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11月17日下午,练塘艺术计划第二回“田字旁”在可·美术馆开幕。
可·美术馆于2018年5月26日,其开馆展——“平行上海”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通过邀请国内外31位艺术家作品进行集中展示,根据到场艺术家、嘉宾与观众的观展体验,可·美术馆逐渐清晰了一个坐落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边陲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方向 ——“做中国最美的乡村美术馆”。最美不仅仅是一个美学概念,不仅仅是美术馆外观以及美术周边环境的比拼,去衡量一个美术馆的“美”更多应该集中在美术馆所承载的艺术内容与文化态度。因此如何引入高质量的展览资源,如何通过展览对辐射区域内的观众产生影响,如何通过国际大都市下的乡村美术馆的特殊属性产生可供进行社会学方向的讨论方向等等,都是可·美术馆在今后运营的目标。
练塘艺术计划第二回“田字旁”由林书传策展, 李小山担任艺术总监。在开馆展“平行上海”的基础上继续提出在乡村里的美术馆馆应该有的发展方向,探讨“田”字旁边美术馆的各种可能性。再一次明确“最美乡村美术馆”的定位,将从展览水准与社会问题考量两方面进行新一次的尝试。
此次练塘艺术计划第二回 ——“田字旁”展览项目邀请了22位/组艺术家参与。他们是:苏新平、刘伟冬、周长江、庄弘醒、江衡、汤国、杨明、赵勤、孟煌、李子然、马赛、普耘、沈阳超、刘利斌、吴芸芸、杨方伟、杨然、张晋、张权、冯且、黄颖、罗振鸿、孙珂、毛君、郎炯欣。
展览通过两个角度来阐释可美术馆被田野包裹的特殊属性,第一个角度通过邀请9位艺术家的作品从江南的地域出发,通过作品对美丽乡村进行美学性表达。第二个角度则通过邀请13位/组艺术家通过在可美术馆的短期驻留与在地创作对练塘当代的人文、历史、地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与表达。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从理想与现实对可美术馆的“田字旁”展览主题进行回应。
借助可美术馆的地域宽度与周围环境,本次展览艺术家的作品将不局限在美术馆的院墙之内和展厅之内。22位艺术家的作品在”田字旁“的展览中会出现在田野间、屋顶上、马路边甚至是水沟中。并希望通过对展览空间的拓宽让更多的观众与当地的居民走进这次无墙的美术馆展示,让更多的观众能够第一次迈入美术馆的氛围与场域。展览借助汉字的偏旁部首,谈田旁边的事情,也就是探讨被田围裹的可·美术馆发展的可能性与创造性。通过对田的阐释,以及田的象征意义,探讨一个不是在城市中心而是在城市边缘的美术馆发展计划。
我们当下正处于一个当代文明,甚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的转型期,正符合人类文明发展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即从它从田里诞生、繁衍、发展的传统农耕文明,到现在“田”从主位变成了客居的偏旁了。但是当代文明的发展,依然离不开这个偏旁,离不开这个田。当我们处在转型期的时候,我们是在从“田”向“田字旁”的奋力一跃,向另一半的奋力一跃,链接,融合,然后才有更高的文明。所以说这个田字旁从社会文明的发展深度来考量的话,就是准确描述转型的一个恰当修辞。
在开幕式上,艺术总监李小山谈道:“10月和11月份上海的艺术圈是沸腾了。不同的展览有几十个,可所有沸腾的现象都发生在了中心城区这个锅里。可在这个锅以外,却感觉不到这个锅的温度。在中心城区以外,艺术的辐射力和共享性还是有一个问号的。”
策展人林书传表示:“田无论作为偏旁部首,他都可以形成一个联想和可能性。我作为策展人,想将这个问题抛给艺术家和村民,请他们来到这个优美的乡村美术馆中制造一些可能性。”
“田字旁”是可美术馆的特殊性,是对中国的美术馆城市集中建设与聚集的另一种回应。在超级城市不断扩张的当下环境中,上海都市边陲的乡村美术该如何发展,该如何行使一个美术馆完整的职能,该如何与观众进行互动,并回归到美术馆的教育职能这是可美术馆希望通过不断的展览实践去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次展览不仅仅是单一的艺术展示。
通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与可美术馆理事长杨明辉先生的共同邀请,可美术于2018年11月18日举办“乡村美术馆的历史、现状、未来”国际研讨会,邀请英国、日本、中国12位美术馆专家、批评家、策展人对乡村美术馆的建设与未来模式进行全天的研讨并将出版成册。
据悉,本次展览项目将一直持续至2019年3月10日。
更多展览现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