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9月16日下午,由著名收藏家严陆根博士担任总策展人,著名批评家顾丞峰担任学术主持的“比远方更远”南巢、何金安百家湖美术馆名家个展系列在百家湖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也是青年艺术家南巢最大的一次展览。有意思的是,这是一场由众多收藏家积极参与,互动的展览活动。本次南巢个展的举办,同时又创造了一个在展览开幕之前,就被众多收藏家盯上的艺术家的最新案例。
其中,青年艺术家南巢的抽象作品极受关注:一是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生命独特的体悟,以及通过个人化语言特征清新的抽象艺术呈现出来,表达了自己当下感悟力,形成难得的语言风格。二是艺术家选择了更为一条不易被世俗理解的抽象艺术之路,但是他作品让人真切感受到生命跳动的各种色彩,状态与姿态,以及生命与情感世界丰富的肌理构成。三是创作主题选择的自然,艺术家并没有刻意,而是将所能抵达的身边自然景致转化为艺术的诗性语言,甚至给观者带来哲学层面的体验与思考。
南巢自小从山村长大,特有的成长经历使他更加热爱大自然风光,返璞归真,年轻时的一场重病又使得他深深的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也许这就是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总会看到芸芸众生的影子和生命轮回思考的原因吧。
展览现场
艺术家介绍
南巢,原名黄永兴,1990年生于湖北黄石,现居上海,圆体艺术联合发起人,其作品相继在各大城市艺术机构展出,并被国际藏家收藏。他和曹珩、肖天艺被称为“昙华林三杰”,是当代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个展
2018年9月,比远方更远,百家湖美术馆,南京
2018年6月,江海浩瀚,外滩五号,上海
2018年5月,无由,浦南文化馆,上海
2018年3月,面朝大海,房子空间,上海
2017年12月,触壳,四叶美术馆,上海
2017年7月,诗意情怀,万科翡翠雅宾利,上海
联展
2018年8月,首届艺术外滩,中外艺嘉文化空间,上海
2018年7月,无界永在首届圆体艺术文献展,浦南文化馆,上海
2018年6月,第十届巴黎Point Art艺术博览会,巴仕底艺术设计中心,巴黎
2018年4月,东湖游记国际当代艺术展,177美术馆,武汉
2018年4月,永无止境首届圆体艺术春季展,上海科技大学美术馆,上海
2018年3月,非由述作首届宝龙艺术大奖优秀作品入围展,宝龙艺术中心,上海
2018年1月,时间上一点中法艺术交流展,四叶美术馆,上海
2017年12月,多元重构上海当代青年艺术家联展,触觉艺术中心,上海
2017年12月,第四届左西右东中美交流作品展,上海中心,上海
2017年11月,日常之美一席之地生活艺术展,上海中心,上海
2017年7月,浪尖头全国青年画家邀请展,杭州科技大市场,杭州
2017年4月,言者诗风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米空间,武汉
2017年3月,中国当代艺术的自觉,世纪公园,上海
2017年2月,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艺术家原创作品系列第3展,楚上空间,武汉
2016年9月,不忘初衷当代艺术展,程及美术馆,无锡
2016年6月,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艺术家原创作品系列第1展,楚上空间,武汉
2015年12月,同步101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楚上空间,武汉
新当代艺术宣言
在每一块土地上,人们不断追求着各自的永恒,历史的更迭,从未令他们停止过脚步。
无论战争与和平,流逝的时光中仍然鲜活的,抑或屹立不倒的丰碑,它们犹如无数支流,汇成辽阔的江面,共同奔赴大海。
这是一个巨型的镜子,无穷无尽地构建着历史的空间,并且连接今天,肆无忌惮地伸向未来。因此,不用彷徨、不用呐喊,潮起汐落,思想无处不在。
白日至黑夜,繁星闪烁,照亮心灵深处丝丝波澜。森林里群鸟争鸣,万物苏醒。远方的风携来诗意的春天。
我们青春焕发,将用有限的生命,去换取空间的永恒、时光的永恒、思想的永恒,万物的永恒、诗意的永恒,它们互通无碍、相聚融合。最后,永恒地栖息——这就是新当代艺术!
南巢
在艺术家南巢在南京全新个展“比远方更远—南巢、何金安·百家湖美术馆名家个展系列”展览现场,南巢接受了新浪当代艺术频道记者的专访:
新浪当代:请您谈谈这次在南京的展览内容。
南巢:南京的个展,我筹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是想在南京这座城市呈现我的一些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一共是93件,纸本丙烯63件和纸本手稿30件,这是我近几年最大的一次个展。作品素材主要来源于我外出写生的一些城市,其中包括上海、苏州、武汉、西安、北京、三亚,以及无数次匆匆途经南京。纸本丙烯作品,都是通过纸本手稿进行第二次创作,最后才完成的。
新浪当代:您早年有在大山里面乡村生活的经历,那么这样的生活经历对您的创作有哪些影响呢?
南巢:我出生在山村,我们的山村是这样的,四方都是山,山里有很多田野,一层层的,山中田野间,有小湖泊,也有河流。所以,我的创作很大程度与我童年的记忆相关。我小时候因为经常生活在那里,接触的都是大自然的魁宝,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
小学毕业后,我就要离开山村,去城里读书,只能等到放假的时候才回到山村。十三岁左右,我开始写诗歌,喜爱文学,那时候发觉文学与绘画是相通的,但没有人教我绘画,等到上高中才逐渐接受了正规的美术训练。不知不觉地,我就走上了这条路。在我们的山村,虽然很多的乡亲们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们中间有一些人可以写出很好的毛笔字,以及绘画出很美的东西来。在我们的山村,生前是姓黄,死后是姓郭,连我也无法逃脱。我的爷爷常说:我们是从另外的地方迁徙过来的,郭子仪后裔。在很高的山上,有这样的祠堂记载,需要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过去的遗迹就在那里。
之后,我去武汉学习,在湖美进修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常去昙华林。大学毕业后,去了珠三角工作,受到了岭南人文的熏陶,那时候就开始探索着艺术创作。因为,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我得了严重的肺结核,不得不接受治疗,长时间的药物副作用,导致一条腿无法行走了。我不得不回到山村休养,尽管我想无数次离开,但躺在床上,想起来行走是困难的。于是,你会思考你的腿不能走了,你得了这个病,发现很严重,发觉你以后要干什么,要做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你就会经常思考这样类似的问题。
最后,我选择了去做抽象艺术,因为抽象艺术是未知的。那个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创作了蓝色系列和黑色系列,就是蓝色的线条和黑色的线条那种作品。我没有出国过留学,但会去看很多资料与书籍,有的书籍不是关于艺术的,也写很多文字,尤其是坚持诗歌写作,我相信冥冥之中有很多东西影响着我。
为什么我非要画那些抽象的作品是有原因的,因为我的母亲会经常上山去砍柴,当时开荒山里面被挖土机挖出了很多树根,我的母亲就会从山里拉回来,我也会帮着。
我在无意识的拖着这些树根走的时候,因为很重,拖着会留下很多痕迹在路面上,我觉得这是无意识的抽象,有一种美感。这些树根,堆在院子里面一层层的就像一个大的装置一样。我就发觉可以用这些素材做一些作品,当时把这些树根洗干净,涂上颜料,然后在画布上把它们当成画笔一样来绘画,创作作品,于是画出了很多的蓝色系列。
创作黑色系列,我的病清时好时坏,我把油,加上水和墨,再加自然的变化,比如在大雪天,天气很冷的时候,在下大雪时候,我把画布就提前铺在地上,先画着,等雪慢慢的铺开在上面,然后再让雪把它盖上,第二天的时候再把它拉出来,黑色系列反复冰冻,最后又慢慢融化,在画布上形成一种不一样的效果。
这两个方面的抽象,我做了一些尝试之后,不是特别满意。最后我就发觉不能这样下去了,从武汉做完展览之后,我想着来上海,于是在上海一直从事艺术创作至今。
总而言之,我发觉一直跟我出生的地方离不开,是这样的。
新浪当代:您是圆体艺术的联合发起人,您可否深入的聊聊什么是圆体艺术以及您发起元体艺术的初衷是什么?
南巢:圆体艺术,跟昙华林离不开,因为我自己学习经历的缘故,之后通过老师介绍,认识了曹珩。当时,跟他很投缘,然后就是说我想和他一起去做一场艺术现象,我一直在思考着以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来命名去做这样的事情。
之后慢慢就出现了圆体艺术这样一个词语,提出圆体艺术,和一个观念“永恒地栖息”离不开,人类永恒地栖息,万物永恒地栖息。于是,我们做了这样一件事情,也在上海,做了一些展。
新浪当代:我们能够看到您的作品很抽象,具有很强烈的观念形,那么您能谈谈您作品中的这种观念性吗?
南巢:我现在创作的作品,都是在宣纸上,使用丙烯颜料完成的。因为我出去写生过,画了很多的手稿,怎样把这些手稿提炼出来或者是通过其它的媒介呈现出来,最后我发觉可以用宣纸和丙烯颜料的结合。
从最开始的一些作品不是那样,可能说的这种观念性在我的作品中可能人家看了这个作品有很强烈的辨识度,有很多人跟我说,很多作品虽然辨识度很高,但是很多作品的名字不同,是因为我在当时的写生的场景就在那个地方,所以对我来说是有一个连贯性的,抽象作品虽然是看起来很有那种观念性,但是它们是有内在联系的,你可以说是观念性,这离不开我不断地探索某些方面的一些东西,这样的东西就是人类的书写性,就是跟我提出的圆体艺术是离不开的。
因为圆体艺术,它的精神就是永恒地栖息,人类不可能永恒地栖息?万物永恒地栖息?正因为不知道有没有永恒地栖息,所以需要不断地追求,我做艺术也是在不断的追求。
我想用书写性去绘画这样的一些作品,一个孩子或者一个老人,更多人,他们都能写写画画,包括一个原始人也会做这样的事情,书写性与他们离不开的,书写性蕴含着很多语言,有一些比较潜意识的东西。当下文明的推进,很多机器代替了我们,有人提出绘画已经死亡,有人一直在强调绘画性,但是绘画性的内容里面藏的东西是什么?
我需要不断地去探索,你们看到我的这些作品,书写性很强,辨识度很高,但是这些作品的产生肯定是离不开我的手稿。同时,手稿肯定是离不开我当时所在的场景,也跟跟我生活的环境离不开,或者更多的因素,我无法用言语表述。
新浪当代:您平时很喜欢外出写生,一些写生的手稿会成为您作品的草图,那么写生与您的创作有哪些内在的关联呢?您的创作方法有没有可以跟我们分享的吗?
南巢:我外出写生,是让我学会思考,就像我写文章或者是写诗歌一样,是让我思考,不是把我训练成规律,有逻辑思维,或者是多么有条理的一个人,到现在我的条理有时候是很混乱的,但是我为什么喜欢写生,我觉得写生是跟我想做的事情比较接近,就是在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也正在发生,比如说当时在画一个场景的时候,突然天上下雨了,这个雨滴滴到你的纸上,然后雨滴突然会影响你的线条变化,这种无形的产生,是正在产生的,同时也是未知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去写生的原因。
写生也对我接下来的创作,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我会通过当时写生产生联想,这种联想离不开我的手稿,所以这种抽象是更有生命力的。
至于创作的方法,很多人问我到底有没有师承,我其实很反感这个问题。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的过程,我觉得自己需要更加后天的努力,这是很重要的。
新浪当代:请您谈谈您的当代艺术观。
南巢:我也会关注一些很多当下的艺术现象,有些艺术现象是对当代艺术很排斥的,无论是哪种艺术现象,都要不断地去探索。做艺术,不是特别自私的特有化的去做,回归内在更加重要。要坚持去做,虽然变化很小,很慢,但是这也是我想去追求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当代艺术观。
新浪当代:当下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您是如何理解当代艺术的创新性?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业绩具备哪些思考呢?
南巢:当代艺术在蓬勃发展中,它的创新性,首先是要打破中国的师承关系,还有某些头衔,我觉得只有打破了束缚,才有可能去创新,就像老师教给你的,永远是他的经验他的一些东西,积累的一些方法,或者是一些他个人认为的观念。只有自己突破出来的,自成一家的,才叫创新,但这并不等于到此为止,还必须去创新。
在创新的基础上,要不断地去实践,因为艺术家是要创作,创作离不开实践,这种实践肯定是要不断去绘画,去做一些作品,在做作品的同时不断地思考,思考离不开你对作品里的一种感受力,或者你作品在引导着你。同时,通过作品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不断的往前走。只要往前走,我觉得就很有突破性,肯定是有突破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