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4月20日,由中国美术馆、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和乌拉圭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乌拉圭的瓜拉尼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展出。
“乌拉圭的瓜拉尼艺术展”现场
一千多年前,位于南美洲境内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约2000名瓜拉尼人。瓜拉尼人是15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南美洲建立殖民统治之前,居住在南美洲的主要原住民族群,今天分布在乌拉圭、巴拉圭、巴西和阿根廷各地。瓜拉尼人在乌拉圭是最为主要的土著族群,是今天乌拉圭人口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乌拉圭领土上唯一保留其原住民生活习俗的族群。
受姆比亚-瓜拉尼人手工艺影响手编篮子
受姆比亚-瓜拉尼人手工艺影响手编篮子
“高乔人”-我们的“唐吉坷德”系列,羊皮塑形,阿尔贝托·古铁雷斯,2008,私人收藏
瓜拉尼人直到1956年之后才与外界开始交流。由于与大自然、丛林的密切关系,瓜拉尼人对自然界的动植物非常了解,他们擅长手工制品,是优秀的猎人和无畏的勇士。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瓜拉尼人始终坚守和保存自身原住民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本次展览通过158件(套)作品展现了乌拉圭瓜拉尼人的手工艺术,那些充满热情和异域色彩的图案与视觉元素,将乌拉圭瓜拉尼人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
“犰狳”盒子 木头和南瓜雕刻 2017年 32厘米×17厘米
“探戈恰恰” 生皮革 2015年 28厘米×11厘米×9厘米;28厘米×11厘米×7厘米;28厘米×11厘米×9厘米
本次展览主要展出十七世纪以来乌拉圭瓜拉尼人的手工制品,包括巴洛克-瓜拉尼风格雕塑18件、马黛茶具12件(套)、传统姆比亚-瓜拉尼民俗艺术作品43件(套)、乌拉圭当代民俗艺术85件(套)(包括日常用品、服装和配饰等),立体展现了瓜拉尼人的民间艺术传统及其当代转化。同时,展览中还展出深受姆比亚-瓜拉尼人手工艺影响,在风格上独具特色的当代日用品、艺术品、服饰。展览中的手工制品以木料、树皮、皮革、南瓜、金属为载体,涉及雕刻、浮雕、编织、针织和印染工艺等。
项链耳环套装 银、生皮革和石头(玛瑙) 2008年 0.6厘米×20厘米
两只手环 羊驼皮和角 珠宝 2012年 8.5厘米×8.5厘米×6厘米
瓜拉尼人善于制作手工艺品,展览中展出的手工制品风格质朴,传达出瓜拉尼人朴素的原始信仰,比如崇拜风、雨、雷、电等自然神,相信人的再生。早在17-18世纪,瓜拉尼人居住区就分布着许多手工作坊,诸如冶炼、木工、纺织、乐器制造等,瓜拉尼手艺人均为成年男性。他们除了创作传统的手工艺制品外,16世纪欧洲文明的到来对于乌拉圭人民来说是一个重要转折,来自欧洲的文明与当地原住民文化随即产生激烈的碰撞,从最初的对立,至之后的逐步融合,这一时期他们受欧洲传教士影响,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瓜拉尼人审美样式的宗教人物形象,被称为"瓜拉尼巴洛克风格"。但随着18世纪中后期耶稣会的衰落,这种用于游行和节日庆典之用的木雕塑像,也随之被毁坏和遗弃。现在存世数量很少,只有在博物馆和一些瓜拉尼人的家庭中,才能偶尔找到它们的踪迹。
施洗圣约翰,彩色木雕,耶稣会瓜拉尼教区,十七至十八世纪,国家博物馆
瓜拉尼巴洛克风格圣母像木雕
瓜拉尼人常把自己比喻成像美洲豹一样勇敢威武的食肉者。狩猎和捕鱼为瓜拉尼人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并在其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瓜拉尼人来说,森林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瓜拉尼人习惯留长发,脸上和身上会描绘很多图案,他们认为这些图案会保护他们免受邪灵侵害,有时则单纯是为了美。
瓜拉尼人所作动物木雕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展品横跨17世纪至当下的近500年的历史维度,它们不仅仅是乌拉圭某一段历史时期截面的视觉图景,更是整个乌拉圭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艺术表达。此次将乌拉圭的瓜拉尼艺术带到中国美术馆,让中国观众得以一览乌拉圭人民近四个世纪以来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展览作为庆祝中乌建交30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也为加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开拓了新的视野和路径。
展览现场
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馆长法昆多·德·阿尔梅达认为,此次展览能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得以将乌拉圭这个与中国远隔万水千山的国家的文化呈现给中国观众,无疑将继续加强中乌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开幕式嘉宾合影留念
2018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拉圭东岸共和国建交三十周年,此次展览也是庆祝中乌两国建交三十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展览将展出至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