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诀·非遗·王树村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3-08-19 19:15
在王树村先生题赠的民间美术研究著作中,《中国民间画诀》时间最早,扉页写着“一九八五年菊月”。这本书于1982年出版。两年后《今晚报》面世,王树村先生投稿,开始了我们之间二十余年的交往,直至先生辞世。树村先生居京,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所。每每以“研究杨柳青年画的杨柳青人”相称,先生只是笑。知道他的研究视野并不局限在津西家乡,但我更体会他的桑梓情怀,知道杨柳青年画是他治学的根据地和出发点。就说民间画诀的搜集整理,他1958年在《美术研究》发表《杨柳青民间年画画诀琐记》,转年又刊出续篇,这两篇琐记构成《中国民间画诀》的基本框架。
画诀是年画行业的口诀,师徒父子口授心传,成为画艺承袭的接力棒。飞禽走兽如何画?杨柳青有口诀:“……若要画肥猪,腿短拖地肚。昂头挺胸马,画法三块瓦。抬头羊,低头猪,怯人鼠,威风虎,鸟噪宿,马嘶蹶,牛行卧,犬吠篱。画嬉猫,常洗脸。画白兔,前爪短。画凶鹰,两只眼。画蝌蚪,墨点点。画青蟹,横长些。画青虾,一弯月。画麒麟,头似龙。画鲤鱼,尾鳃鳍。”画诀是入门的津梁,也是出神入化的经验结晶。比如戏出人物,同是手持一把扇,“老生扇胸,净角扇肚,小生不过唇,黑净到头顶,旦掩口,僧道扇袖,媒婆扇两肩,小丑扇耳朵”,以扇子动作表现角色的身分和性格,精到而传神。
这类画诀,历史上以秘诀的形态流传。旧时年画作坊有句话,叫做“能赠十锭金,不撒一句春”,对于画艺画技,表现了与“金针度人”相反的一种态度。春,指画诀。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画诀正是业内的“门道”,画师不肯轻易示人,即使同行之间,囿于门户之见,也互不泄露。
生长在杨柳青古镇的王树村,曾祖以裱画为业,祖父熟知年画掌故,加上居家与画店作坊比邻,自幼耳濡目染。少年时课余从师学画,接触到画诀。新中国成立后,王树村走上民间美术研究之路,有机会拜访老画师,记录整理,并公开发表,使得千百年来良工巧匠总结积累的画诀,得以摆脱失传的厄运。这些画诀被分为几大类,有人物画诀,包括小说人物、戏出角色、道释神仙、传真画像;有楼台界画画诀,包括宫室歌、桥梁歌、窗棂花样、墙门样式、栏杆铺路、雕梁彩画;有鸟兽山水画诀;色彩画诀则有配色歌、颜料歌等等。
王树村在几十年前所做这些工作,可以用时下的热词表示,叫做非遗保护。何谓非遗?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2010年在全国民俗学会大会上讲,非遗就是“不是东西”。一语中的。借用这一表述方式,对于民间传统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要做的,当然并不排斥年画作品的保存。年画作品是承载非遗信息的物质,但毕竟是“东西”,是非遗派生的产物,而不是非遗本身或全部。非遗保护更关注生产年画的技艺以及相关民俗,实现一种活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在传统年画行业式微的当年,画诀的搜集和整理,抢救了民间美术的珍贵遗产。不必说王树村具有非遗保护的先见之明。他的孜孜以求,出于热爱,不愿眼看着杨柳青人世代传承的艺术泯没于时光的流逝。就这样,他做了一件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声日高的今天,他当年的努力,越发显得可贵。不妨说,这也是杨柳青对中国民间年画的贡献。 吴裕成
来源:吴裕成博客 责任编辑:涾喏
- >>相关新闻
- • 东湖版画成为越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 “绵绵瓜瓞—冯真教授和她的民间美术收藏”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