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周末艺术》:您是怎么走上艺术道路的?
雷玲:我是在一个慈父慈母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父母是能写蝇头小楷的读书人。母亲像个菩萨,温柔不生气不大声说话,父亲很男人有些洁癖而坚毅,家人说:我身上所有的坏毛病,都是被父亲给宠坏的。
小时候,妈妈会教我刻剪纸,舅舅会教我依着《芥子园画谱》画。十三岁考入郴州师范开始习画,师从尹少淳先生(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导师)、王琤先生、刘向东先生(全国第七届美展水彩画银奖油画入选),后来就读湖南理工历史系。李魁正先生(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先生入室弟子。签约香港精艺轩画廊、云峰画苑、百家湖文化集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前二十多年,不知道要做展不知道要比赛,不习惯拿画给人看,我外表看着有些张扬,其实内心是有些羞涩而内敛的,一直觉得画画是件很私密的事,画完画收起来就好。2007 年认识了香港精艺轩画廊总经理姚守一先生,梁洁华艺术基金会主席梁洁华主席,还有栗宪庭先生,他们开始替我在香港做个展,在日本东京韩国台湾香港艺术博览会做联展。2009年认识了云峰画苑北京的总经理张琦先生和董事长郭浩满先生,他们开始替我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做全国个人巡回展和国画经典联展。2014 年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获金奖,遇上了南京利源集团的董事长严陆根先生和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执行总裁黄炳良先生,他们替我在新加坡、南京、上海等地做展。
女儿看过《西游记》说:妈妈你就是唐僧,胆小懦弱,遇到困难就会吓得从白马上摔下来。但是你还是有信念的,袈裟及第念想在。
《周末艺术》:您的工作路径是什么?为何选择以线条去呈现?
雷玲:我有脸盲症,我记性不好,妈妈说,你又不是现在才这样的,你十岁时就忘了五岁的事。我以线条来书写和纪念我的青春。
为什么喜欢用线条?那是因为小时候,素描速写画得多,喜欢用它来记录思想。我相信一切,都能够听见,甚至预见和离散,任凭东走西顾,必然不返。有时候我常常绕道流水,巴望流水会有另外模样,比如不被柳枝拂,再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朱帘上的山和水已入冬,已是半世漂泊。滁州林邑,我画过的那些册页,还有那台前柳,极目回望。已是万顷秋水,谁在当歌,词还是词诗还是诗的帝国,游不游,一盏茶的功夫,山水田园,哪儿都可歇息,长亭更长,却总值得高蹈一过。唯有念秋郎的槐园梦忆,听立群先生说《史记》番可压惊,早在上月小满,就已写下这些文字,以备来日日日风雨兼程,穿着大红,一月光景,已是,笔墨纸砚重开宴,草满花堤水满溪。
我自己是个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人,我不打麻将,我也不太爱串门子闲聊天,只是偶尔三五老友聚个餐,所谓的应酬那已是全免了的。我痛自反省,我发现,一年中除了几次短暂的旅行,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画我想画的画。喜欢梁先生这段,以共勉。时间久了,对线就会越来越着迷。我喜欢线是寂静的,仿佛消失了一样。卡门-埃雷拉,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将像祝福你一样祝福我自己。
《周末艺术》:栗宪庭曾说:“看雷玲的画,就像看邻家女孩的女红,细密的“绣工”,“一针一线”,“绣”的都是一个女孩家的梦,和她过家家似的“闺阁”生活,没有世俗的烟火气,温馨、平静而带着一点童稚的梦幻。”能说说您创作的“养分”或者灵感来源有哪些吗?
雷玲:养分灵感耕织于个人的喜乐。我极喜欢剪纸木雕诗文念书刺绣江南………若想观云月,读书过子时。天雨流芳—-美得不要不要的,纳西语的意思是读书去吧—- 我喜欢。苗族——一个几千年来千山万水迁徙的民族,一个将史诗穿在身上的民族—- 我喜欢。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诗里的江南,多莲多菱的江南啊—- 我喜欢。什么地方呆久了,若不画画,爱带着剪子,闲坐中庭,修开叉的长发,在西塘迩易堂的四进三院。钱塘人家,没有一个时辰 ,不在流水的念想里—- 我喜欢。有些诱惑,我根本无法抵御,比如楼下院子种的妖姬式的夜来香,七八九十月每夜浅浅淡淡来袭,再比如街边桂树,再比如好吃的红薯条,小惠给过的是宜章的,晓燕妹妹送来的是金井镇的,那怕夜深醒来,还是会吃上几片,番能入睡。再比如到季节的菠萝蜜榴莲,再比如。我喜欢。
第一次换画是2015年9月耿杰的提议,他说你的地址啊?被我吓着了吗?他说我给你大些的画,你随意,不给也行。2016 年2017 年我也开始试着邀约换画,这是怎样的一种隔山隔水的惦念啊,我知道你有多好,但我看见你时,还是惊诧于你惊世的容颜。也许我重未见过你也许只见过一回,那又何妨,你的画都在我这里,这该是怎么样的一种丹青。彼此的给予,我都藏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我这里是同一个意思。我喜欢。你知道的,我一直素颜,却也一直抵挡不住人世间,姹紫嫣红鲜花着锦似的绣衣绣鞋,白堤苏堤上走过的,表姐表妹该是哪般清水模样。久了就会明白,你的样子就是你画的样子。
《周末艺术》:您曾参加过三届南京国际美展,您的作品《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系列》在2014年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获得金奖,能谈一谈当时参加活动是怎样的契机以及获奖经历吗 ?
雷玲: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单薄的我从青春打马而过,过林邑,过木棉,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资深的老友雷晓燕在微信上看见了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的征稿启事,其实从十三岁一起画画至今,她只告之过这一次征稿信息。我的山水记系列作品最初创作于 1997 年,至今近二十年,这是第一次以赛事的方式参与。同年也是以山水记系列参加全国第十二届美展,首届艺典保利杯水墨赛获水墨贡献奖,约翰莫尔中国赛入围。
2014 年真是美好而丰盈的年润。得到获南京国际美术展金奖的消息是主办方给我的电话,邀请我参加颁奖仪式。开幕式上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先生和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先生都说,说我见证了公平和公正。我参加了三届南京国际,首届获金奖,第二届墨线邀请展,第三届的平行展和征集展,在此感谢南京国际美术展三届的主办方承办方及多方媒体和学术评委,感谢严陆根先生黄炳良先生顾丞峰先生朱彤先生夏可君先生于量先生等,同时也感谢艺术周报,早在 954 期的头版对我作品的推荐,谢谢你们一路陪伴。美好的东西总是措不及防。再一次感慨,不变的是生命您给予我不变的恩宠。
《周末艺术》:您的作品名字都非常有意境,富书卷气、东方情愫、诗意和浪漫情怀,比如《坐在月光里的妹妹,我待你长发及腰时》、《纳木错湖等了我多少年,我便等了你多少年》、《重重穷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您平时的审美情趣是怎样的,在日常生活会选择什么样的电影和音乐呢,平时读什么类型的书呢?
雷玲:电影和书籍极喜欢传记类的。喜欢的总有些单调,最喜欢在湘南下雨的天,重复地看没完没了的电影,电影心心念念的,总不过:《呼啸山庄》《英国病人 》《念念笔记本》《燃情岁月》《布达佩斯之恋》《时间旅行者的妻》《汉尼拔》《最长的行程》《时光尽头的恋人》《爱情限时恋未尽》《远离尘嚣》《丹麦女孩》《波特小姐》《重现贝多芬》《赛末点》。次日早起,课要说得宽缓些才好,一笔一画,避我一世风寒,自春天起往回里走。对音乐的理解还停留在十三岁那年师范的教科书,乐府和七弦琴乐,巴赫的第四勃兰登堡协奏曲,莫扎特的歌剧《魔笛》……
有些日子眼睛不适,我以为长时间作画,这也是难免,后来的情形让我几近绝望。晨起,我就是不画画不看书不专注,一两个时辰后,我便泪流不止,有时我只有整日整日的闭着眼细数光阴,我想我应该会好起来。我开始半闭着眼泡菊花茶,我想世界的末日还没有来,一个月两个月的我就这样闭着眼过我的白日。十年二十年哪得这空闲之光阴。能翻上几页书,画上几厘米画。已是立秋后的盏灯时节。你来我去接,你走我不送,在湘南的十月念来,还是能看见半个世纪力透纸背的寒意,秋郎空空记下再多缠绵悱恻的过往,以我这样的情怀,还是喜欢,在同一个尘世的别离,一步三回头的眷念,几十年前的炜华,上周的小密,前几日的茜子,都会隔着几个街口,几个车窗一样的回望。小暑去炎热些的地方,大寒去寒冷些的地方,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可能。
《周末艺术》:您的作品曾多次获得最高奖项,也引起国内外艺术界和收藏界人士的重视。从事艺术活动时间久了,如何看待策展人,展览,艺术媒体等相关环节,并对相关环节有如何建议 ?
雷玲:是的,我的作品多次获得最高奖项,我总是做的少,得到多。我总是如此幸运。几十年前念张载的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句,至今不能忘。我挚爱着的岁月山河啊,三十多年来容我纸上谈兵,想你的模样:纵横捭阖,汪洋恣肆。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去做我自己,去作画。我喜欢和你们一起,喜欢和策展人、展览、艺术媒体一起将作品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于世。
我始终心怀感激,谢谢你们,一起瘦拉光阴,淡拉红颜,你们给予我安静的力量。每一次与你们的初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知道如花美眷,终抵不过似水流年,但这一刻,我还是爱这姹紫嫣红的韶华。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画着画着,我就知道其实我们哪个渡口都不曾离散。黄昏各自看,人生重峦叠嶂。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记者 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