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芳草地画廊798)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芳草地画廊798)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10月21日,张琪凯的个展《不确定的岁月》在芳草地798画廊开幕,展览由金美怜女士策划,黄笃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呈现了艺术家的二十余件最新作品,并以 “物化”的时间、岁月和现实为线索,展示了艺术家以回顾过去来反思当下、展望未来的方式探寻自由和真理的路程。
开幕现场(左起)艺术家张琪凯、展览策展人金美怜、展览学术主持黄笃
《午时子夜》 直径50×50cm 玻璃、木头、钟表、镜子 2008
这次展览关乎时间。展览的开始,是艺术家十年前创作的一件装置作品。载有东西方两种计时系统的钟运行着,可是它的表面却被镜面反射,观众只能看到它在逆时针转动。但反转并不仅意味着回溯和倒退,还暗示着时间——这一稳定秩序的解体和可变性。“岁月”是时间的具体化,是过往的时间,也是即将经历的时间,并且也是当下我们也正参与的自身的时间。然而,岁月本不是故事,却承载故事与人的存在,当我们被抛入不可预测的现实时,这些“岁月”又意味着什么?
《扩音器》 100×485×320cm 综合材料 2018
作品《扩音器》是当下时代的一个切片。两把古董太师椅相对而立,但坐在它们之上的,却不是兼具倾听和对话两种能力的人类,而是只有传播功能的电视机。它们都在说话,各执一词,可话筒只有一个。话筒像钟摆一样从一边摆到另一边,声音经过扩音器放大,不过观众听不见它们在说什么,却只能听见断断续续的杂音。两台电视可以是两种立场、两种人群,或是世界的两极。信息的过剩、有效对话的丧失和二元对立,使得主体意识和思考更加难以维持。
《1立方》 100×120×120cm 明代拴马桩、水泥 2018
《1立方》局部
展厅正中富有分量感的《1立方》用水泥浇筑了一个边长为一米的实心立方体,被同时浇筑进去的还有一块雕刻有狮子头的明代拴马桩,它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在水泥中倾覆,但它又将这个立方体贯穿,像是拉奥孔与蟒蛇的搏斗,在挣扎中,传统的美学正逐渐被资本膨胀时代的实用和功利消磨。古人拴马停留,拴马之处皆有风景,可这样的恬静之心几近淹没在机械的冰冷之中。
《柱础》 100×600×60cm 大理石柱础、木头、青铜、不锈钢 2018
《柱础》局部
《柱础》同样具有庞大体量。支撑古代木构建筑的柱子倒下了,随之倒下的还有柱础。落在柱子上的八哥面对残存的朱漆,仿佛在悼念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大树,它的形象和眼神和八大山人作品中的那只如出一辙。社会的价值观在不断变化,可见的传统随时间消逝,消逝的还有记忆,甚至支撑它的结构都要散落了。如今,人类的居所越来越容易发生变动,那么,传统之根还会有人来静静守护吗?
《人之初》 240×310cm 牛皮、钢刀片、麻绳 2018
《人之初》局部
《人之初》的整张牛皮原本是艺术家之前作品的一部分,但现在它又增添了密密麻麻的刀刃和一行字。字由刀而生成,刀刺穿牛皮,在灯光照耀下寒光凛凛。被美化的观念往往与威势相关,印刷体的“人之初”摆出宣教的口吻;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恶行,那么对善的讨论便不会成为话题。作品《活着-1》把锤子以壁挂以及货架式的方式展示出来。锤子是最为常用的工具,它坚硬而高效。但作品中的锤子被置换成易碎的陶瓷,这种矛盾性意在质疑资本对目的和效用性的无限追求,而资本或许就是产生不确定性的源头,人们就迷失在这种无序性中。
《活着-1》 40×240cm 木板大漆、陶瓷 2018
《春、夏、秋、冬》(从右至左) 124×124cm×4pcs 木板大漆、青铜、明清瓷片、24k金 2018
在冲突感强烈的作品之后,展览中的《春》、《夏》、《秋》、《冬》四件作品使人感到舒缓。四个铜质的树枝复制品被固定在单色的大漆板上,呈现出近似中国画墨梅的意象。纵然四季变换,但看似最容易随时序枯荣的植物也凝固成一尊雕像,在变迁之中展现出它的坚定。《消逝的岁月》和《岁月之尊》以质朴的陶器釉色为基底,并通过楼兰古遗迹的陶片将观众引向历史的深处。《2045计划》里被钢筋水泥托举的小碗中,安放的是寻常百姓家里的口粮,以及瓜子这种最普通的零食。水泥桩内镶嵌的碎瓷片和粗粝的水泥预示着拆解和重构。这种不稳定感使人发问:碗中奠定生命基础的粮食还能否被继续安放?
《冬》124×124cm木板大漆、青铜、明清瓷片、24k金 2018
《春》124×124cm 木板大漆、青铜、明清瓷片、24k金 2018
《春》局部
《消逝的岁月》124×124cm 木板、楼兰古城陶瓷片、大漆、金属丝 2018
《岁月之尊》 124×124cm 木板、大漆,24k金、金属丝 2018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黄笃介绍说,艺术家张琪凯曾在中国美术学院和意大利求学,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与意大利当代艺术以及与中国的关联。相比一年前艺术家的大型个展,这次展览呈现出的作品样态更加系统和连贯性,艺术家的表现语言也更为自由。张琪凯的作品一直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和技艺来制作,这次展览中也出现了如雕版印刷、大漆工艺和碎瓷片以及哥窑釉的纹理,作品的构图也富有古典意味。展览中作品的色彩、简朴的材料以及绘制的肌理都与岁月相关。张琪凯表示,这些来自古代的“物”其实代表的是过去的时代和那里的人,它们与当下的“物”相遇,物与物之间的组合产生特殊的关系,物本身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他希望通过展示这种关系来触动观众的思考。面对历史和当下的对话,身处作品中的“物”或许就是我们自己,正如一幕历史剧中的人物,他们在讨论戏剧之外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
《红之内外》 240×120cm×3pcs 木板大漆、印刷图片、金属丝 2018
《红之内外》局部
《行走的岁月》 124 124cm 木板大漆 明清瓷片 2018
《天空》124×124cm 木板大漆 木头 陶瓦 2018
中国古代诗歌的“赋,比,兴”三大修辞方法中,“兴”先言他物。但在作者的意图中,并没有因为物本身的指代意义而使它成为象征的符号。相反,“物”本身及其关联营造了一个直观的、开放的且易引起共鸣的场,让观众感受到不言自明的、关于“物”延展开来的所有意义。或许,对古朴材料的偏爱使得作品似乎有一种怀旧的氛围,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然而艺术家的行动并不止于此,他用这种独特的语言架构来表现冲突和碰撞,在历史的证物与当下的摩擦之中,来呼唤对人的存在与自由意志的思考。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2月9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