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博:没有春节的年画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2-01 23:05
作者:方博
1932年1月21日是农历辛未年腊月十四。当天的《北洋画报》上刊出《谈年画》一文,作者“白藕”。文章一开头,就营造出岁尽年终、荒冷寂寞的氛围:“腊残,新春将到,虽然不过旧年,而‘娘娘宫’确已较平常热闹,各小贩均已大陈列其所谓‘年货’,以广招徕矣。天津之娘娘宫,为废历年之大市场……今年市面格外萧条,自然无往岁之热闹……”“不过旧年”、“废历”,这些敏感的词语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当时,春节被取消了。
对于当年的政府来说,是否过春节,是一个颇为纠结的问题。1912年,为接轨西方历法,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民间推行时,老百姓并不买账,仍在阴历正月初一过年。为顺从民意,在1914年1月,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袁世凯呈文:“拟请定阴历元旦(正月初一)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袁批准了此文,就此奠定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同时必须承认,阳历元旦在官方意义上成了正式的“新年”。不过即使政府明令昭示天下,可依然改变不了农历春节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上千年的文化传统与民俗内涵,让春节在民间根深蒂固。政府机关过你的阳历元旦,平民百姓过我的农历春节,两个新年一直并行。
直至1930年,国民政府重申废除旧历春节,甚至一度还采取强硬的手段来实行所谓新政。据时人记述,农历春节期间,政府派警察到关门停业的商店,强迫其开门营业,有的还要处以罚金。一时间人心惶惶,将欢天喜地的新年,弄出啼笑皆非之状。不过这种做法没过两年就消失了,人们照旧过着自己的春节,当局也无可奈何。1934年初,国民政府不得不承认“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
《谈年画》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正处于废除旧历春节最盛行之时,“不过旧年”、“废历”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市面萧条还有其他原因,所谓福不双降,祸不单行。1931年对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长江流域洪涝、东北三省沦陷、天津的便衣队暴动刚刚结束不久。国土沦丧,山河破败,给原本名不正、言不顺的春节更增添了几分凄凉。可是对作者“白藕”而言,此时还有一物最吸引眼球,那就是年画:“娘娘宫应时货品中之最足使人注意者,厥为‘年画’。记者来津五六载,无年不看画以为乐。而所谓画者,本不值一看,但就研究民间美术及社会情形,则此画所关,固为不应漠视者。”
在年画产生的初期,作为点缀喜庆、烘托气氛的饰品,它只能算作节日的副产品。然而,它就如一粒饱含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在大众心中。年深日久,人们不禁发现,年画已经摆脱对春节的依赖,成为人们期盼盎然春天的符号。即使春节被取消,只要看到家家贴上年画,就预示着春在眼前、福在身边。
来源:今晚网 责任编辑:涾喏
- >>相关新闻
- • 郑振铎谈杨柳青年画:非用手绘不可的
- • 李艳成:年画行业最大难题是高端人才匮乏
- • 中法汉学研究所的年画搜藏
- • 杨柳青年画中的生态美 融南北风格为一体
- • 岭南民俗文化奇葩“佛山木版年画”赏析
- •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赏年画叙民俗”
- •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民间年画精品展开幕
- • 年画收藏喜乐多 形式多样内容极为广泛
- • 中国年画:如何延续年年有“画”
- • 年画岂能消失:改变年画发展现状的几点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