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开幕:2018年3月24日,周六下午4:00
展期:2018年3月24日—4月24日
主办:秋水空间 & 尘垠佛际艺术中心
地址: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2937号2-3室
联系:info@awartspace.com |86-21-64470269
天津美术网讯 位于上海徐汇西岸的秋水空间将于2018年3月24日推出王伊楚、赵爱华、颜海蓉、孙源四位艺术家的联展,展出二十余幅水墨作品,探讨其纸本水墨本体语言的视觉景深,或者说水墨的开放性实践。
在当下文化的语境中,水墨不仅仅是一种媒介样式,它更是一种美学形态,这是此次展览的认知和提示,抛开其强大的媒介基因,流连于个体经验和语言实践。展览所呈现的四位艺术家,出生于七零与八零之际,绘画于她们有着各自进入的路径,并形成相对独特的的视觉路线和个人趣味,从中延展出了更为私人化的水墨线索,但又并非是创作的终点。无论是创作中图景物象的处理,还是具体到作品内容的视觉深度,她们以纸为媒,践行着水墨语言的现代性书写。
王伊楚(生于1973,工作生活在上海)
创作中,我基本都是想象的,要说写生对于创作的影响,也是感受居多,很少通过描摹客观事物来进行创作。——王伊楚
直觉和感受力在王伊楚的作品中有着某种形而上的创作冲动,但在具体的画面视觉中她又有着自己的经营位置和语言处理方式,现代性的形式感“撑满”了其画面——那些硬边区隔的直线、几何块面和肌理。于是在她的创作中,风景于她似乎只是一个表象,在其表象下如何将笔墨渗透的随机性与来自内部的图式想象进行建构,成了她书写的要义,因此,在她的作品中,看到的不是赤裸的风景捕捉,或者情感的肆意宣泄,而是有着某种混沌色彩的质地涂绘,具体的画面和抽象的语言覆盖下的视觉图像,形成了她独特的视觉深度。
赵爱华(生于1970,工作生活在上海)
我喜好那种视艺术为生命的艺术家,就是你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艺术。——赵爱华
图像的趣味性和叙事性是赵爱华作品中呈现出的独特视觉特征和美学态度。那些景迹里的物,景深里的人似乎都有着各自的故事,矗立而晕染在自己的理想国里,各自独立又互相倾诉。而画面的趣味性和朴拙的形式语言作为其作品的视觉构成又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画面的厚度。赵爱华的作品似乎有一种“情境共享”的感受力,她和绘画形成了某种感情,捕捉和凝视其画面,她用画面述说着故事,营造着气氛,这种现代主义的流连是她艺术的自觉,也是其美学的偏好。
颜海蓉(生于1978,工作生活在北京)
在传统绘画中浸染多年,也很难说清楚影响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或者我们又从中形成了怎样的牢不可破的情结。。。忽然有一天遇见了一种纸,很喜欢。于心里惦记着,总想拿它做点什么。——颜海蓉
颜海蓉作为正统的学院派出身,在她的水墨实践中,可以看到两条清晰的艺术创作轨迹:一类是遵循水墨的路径进行着自己对语言、对画面主题的创作;另一种是她“以纸为纸”,纸作为自己水墨实践的拓展媒介,将传统笔墨以一种手感的方式隐显在画面视觉里,以“拼贴”替代“水墨”,有更多制作的痕迹,但在整体画面语言的显现和表象视觉中,又似乎有着某种水墨的墨性阴影,更像当代艺术的创作方法,以传统的范畴入手拓展讨论绘画或者说水墨的边界,建立着一种新的观看。
孙源(生于1981,工作生活在上海)
在水墨语言的表达上,我放弃了毛笔在宣纸上的多种可能性,用直线完成了群体的描绘。直线的理性以及没有情感很契合我的表达。——孙源
孙源对外部世界有着自己的敏感,她将这种感性的敏感和思考入画,用水墨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她的作品以无意识的人群行走为标志,像是这个时代密码的书写,或大城市感受力的注脚。由人构成的景观,以及形成的画面场景,似乎建构着她个人的视觉叙事,作为其创作语言,图像的寓言是其重要的一部分,但具体到画面本身,更感于她水墨语言的探讨,或者说更关注于她水墨本体语言的痕迹,以及创作出的视觉美学趣味。越过图像的表象,去进入她语言的肌理,像灰色是她画面的基本基调,并水印了很多网格,水墨线条的处理方式,包括组画系列的呈现方式和形式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