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城市中,一束光,驱散了夜的黑暗。
一盏灯,为晚归的人们,点亮了回家的路。
可以说,“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而在艺术展览中,对于用灯、布光这件事,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太多概念,你可知,对于展览和美术馆,这“光”有多重要?
美术馆/博物馆专业照明设计师是国内艺术圈近几年才兴起的职业,杨沂泓(Katie)进入这一领域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她负责设计的展览项目都是国内重量级的:上海明珠美术馆的安藤忠雄展?引领;上海昊美术馆的“见者的书信”白南准x 博伊斯;重庆龙美术馆的余友涵:具象?抽象;上海龙美术馆的伦勃朗 维米尔 哈尔斯——莱顿收藏荷兰黄金时代名作展;重庆原美术馆的“迷宫”叶锦添艺术展……
在做专业照明设计师之前,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建筑设计,这一学科背景带给她的是综合、多元的视野与思维:“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建筑学科,觉得它偏工科类,但是建筑学科是综合性的,美术史、艺术史、建筑、历史等文科以及绘画、素描、色彩、摄影等专业都会涉及。”
“我回国以后看到很多艺术空间,从展览策划、展陈方面做得特别好,但是在照明和空间设计还是做得不够,让很多展览留下蛮大遗憾。”回忆起自己最初介入美术馆/博物馆照明领域的开始,她说: “美术馆之前并不知道哪里去找一个人、或者学什么专业的人去帮助他们,我的建筑专业知识完全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改良。”
“光对于氛围的营造、感染观展人的心情、帮助打造空间的形象都是非常重要的。”她将自己的工作形容为“点”亮大师作品的一步:“艺术作品在暗盒子里,灯光的作用非常重要,大师优秀的作品也需要一盏灯去点亮。”
正是基于此,杨沂泓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带给美术馆/博物馆的是专业照明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她看来,这是既符合美术馆的实际情况与使用,又专注于这方面的设计方案与思考。
照明设计看似容易,但真要做起来,考验尽在专业与细节之中。
比如新馆的建设,照明设计师需要的是考虑固定灯光的照明、与现场施工方的沟通整馆布局、灯具的选择、灯光、轨道、色温种种现实层面上可以实施的可能,还要为美术馆未来固定展陈方向设计适合的灯光方案,同时要考虑后期使用灵活性与变通性,预测每个美术馆未来的使用情况。
而当美术馆的空盒子打造完成之后,照明设计师还要完成具体展览与策展人、主题、重点的沟通,以此展陈设计为基础完成对于轨道、自然光、灯光、展灯、展览动线的设计。
项目的最后一步工作是现场调试,由于传统的美术馆没有专业的灯光安装人员,灯光设计师还需要为特别重要的艺术作品,考虑到灯光照射的角度、氛围、以及视觉流动性上的变化。
最后一步特别重要,杨沂泓说: “这需要灯光设计师对画面和艺术品有一定的理解,主角是谁?灯光打出来需要符合画面的意境和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
她负责灯光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她负责的首个“一站式解决方案”就是上海龙美术馆的伦勃朗 维米尔 哈尔斯——莱顿收藏荷兰黄金时代名作展。在与莱顿收藏基金会、龙美术馆的展方前期做了大量的沟通之后,完美的将莱顿收藏荷兰黄金时代名作、达芬奇手稿等众多文物级作品展示出来,也受到了公众的好评。
在相对比较封闭的艺术空间中,公共照明、艺术品照明、参观动线、明暗、空间、展厅色彩的变化与设计不仅严格考验着照明设计师专业水准,同时在与艺术家、美术馆合作中,能够沟通与理解也显得非常重要:“照明设计师需要的背景知识很多,设计师需要了解美术馆使用的日常运营模式,这是能否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的关键。同时也要和艺术走的比较近,要和美术馆、艺术家、策展人有共同的艺术语言,理解他们的展陈设计,提供他们想要表达和符合他们的艺术心态的光的设计方案。”
在与日本知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最新设计项目——上海明珠美术馆 “引领”的合作中,杨沂泓就不仅有感于日本匠人工作精神的严谨性:“所有的设计都需要提前模似演示,才能保证理想和现实落到同一个平面上,在做灯光调试的时候,一公分的差别都不行。”
同时,她也理解了安藤忠雄建筑设计里的哲学性:“每个设计师都有一定的哲学性在其中,这也是我学习建筑之后和这些艺术家合作的时候比较能够理解他们的设计语言。通过安藤忠雄哲学性的设计语言,在对于内部空间的理解上,实际运用只需要跟随这个理念就可以。”
相较于国外已经成熟的这一行业,在国内展览的照明设计刚刚兴起,但正在日渐受到关注并重视,这反映出美术馆、从业人员审美变化的结果,杨沂泓说,这是非常好的开端和第一步。
五月,她新的工作项目即将开始了:作为201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照明总监,这一次,她又会有哪些特别的想法?
在整个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大的展览场域中,尤其当观展人的心态受到大量信息的冲击时,容易陷入视觉的疲劳,如何让观展人跳脱出来,在整个完整的中国馆视觉效果中,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这是她要考虑的问题。
这一次,她将照明设计的挑战和工作重点放在了“层次感”与“节奏感”的营造上:“我们希望在中国馆,观众在接受大量的信息之后,能够看到富有节奏感的视觉体验。”
同时她也强调要以“从观展人的心去体现”:“展览是服务于观众的,没有人去看你的技术参数,最后给到人的体验是很重要的。”
所以,当你漫步美术馆时,不如一起去感受一下,这看到见,摸不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