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展览海报
天津美术网讯 德国时间2018年3月25日下午6点,“INK.中国当代水墨”即将亮相德国格平根美术馆。本次展览由德国格平根美术馆馆长维尔纳•麦耶 Werner Meyer、安妮塔•贝克斯 Anita Beckers担任德方策展人,郑璇担任德方项目 & 艺术总监,中国麓山美术馆作为战略合作。
展出作品
展览将集中呈现麓山美术馆馆藏的50件当代水墨艺术佳作。参展艺术家包括仇德树、李津、张羽、王天德、刘庆和、冯斌、蔡广斌、武艺、魏青吉,并将持续至4月29日。
展览开幕式致辞嘉宾包括:格平根文化部长沃尔夫拉姆•霍什 Wolfram Hosch、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陈平、德国格平根美术馆馆长维尔纳•麦耶 Werner Meyer、麓山美术馆馆长张义和艺术家代表团代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冯斌先生。同时,德方联合策展人安妮塔•贝克斯 Anita Beckers、德方项目&艺术总监郑璇、中方艺术家蔡广斌、张羽和麓山美术馆艺术总监田萌将会出席展览开幕式和相关学术活动。
策展人导言/维尔纳•麦耶 Werner Meyer/
水墨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艺术家们在成就自我之前都会跟随一位大师进行一段长时间的学徒生涯。他们通过临摹水墨名画的形式来熟练掌握绘画技巧, 与此同时也保证了几个世纪以来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性与一致性。临摹成为掌握精髓和尊重大师与传统的主要学习方法。这样的传统影响着水墨画的图形塑造语言与意象形式。
人们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可以感受到山水画在传统水墨画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艺术院校中也承袭了这样的趋势。绘画题材从高山流水、岩石、森林和峡谷、平凡的小人物、佛教修行路上的僧侣、田野中耕作的农民、小寺庙、民居……到人山人海的大都市生活全景、生动又市井的社会百态。表现性、叙事性的现实主义通过点、线、面相互作用的笔触,呈现于精妙绝伦的水墨画之中。水墨画的章法与用笔韵律及力度都与传统的中国书法相通。艺术家通过画笔塑造山水时的哲学意境正如同他们运用毛笔创作书法作品。水墨画不单单是风景的描绘与再现,更充满了对自然的无尽想象与抒情。
笔触的不同变化结合经典传统的图形表现语言塑造了水墨画充满诗意的修辞表现手法。丰饶的画面与空灵的天际在水与墨的虚实挥洒间,激发了观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与诗意体验。非常多的水墨风景画中附有当代诗人结合该画作的题词。抒情的文字与意象的绘画相互解读并给予观者想象的空间。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文化与艺术有了更开阔的视野。除了传统的绘画语言和以共产主义革命题材为主的宣传艺术之外,又出现了更为丰富与多元化的艺术语言。在欧洲的一些艺术收藏中,可以发现中国的艺术家早在战前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布面油画以各种不同方式为中国传统绘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探索之路。所以传统水墨至此便开始突破传统的刻板印象,尝试全新的可能性。学院派的年轻艺术家们开始通过个人的发展而崭露头角。这也同样体现在本次展览入选的艺术家作品之中。他们是当下中国学院派和独立艺术家之中的杰出代表。以宣纸为载体的水墨画与以布面为载体的油画和丙烯画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文化遗产。
仇德树以宣纸为特殊的图形载体,在巨幅的画作中营造出具有超凡想象力的山水意境。古典山水画的意境通过他抽象化的绘画语言与主题开辟出水墨的当代语境与新境界。李津的作品运用讽刺幽默与情色的典故手法带来了充满现代感的怪诞吸引力。画面中穿插的文字更增强了讽刺感的意味。他的作品既表现了水墨的传统性,又体现了与西方艺术平行对应的现代传媒流行主题与元素。张羽的系列作品通过干涸茶渍的表现手段,创造出独特的实验水墨风格。层叠着的同心圆形茶渍颜色深浅不一,微妙的色彩渐变塑造出现代艺术的空间感与可塑性。重复进行的系列性艺术实验,体现出艺术家对实验性水墨的探索与沉思。那迷离感性的色彩也将观者带入一种不自觉的思索之中。作品“上墨/20150301” 让观众体验并见证了在有机玻璃容器中实验水墨画的创作过程。一叠宣纸塑造的极简主义雕塑幻化成色彩体,由墨汁缓慢渗透并在表面渐渐生成令人惊叹的图画。王天德通过烧痕和叠拓的创作手法,延展了宣纸水墨画的更多表现手法的可能性。传统画笔下的风景通过虚实叠拓得以再现,成就了抽象写意绘画的实验空间。画面营造出独有的诗意与氛围。图像、文字和装饰、传统与现代的图像语言、景观中的戏剧化以及人物间的言语都是他作品中所传达出的艺术语言。刘庆和的作品“CY群众系列”描绘了个体作为受害者与肇事者的内心挣扎与不安。画面中的他们极度恐惧。作品细节呈现出富有表现力的、无情以及怪诞的现实主义色彩。每幅作品背后都暗藏了可怕的秘密。作品描绘故事的手法是隐晦的,并且借此提出更多问题而不是给予答案。冯斌描绘的是跳舞中的情侣。画面场景定格于现代舞厅中人们舞动的瞬间。时而出现的是舞池和舞台,时而出现的是赤裸着身体的舞者。画面专注于表现舞者们在无尽想象空间中的动态韵律。他运用现代丙烯颜料的特性,透过油墨的厚重感与笔触的变化所生动塑造的形体,充满了流动感与雀跃的情感,画面渲染出舞蹈过程中的氛围。身体的扭动在画笔下活灵活现。画面中每个被塑造的舞者形象都有其象征意义的表达。在蔡广斌笔下创作的肖像和人体,让我们捕捉到了水墨艺术本质的两级。精准的绘画线条与收放自如的表现形式,让墨与水相互流淌作用于宣纸之上,再回归到人体的诠释。如果犹如照片一般只能看到一个影子,那么身体则不单单是赤裸着,而是化为了一道秘密。武艺用细细的画笔在宣纸上塑造了一名年轻的女兵。风景仅作为暗示,年轻女性的面部表情、姿态与装束,在艺术家的笔下试图结合古典水墨画表现出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革命斗争场景。作品的标题是“春”,画面感显得很轻松。由于画纸的白色衬托,更凸显出水墨主体的大气与豪迈感。大画幅的水墨作品“夜”展现出荒诞、忧郁以及寓言性的场景:武装人员在夜晚挥动着灯光。这是为谁而为?指向何方?一名武装人员在人梯顶部朝着山脊的另一面射击——射向哪里?让人遐思。魏青吉作品画面中央的黑色象征性形象凝重而庄严,借用了神话中的人马与龙的形象。黑色的主体、流动的线条、流淌的水墨共同在画面中形成独有的艺术形式语言。在作品“日出”中,中国山水画透过奇异的山峰闪耀着超现实主义的色彩。这幅水墨画令人情绪激动振奋。日出化作象征性的情感视觉要素:壮丽、充满希望,同时又令人心生怀疑。
这些都是以欧洲社会的视角对作品所进行的解读。本次展览的作品集中呈现了中国水墨的传统以及某一历史时期中的部分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感受到同时期中国艺术家的不同艺术视角。绘画艺术直至今日仍是学术届的瑰宝。传统的价值观也生生不息的影响着我们。在绘画语言的发展与相应艺术家的话语权方面,存在着众多反思与争议。 “博物馆是进行探讨的永久之地。”(约瑟夫•博伊斯)这句话当然也适用于本次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