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展览海报
天津美术网讯 和风拂面,春分正当时。3月21日,冯良鸿个展“散漫的抽象”在元典美术馆启幕。本次展出的作品均为首次亮相,它们都诞生在艺术家的新工作室中。与他以往的展览不同,此次展览的作品都以灰色为主调,展现了艺术家冯良鸿近一年来在探索笔触、肌理、色块等抽象语言的实验历程。
艺术家冯良鸿(中)与友人合影
展览前言
此次展出绘画虽然与艺术家之前色彩鲜明的作品形成反差,但依然潜藏丰富的色彩。若观众走近巨大的画布会发现,已经干燥的色膏中裹挟着黑白灰之外的颜料,仅有的色光被极度压缩在一个灰色的世界里,在画布的边缘处,偶尔会跳出几笔高纯度的亮色,使得这一团灰色的暗夜不至于彻底沉寂。“我每年都会画一些黑白的作品,目的是去掉更多的考虑因素,单纯地对待笔触、泼洒和画面结构之间的关系,我想把色彩缩减到最单纯的程度,思考油彩本身的质感。”
《18-1-5》布面油画 44×300cm 2018
《18-1-5》局部
《18-1-5》局部
冯良鸿在美国期间通过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了解,认为抽象绘画可以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它可以与具象和现实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也可以融入任何元素。“之前我的创作是纯平面的极简状态,现在我画的东西有上下关系,好像有风景的联想,这些作品是我在极简之后的尝试,我不希望有一个先见的观念的东西摆在绘画前面,我也不愿意做它的图解和附庸,我愿意打开来,以直觉和想象为主体,以画为出发点”。
《17-10-1》 布面油画 50×60cm 2017
《17-10-1》 局部
因此,“散漫”是他给自己抽象绘画的定位。它可以被看作是具体的风景,也可以认为那只是痕迹;我们既可以从解构的角度来进入绘画,也可以在画面上打开感官与幻想。“艺术发展到现在需要我们用更综合、更宽广、更个体的态度来对待它,所以我觉得这里面依然有空间,‘散漫’其实是包容和自由”他说,“抽象艺术应该吸收更多东西,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抽象艺术发展到现在似乎走到了极限,但依然可以包容更多东西,成为绘画新的活力。我的作品中有表现的成分、有极简的成分、有解构和建构的成分,但都不是‘主义’,这是我希望的那个新可能性,至于是什么名词,那就交给评论家去概括”。
《1-13-17》布面油画 240×200cm 2013-2017
《1-13-17》局部
正与他 “散漫”的抽象相联系,艺术家在创作这批作品时没有任何事先的设计和草图。作画中,他做到了“笔笔相生”,任何一笔都是下一笔的依据,在绘画的过程当中做漫无目的却每一步都有理由的探索,这理由就是每一个当下的感觉。这是在画面和绘画者之间来回沟通和互动的结果。“我是放空自己,开始没有想法,到最后有想法最后建构起来,不是有一个构思然后绘画作为执行。我是一边画一边想,一边看一边想,在画的时候我泼洒一些颜色上去产生的东西,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这个事情是偶发的,偶发性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它直接联系到自然,联系到个体对自然的判断。艺术家是在与画面对话,画在生长,人也在生长,画应该回到观看和想象本身,它产生的是不可替代的部分,画与万物并列,而不是再现,它是产生一个事物”。
《17-8-1》 布面油画 250×200cm 2018
《17-8-1》局部
《17-8-1》局部
他的抽象绘画中暗含了时间性,这与他所用的绘画媒介剂——松节油有关。松节油使得油画颜料的干燥速度变快,因此在绘画经过的每一个小时中,上层和下层颜料的叠压形态都不同。颜料在被放置到画布上之后并没有停止,它依然保持着运动。正因为干湿和薄厚,才产生出或胶着或淋漓或刮擦的效果。“油在稀释之后,每一段时间都有不同的效果,经过一天,两天之后颜料会产生不同的形状,这种形状对我来说是很有意思的”时间的介入给了他灵感。
《17-5-7》布面油画 107×58cm 2017
《17-5-7》局部
艺术家冯良鸿此次展览的作品尺幅虽大,却不止于远观。近看,它们可以是地图:从颜料凝固的纹理之中似乎可以看到千年风化侵蚀的石灰岩,也可以是俯瞰河流入海口处被冲刷的泥沙。猪鬃刷与底层湿润的颜料相互挤压扭曲着,油画的堆积感被延展开来。颜料未干,硬物划过,露出底色,沟壑交织,野风飞舞,从一幅绘画中可以看到天地的痕迹。在这种相互区别的形态中蕴含了无数细节,他们是艺术家与画布互动的果实;它们起于形式却不止于形式,在被不断细分的视觉痕迹中完成了一部长篇巨著。
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6月20日。
《18-1-6》布面油画 440×300cm 2018
《18-1-6》局部
《18-2-2》布面油画 300×220cm 2018
《18-2-2》局部
《17-9-1》布面油画 250×220cm 2017
《17-9-1》局部
艺术家冯良鸿(中)与友人交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