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3月17日下午,由批评家杨卫策展的艺术家文菁个展在798圣之空间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展出了文菁近两年的创作,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3月27日。
批评家、策展人杨卫在介绍文菁的展览时提到,文菁的作品中“鸟”作为主要的视觉符号,无论是行走在地上,还是栖息于树梢,或是盘空飞翔,均带着茕茕孑立、踽踽独行的意向。与此同时,她以灰色调的背景,以及寒枝枯叶加以渲染,更是加深了“孤”的意境。不过,重要的并不在于此,而在于文菁的造型手段与表现方式,以简御繁,寥寥数笔,将鸟和画面物象从“孤”的意境中,提炼出冷峻高洁、悠然挺拔的气息,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某种自在和自信。
事实上,文菁走上艺术之路,曾经舍弃过许多现实的利益;而她选择做职业艺术家,漂泊于异乡,更是荆棘载途。然而,尽管在逆境中求生存,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但文菁始终不改初衷,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想。这种取与舍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追求。所以,文菁的绘画作为一种自我表现方式,不只是情感的流露,更是一种立场的表态与文化的宣言。
近几年,艺术家文菁以鸟为题材,创作了一大批绘画作品。有意思的是,文菁笔下的鸟,既不合群,也不雀跃,而是形单影只,往往还与寒枝枯叶、荒败秋景相互映衬,透着零落、凄婉和孑立孤傲的意向。无疑,这反映了文菁现在的某种心境,也折射出了她一贯的艺术趣味与价值追求。
事实上,孤鸟独禽也好,寒枝枯叶也罢,均不是什么新鲜的绘画题材,历代都有艺术家钟情于此,尤其是中国的文人画家,更是喜欢挖掘这些题材背后的精神内涵,将独鸟、枯枝、孤峰、冷月等物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徐渭笔下的青藤,就常取其凋谢的状态,但凋而不枯,枯而不萎;朱耷笔下的秃鹰,也总是白眼朝天,孤影独思,呈现出一派清姿逸态……那么,为什么文人画家们会钟情于这种孤傲荒寒的表达呢?显然,这与他们“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人生态度有着直接关系。
人是社会的动物,因此,如何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成了人的立足之本,也是人产生主体意识的前提。对此,儒家给出了一个方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针对知识人的一个行为指南,有了这个指南,知识人才不至于掉入利益的陷阱,随波逐流,而可以超越时代变迁,在更高的价值层面承担起道德责任。于是,这又催生出“盛世则仕、乱世则隐”的传统,有了苏东坡、董其昌等人出仕,也有了徐渭、朱耷等人归隐。但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中国的文人墨客们以儒为用,佛道为体,形成一个稳固的文人世界,疏离于朝代更迭之外,也由此产生了独立的文人艺术……
当然,文菁不一定思考了这些理论问题,或许她喜欢简率奇异的表达,只是出于艺术的直觉,而对枯木孤鸟情有独钟,也是源于生存的敏感。但是,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是理性还是感性,文菁的绘画就其风格与内涵而言,都与文人画传统构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她笔下的孤鸟与寒枝,均带有“逸笔草草”的视觉特征,且具有强烈的自喻性特征一样。如此直抒胸臆,既是文菁对自己人生状态的表达,也是她对传统文人价值的确认。
其实,过去的文人画家们喜欢表现孤、单、弱、残等物象,并非精神衰微,恰恰相反,他们是在抵御粉饰太平,反叛虚假盛世。文菁也是一样,她表现独鸟与寒枝,不是顾影自怜,而是疏远于喧嚣的物质社会,独善其身。
生于湖南
9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版画系助教研修班
现居住工作在北京宋庄,上海
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