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臙淼——许经文水墨展”展览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9月19日至27日,一抹深有古意而又当代的红色亮相中国美术馆,“臙淼——许经文水墨展”在这里展出。说它“古意”是因为它根植于中国古代绘画传统,而“当代”则是它带给观众的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展览期间,来自中国传统精脉的这一抹“胭脂红”,幻化为云烟,与当代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回响不绝。艺术中国对青年画家许经文进行了采访,通过对话更好地了解他的艺术思索与精神世界。
艺术家 许经文
人物简介:许经文,现居北京,200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2005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至徐悲鸿纪念馆工作,从事专业创作和传统书画研究。
艺术中国:从创作脉络上来讲,这次展览的作品在面貌上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感觉是从繁到简,从探索到成熟,您自己是怎么看这个历程和变化呢?
许经文:成熟谈不上,这算是我这个阶段中相对满意的一批作品。我之前一直在探索一个让自己很舒服的状态。从我内心讲,我想更好地面对自己。在我的思考中,烟云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一直作为配景,是配合山水创造出意境的一种元素。我把它提炼出来,尝试能不能把它当作主体来画。我们抬头看见天上的云,其实它是很实的。风一吹,它就没有了。最后通过逐渐的琢磨和探索,从画面上来讲,还算是成立的,这是我觉得挺高兴的一件事。
从创作历程来看,原来可能对形式想得更多,但现在顺其自然。当我回看时发现这些脉络其实都是延续的,从“帷幕”到“无题”,“无题”里面有一些还保留有“帷幕”,到后来的“影”系列,都是在前一个系列中提炼出来的。从“素风景”开始,我把什么都去掉了,在造一种我想造的境。“素风景”之后,我做了三年的调整。对我来讲,这个蛰伏期是最难的。曾经有大半年我不知道我在画什么、该怎么画,但我还是在不断地重复,画完又撕掉,感觉不到一个方向性。这两三年慢慢走出了这个困境。当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是对自己熟悉的一个过程,到最后想明白了,你的东西还不够真诚,你还要再真诚,还要再大胆一些,然后才有了后来的这些。
素风景之三 180x90cm 2014 纸本水墨
艺术中国:“素风景”还是有景物的依托。
许经文:对。我是从观看的角度上去考虑,没有走到自己内心。你是用什么视角去面对你的作品,慢慢就呈现出画面的状态了。说到偶然,也不偶然,当时的努力都在里面了。要是没有当时的努力,不可能一下就变了。
幻系列之五 132x66cm 2017 纸本水墨设色
艺术中国:这次展览的作品直接用云来表现自己的心灵感受,其实云就是心灵,云的变化,就是心灵的一种体现。
许经文:对。它可以幻化出很多东西。我在创作的时候为什么自由,因为它可以成水,可以成烟,可以成火,可以成任何的东西,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创造它。
它很符合我,之前艺术家要提出一些你对社会的看法,你对身边的一些看法。慢慢地,我发现,这些问题我提出来了,但是你再往下做,你还能怎样呢?很多东西你很无奈。其实想要做一件事情可能要从自己开始改变,通过自己影响周边的人和事。我是逐渐地想要把画面提炼得更单纯,因为我越来越喜欢单纯的生活。从我的大女儿出生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年我的第二个女儿出生了,我觉得这很有意思,就是生命中新出现了跟你有关系的人,他们是怎么出现的?这对我的情感和内心冲击很大,我逐渐觉得家庭、亲人和朋友对我来说更重要,我对生命有新的理解。
幻系列之九 180x180cm 2018 纸本水墨设色
艺术中国: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有将传统画面中的元素提取出来作为画面主体表现的趋势,如石头、花朵、羽毛等,您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许经文:我考虑的是怎么把一个虚无的东西变成一个实体,其实跟元素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云是中国传统山水画里面的元素,但是我不是从这方面考虑的,其实它是物质的一个转化。当时我们带着孩子去海边度假,海边的大云朵,实实在在,很有体积感。那段时间北京雾霾严重,突然出现一个蓝天和白云,那种心情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是从这个角度去探索的。我变化了它的属性,它本来是一个背景,是一个需要山、树、石衬托的一个东西,但我把这些都去掉了,它能实实在在成立吗?这是我在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幻系列之三十 66x132cm 2018 纸本水墨设色
艺术中国:有位国外作家曾说,云,人们时常把它比作灵魂。
许经文:其实我现在慢慢地,没把它当作云了,可能就是一种感受。有些画家是记录不同时间点云的变化,那是对自然的一个客观解读。我现在想做的是区别于这些。说得虚一点,就像是“灵魂”,它是我的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能够变化出什么东西,是我现在想探索的。我也不知道它最后能变成什么,这跟当下的生活、心境,以及对文化或某个人的理解是相关的。我现在越画越觉得它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题材。
艺术中国:其实您每张画中云和竹枝都是载体,更多的还是在表现内心的一种境界,像《二十四诗品》,每张画都带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
许经文:首先你画每张画的时候状态是不一样的。你的喜怒哀乐在画中隐隐约约会出现的,即使我想去控制画面,也都会流露出来。每张画都不可能一样,重复是重复不了的。遍数太多了,你让我再画一张,我画不了一样的。我喜欢反复地对画面进行摧残,喜欢更厚重、宁静的东西,一遍下去后我觉得还不够,会反复地皴擦点染。
幻系列之一117x78cm 2016 纸本水墨
艺术中国:有一些画看上去甚至像亚麻布上的油画。
许经文:变数太多了,纸都快被戳烂了。我特制了一种纸,是加厚的熟宣,经折腾,基本上坏不了。后来留白的那些纸都发黄了,也有一定年头了。我大概从四五年前就用这种纸。
艺术中国:您在大学二年级进入中国画系,大三开始跟着许俊老师学习山水专业,但您的作品与青绿山水完全不同,您是怎么看待传统的?
许经文:我的所有元素、技法、颜色都是从传统中来的,许俊教授对我艺术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他是画传统山水的,是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我和许俊老师画的完全不一样,但我们的关系非常好,我很尊敬他。他也经常鼓励我发挥我自己的观念和特点,让我师从大自然,师从古人。
对于传统我抱着学习的态度,但从表现来讲,我都是表现跟我有关系的内容。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讲,也是这样的。所以我放弃了传统山水造境的方式,对我身边的东西关注得更多一点,对内心的东西关注得多,之后我想能不能成立当下人对山水理解的画面和形式。
风竹人家 180x90cm 2018 纸本水墨
艺术中国:哪些中国古代的画家对您有影响?
许经文:米家山水的意境是我特别喜欢的,我研究龚贤很多,我觉得他把墨积出了一种光感。我为什么画影?就是从对龚贤的研究入手的。他也画成片的东西,把很复杂的东西单纯化,简单地去处理。他的成片里是有变化,各种树和叶子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他还是在一个传统的框架中。当时他是很前卫的,即便今天来看,既不俗也不老。
像徐悲鸿,我跟他画得完全不一样,徐悲鸿的画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和当时中国的文化背景相符,应该出现这样的作品。他的东西是符合他那个时代的,既不超前,也不落后。如果把他放到今天,我觉得可能也不会这样去画。就是说,我们要学他的精神,而不是他的画法。
我看过许俊老师以前的作品,包括很多种,水墨山水也画过,西藏、陕北的题材也都画过。他的素描画得相当棒,很少有人见过。包括今天的面貌,我觉得他也是一直在探索。他的文化理念和艺术观念在青绿山水范围内,已经做到极致了。所以我学他们都是学精神上的东西,而不是说他们的面貌。我一直对宋画和明画都很喜欢。
元代倪瓒的东西也是,他是极简的单纯。他就是一棵树,我也是就一根竹子,但我的竹子成片化了,我要画一个的话,我就是倪瓒了,没有区别。他把白留出来了,把空间留出来了,我把空间填上了。道理是一样的,追求这种空灵感。我可能用了更笨的办法,但我喜欢这样。倪瓒跟龚贤是两个极端,但他们最后到达的境界是一样的。
竹光天色 132x66cm 2018 纸本水墨
艺术中国:展览前言中,您提到“竹海”是向往的人生状态,其中有何深意?
许经文:我最开始画竹子是想要从传统中吸取营养。我画竹叶的方式是借鉴了《芥子园》,但是我把它重复之后,跟《芥子园》就没太大关系了。单笔是《芥子园》的,成片的就是我的。中国山水画里,画成片的竹林的还是不多。都是以它的细节点缀,从竹竿的书写性上去表现的更多。成片的竹林和树林是没有区别,竹林比树林变化更多、更单纯。我的丰富不是体现在物种上的丰富,而是在单纯里寻找变化,这种冲击力是不一样的。我在画面中寻求一种内在的变化,就像张飞绣花一样,我喜欢那些细腻的东西。
艺术中国:竹子成片就形成了意象,虽然物种单一,但它的气韵和变化很丰富。
许经文:对,它的气韵很丰富,在安静的时候你才能看见它的变化和丰富,这与第一眼就感觉它很丰富是两个概念。
“臙淼——许经文水墨展”现场
艺术中国:这次展览的名字“臙淼”很特别,是怎么思考的呢?
许经文:其实名字就是一个代号,不同的人角度是不一样的。最开始我们选择的是“胭脂”,是从我的用色上去考虑的,但又无法定义我的画里包含的东西。我们选了很久,后来我们一起商讨,从《说文解字》当中查,策展人段君熬了好几晚上。“臙”是古代“胭”的古写,“淼”是我比较喜欢的,烟波飘渺。我看这两个字的时候,觉得他俩加起来非常好看。笔画组合在一起像是一张画一样,我觉得就是这个了。我没有从意义上去说,因为从意义上都涵盖不了我这些作品。
艺术中国:“臙”的右半部分“燕”也是北京的意思。
许经文:对,其实我价值观的形成就是在北京。
艺术中国:如果让您用几个词形容红色的话,您会用哪几个词?
许经文:热情,吉祥。我并没有赋予它很多含义,红色也代表一种生命,阳光。在我看来,红色是中国审美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臙淼——许经文水墨展”现场
艺术中国:中国传统是讲黑和白、尚素,而不喜欢喧闹和热烈。从来没有一个中国画家把“红”运用到如此极致,令大家改变了之前对中国画的认知。
许经文:怎么能让别人很安静地去看这个东西,这是矛盾的,但我觉得矛盾是用来解决的,如果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那就出不来新东西,不可能往前走。比如故宫的城墙,就是大面积的红,但是好看。只要颜色用对了,就会很好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成立的,我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我注意到了,把它提炼出来了。我不能凭空去创新,但是我善于去发现自己想看的东西。在信息时代,虽然信息便利,但很多情况下可能是“睁眼瞎”,只有内心想看,才能看到。
田黎明老师开幕当天说你的画法太大胆了,这红用得不脏,很好看,这很难得。范扬老师看的时候特高兴,说年轻人有探索精神、能够花这么多时间来踏实地画画是挺好的。我觉得这个评价很中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什么都不求,踏踏实实地去画画,前辈们觉得这是很难得的事情。这也是我对艺术的态度。变换成什么风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艺术的态度。我这两年都是早上五点钟起床,从六点画到晚上十二点,或者凌晨一点,中间有个午休,我的生活很规律,自己也感到很舒服。现在的生活特别简单,就是在画,以前画着画着就烦了。
“臙淼——许经文水墨展”现场
艺术中国:所以这次展览的作品都是去年和今年的作品?
许经文:对。以画面的劳动量来看,如果不是比别人画的时间长,绝对画不出这些作品。我一般一年画不了多少张作品。以前我一天保证画四个小时,这些作品可能得画好几年。现在我一天得保证12至16个小时,才能把这些作品完成。
艺术中国:没有心境的坚守,这个是做不出来的。
许经文:其实好多朋友帮忙。一个人能够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肯定是把其他事情淡化了。我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这么大一个展览,临展前两个礼拜我还在画,都是朋友们在帮忙。如果没有感恩的心去面对社会,肯定都搞不成。我有两个孩子,离不开家人的巨大支持。我一般1-2周才回去一次,而且都是晚上回去,早上就走了。你要做一件事,在背后真的有很多人支持你,我真的很感谢他们。(作者/许柏成)
“臙淼——许经文水墨展”现场
“臙淼——许经文水墨展”现场
“臙淼——许经文水墨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