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我这几年其实很少去美术馆和画廊看当代艺术展,觉得看看公众号上的作品图片就可以了,没必要跑到现场看。
现在公众号自媒体很发达,大部分当代艺术作品也没什么新意,看看图片就大概知道目前业界的基本面貌了。
目前年轻艺术家的问题是过于保守和知识狭隘,大部分人热衷于画画,没有多少人去勇于尝试计算机影像和网络科技艺术。当代艺术又是一个跨学科的艺术,不仅需要涉足科技影像语言,也要在内容观念上有文学、哲学、文化理论的视野。
现在大部分艺术家都热衷于搞绘画性,画抽象、肌理、格子、晕染啊,不是说不能搞,但大部分都挤在一条羊肠小道上是有问题的。
上海当代艺术30年文献展(1979年1月底2月初“十二人画展”上海黄浦区少年宫展览现场,左墙为陈巨源作品,右墙为陈巨洪作品)
而且,大部分人这种绘画性也没有搞好,还没有超过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即便搞绘画性,也是需要哲学、文学、音乐等综合训练的。
我去年做上海当代艺术30年文献展时,看了谷文达当年在浙美的硕士论文,讨论绘画性与古典音乐的关系,说实话,他一个画家,把80年代初的几乎所有能找到的西方美学的书和古典音乐都读了听了,阅读量甚至超过当时美术界的一些学者。
现在的年轻艺术家还有几个能做到这一点?
还有像上海的老艺术家李山,他七十多岁了,还在搞基因生物技术引入艺术的实验。这本来应该是年轻艺术家大胆尝试的事情,但几乎没见几个年轻艺术人从事生物基因与艺术的探索。(作者 朱其)
谷文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