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李子玉老师依偎着欧范教授,讲述自己绘画时的心态。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5月11日,“心无挂碍——李子玉个展”在北京751园区斑马谷凹空间举行开幕仪式,导演许鞍华作为联合策展人到场助阵。李子玉的丈夫,文化研究学者,哈佛大学荣休教授李欧梵全程陪伴左右。
他们的好友,作家阎连科在开幕仪式上的演讲真挚而精彩,他说“从来没有见过哪位画家的作品有那么开阔。子玉画的不是山不是水不是宇宙,却又是山是水又是宇宙。为什么我看子玉的画会感到那么震撼,可能是我们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通过她的作品形成了某种联结,就像是我们通过佛像与神对话。”
作家阎连科在现场发言
李子玉原名李玉莹,祖籍广东,五岁时随母亲移居香港,1976年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后随前夫至芝加哥大学伴读,1991年离婚。颠沛流离的幼年生活让李子玉的性格敏感脆弱,婚姻的失败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1993年开始,抑郁症成为纠缠李子玉长达十几年的梦魇,甚至让她有过四次想要结束生命的念头,直到与李欧梵相遇。
李欧梵在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期间曾与同学白先勇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其后负笈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中国思想史,师从史华慈和费正清等大师,博士毕业后曾在美国各大名校任教。他是美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也是美国汉学界的学者。与李欧梵的结合无疑成为照进她生命的一道暖光,因为有人并肩战斗,2000年起病痛逐渐离她远去,再无回头。
嘉宾观看作品
当白先勇得知二位喜结连理时,用文章表达祝福,形容二人的感情是“一对饱经沧桑的世间男女,各自众里寻他千百度,才蓦然觉醒原来眼前即是梦中人。”李子玉在丈夫的鼓励与支持下开始尝试写作,用朴实真挚的文字将自己患病的灰暗的经历分享出来,写成《忧郁病,就是这样》和《忧郁病并不可怕》二书,试图帮助同样遭受困扰的人们。
200年,李子玉突然开始捉笔作画,作品多以色彩铺陈,在绚丽的笔墨之中,云、山、树、海构成极具张力的意象,浓淡有时,奔放恬静有时,勾勒出一幅幅绮丽丰富的内心景致。
《心无挂碍03 》 宣纸彩墨
导演许鞍华:子玉画中的意象是超然的,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和她的人一样。
李欧梵:和子玉写作的写实风格作对比,她的画风却大异其趣,没有真实人物素描,没有生活环境的勾画,内中只有色彩的交织,而且看来令人震撼。也许可以当作一幅幅的“内心的风景”(inscaspe)来看,然而那种“心境”是激荡的,像是发自一股感情的激流。
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子玉的画无从和林风眠相提并论。但子玉所期望调动的色彩,所形塑的视野,其真挚有情处又何曾小于大师?而这一次她让我们惊艳:她以自己的方式,安静的,专注的,画下自己的“彩色的诗”。
《心无挂碍07》 宣纸彩墨
文学理论家陈子善:读李师母的画,不禁使我想起了西方古典音乐史上独树一帜的德彪西。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大海》、《意象》等管弦乐作品,空灵缥缈,寓奇幻于朦胧,在抽象中表现悠远。李师母的画,在境界上,在蕴含上,或与其庶几相似。
作家毛尖:这些画作示范了一个人的童年期可以多漫长,一个人可以用六十年的童子功来和世界抗衡。
与其说李子玉女士是一位画家,不如说她是一位用绘画疗愈自己的艺术实践者。她将个人心绪融入画中,用色彩表现心灵的感受。她不自觉地追求着一种情感的意境,那些无意中涌现的情感的激流,都是属于她内心中独一无二的风景。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5月24日。
《意在言外02》 宣纸彩墨
斑马谷文化联合创始人萧大忠发言
斑马谷总经理聂鑫发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