来重新激发对艺术的诠释。诠释是科学和艺术之间产生融通解释的逻辑渠道。”③
艺术中两个重要的问题:历史中的艺术和个人体验到的艺术来自哪儿?如何用普通的语言来描述艺术中真与美的本质?这都是在对艺术进行诠释、学术分析和评论时的中心课题。
诠释本身也有一部分是艺术,因为它不仅传达了评论者所具有的真实专业才能,同时也表达了他的个性和审美观。一个高水平的评论和它所批评的作品一样,能够启发灵感并具备其自身的特点。如果我们能够把艺术史、艺术家经历、作者自白、社会科学相互编织起来,就能对艺术做出更具有权威的诠释。
科学家已不是只知道熔化印加帝国黄金的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艺术家也已不是仅凭直觉和历史经验感知获得灵感的次空间孤独来客。两者必须是互相助推,互相成就,互相提供,并彼此分离的一种螺旋式上升关系。科学的实践除了指向未知的领域,也在影响你我生存的现实空间。于是,这就产生了艺术要跨学科实践,实现艺术今日价值的机缘。
三、艺术假想敌
“什么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把技巧隐于无形”
“当你面临敌人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我眼里没有敌人,‘我’只是一个抽象的字,没有其他意思。我觉得搏斗是一种游戏,但是我非常严肃的玩这种游戏,作为一个好的武术家,是绝对不应该拘于形式,而要把武术融化,收发自如。当对方萎缩的时候我就立刻伸张,当对方伸张的时候,我就应该步步小心,处处提防。这就是以退为进,以进为退。当我在绝对有利的时候,用不着我思考,它(拳头)自然就可以把对方击倒。”
“不错,所谓敌人只不过是一个幻影,而真正的敌人则藏身于其后,你若能消灭幻影,就能够消灭敌人的真身。…少林寺诫规第十三条是什么?”
“作为一个传统的正义的武术家应该对自己的言行绝对负责。”
……
“来,踢我”
“这不是表演,我说过,要利用你冷静的头脑,再来一次”
“我说的是利用你冷静的头脑,不是愤怒,再来一次”
“好,你放松了,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我想一想”
“不能想,要快!反应要快!就像直觉地把手指向月亮,假如反应慢了,就只能看到手指,你就再也看不见月亮的光华了。明白吗?”
……
“你在鞠躬的时候眼睛不能够看自己,而是要看对方”
——电影《龙争虎斗》1973 ④
敌人,顾名思义为一种阻力,一种在行动和思想上的阻力,如果你能主动的消灭这种阻力,那么同时,就能够产生一种内在的力量。在这种力量中会包含有新的经验、自信,和对事件本身的认识与理解。在消灭这些阻力的过程中,它可以与你之前的经验和思考贯通,成为至今为止生长在你身上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无论在社会参与型的作品,新媒介,表演,还是传统媒介作品,不同的创作类型拥有不同的实践阻力,不同的对艺术的思考路径,也拥有不同的前瞻风景与假想敌。那是一种在没有能搞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就已经出发了的实践假想敌。很多时候艺术家会误以为解决了这些假想敌,就可以成就完整的艺术实践,但却忽视了,这种行为往往是在为假想敌的存在而实践,其实都是虚幻的,并不是为着自己有根源的思想。
四、有温度的生命循环
我们不要把艺术从人类社会的河流中分支出来,社会是艺术的土壤,它们共生死,你想掘地并要脱离就等于在找死。艺术和科学一样是在补充人类社会这副骨架上的肌肉、血管和皮肤。在今天社会学科的分工下,科学是掌控人类生死线的大动脉,艺术在这个比喻中更像是人体中的血管和神经,只有艺术掌管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的敏感才能获得最为精致和细腻的人类情感及触感,它是任何再强大的事物都无法完成的。
可以说,艺术是有温度的生命循环。
五、注释
① 狗牙根草:中国北方常见的一种杂草,生命力强
② 苍耳:一种其果实长满针的绿色植物,粘到女生头发上就要剪掉头发的那种
③ 《知识大融通》 爱德华·威尔逊(美)
能把科学和人文交汇在一起的学科,或许是生物学。人类的知识,在生物学家的视野里找到了融通点。融通的意思就是经由综合跨学科的事实和以事实为基础的理论,创造出一个共同的解释基础,以便使知识融汇在一起。多学科思维模式,在生物学这门学科找到了支点。
唯科学得以窥探客观世界。威尔逊的观点是,科学既不是哲学,也不是信仰。它是历史上有幸发展出的一种具有启示作用的文化,同时产生了有史以来了解真实世界的最有效方法。
④ 《龙争虎斗》是1973年嘉禾影业和华纳影业联合制作的一部动作电影。
由罗伯特·克洛斯执导,李小龙、石坚、约翰·萨克松等主演。影片主要讲述了少林弟子李在师傅的委托和警方的安排下来到一个孤岛参加比武大会,暗中调查岛主韩进行的非法行为 。此片被美国《Total Film》杂志评选为改变世界的电影之一 。
六、番外篇:广场艺术博览会About: The Plaza Art Fair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许多公司经营惨败,为了寻找吸引顾客的新方式,广场艺术博览会于1932年开始,作为一种促销活动,吸引人群到该地区,振奋人们的精神。90位艺术家将他们的作品靠在树上和长椅上进行展示,价格从1美元到10美元不等。这次展会涵盖了城市的九个街区,接待访客多达25万人。艺术家们喜欢互相交流,他们与人群中的来访者讲述他们的作品。大家一直认为这次活动很成功,应该继续下去。
艺术博览会的形式都是从早年间各个地方在广场上举办的小型展会演变而来。起初,艺术家们用铁丝网制作自己的幕布和屏风,来抵御天气变化。
1977年的洪水入侵,是广场艺术博览会历史上最重要的节点之一。1977年9月12日,广场和城市遭遇了洪水带来的死亡与破坏,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清理广场,为即将到来的广场艺术博览会准备场地,虽然仅剩十天的时间,最后他们做到了。
2014年,广场艺术博览会举办了第83届,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40位艺术家,在美国它已然成为首位全国艺术盛会。但也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仍然是人们彼此间简单的庆祝艺术的周末活动,以及堪萨斯城在金秋时节的非正式邀请。(作者 张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