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毫无疑问,架起刘斯奋书画与文学创作桥梁的是一册又一册的典籍、一夜又一夜的酣读。
父亲从来不限制我们看什么书
初秋的一个晚上,热气依然逼人。记者如约来到刘斯奋在珠江新城的画室兼书房,谈不上整洁有序,倒有几分驳杂。书架上的各类图书,并没有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有孔孟老庄也有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有三国演义也有托尔斯泰,有三希堂法帖也有历代春宫图谱。
这正应了刘斯奋的读书旨趣——要杂,要不拘一格。这种兴趣的培养,自然来自小时候的家庭熏陶。
刘斯奋家既非“累代簪缨”的高门望族,也没有“诗礼传家”的骄人身世。其曾祖父是个出卖苦力的海外华工,祖父是个鞋匠,父亲更是年幼失怙。“作为一个只有小学毕业程度的穷孩子,父亲是通过刻苦自学,一步步成为有成就的学者”。其父刘逸生先生是羊城晚报创刊参与人之一,曾写出《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影响了一代代人。
“家里有很多书,父亲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来读书,在我们年幼时,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又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刘斯奋回忆道,其父以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无声的榜样。“他的藏书对于我们是全面开放的,什么都可以拿来看,从不限制,且从来没有给我们开任何引导式的书单。当我们碰到疑难去问他,他总是认真解答,从不让我们失望”。这种开明的教育方式不但没有给刘斯奋及其弟弟妹妹压力,却极大地激发起他们读书的兴趣。
读书是兴之所至,不给自己设限
小时候的刘斯奋酷爱诗词、小说,每次捧读便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读小学的时候,他不知从哪里得来一本《水浒传》,看得如痴如醉,竟忘记了听课。看过之后,他能把108将按座次背下来,且和小伙伴们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准。
有一次,刘斯奋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被老师没收了。后来,却发现老师自己抱着这本书在看。本就调皮的他,暗暗觉得好笑。
上了大学之后,刘斯奋开始涉猎西方文学名著,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普希金等等文豪的著作开始在他的阅读视野里纷至沓来,这为他的文学世界打开了另一扇窗,另一番诗性的想象与语言的风格继续启发他对文化的理解。20世纪中国作家的名作亦在他的心湖投下一帧帧清晰的倒影。其中,他尤其推崇鲁迅,认为鲁迅之思才真正代表了历史大转折时代民族文化的高度。
“绝不拘泥于哪家哪派,也不会在意到底是什么学科什么门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能读什么就读什么。”在刘斯奋眼里,读书就是兴之所至,不会给自己设限,也不会强迫自己非到怎样的投入状态不可,以至于很难想起来到底留下了哪些关于读书的难忘的故事。
刘斯奋读书从不盲目崇拜,很少不假思索地就信从某一观点、某一学说,或者某一美学形式。就在写130万言巨著《白门柳》的时候,他也很难说到底主要借鉴了谁的写法。“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本书可能都有借鉴,但不会说崇拜谁。”刘斯奋至今保持着好疑的读书习惯。
就像对待艺术一样,刘斯奋对图书亦保持随缘的心态,不会刻意地去藏书。若有多余的图书,他会捐给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据广州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馆就有刘逸生刘斯奋家族藏书4300余种。(韩帮文)
访谈
常读古典诗词是掌握传统文化的捷径
“现在大家都不缺技术,不缺交流,不缺小聪明,唯一缺的是文化、大智慧!”2003年,刘斯奋甫一上任广东画院院长,便宣布第一条“施政纲领”——硬性规定画家要上文化课、要多读书。据了解,这条规定在当时广东画院内外都引起了热议,甚至有人对此不服气。
商业气氛影响了艺术家的文化用功
收藏周刊:您曾在主持广东画院时,提出艺术家要多读书,要补文化课的建议。据了解,当时有一些画家对此并不认同。十多年时过境迁,您如何看当年的倡议及艺术家的反应?
刘斯奋:这只是我的一个建议,至于艺术家想不想读书、有没有去读书,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你多看一些书,说不定对你画画有用,这是你的收获,别人掠不走,与我也没有多大干系。但有些艺术家就是不服气,我也没有办法。艺术家要多读书,要加强文化修养的修炼,这是以前再普通不过、不言自明的一个常识,现在却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只能哭笑不得了。
收藏周刊:艺术家读书在当下为何成了大问题?
刘斯奋:现在学科划分过于细密,专业化程度过高,学科之间的壁垒非常明显。你看国画里有工笔与写意之分,山水、人物、花鸟之别。比如,有些山水画家只专注山水技法的钻研,不会去或者不愿去画人物、花鸟,怎么可以奢望他再去看书、读诗词?还有一点便是艺术家过于贪恋市场,只顾着画画卖钱,哪去管艺术境界的提升,最多也是技法上的锤炼罢了。
收藏周刊:有业内人士表示,广东书画家的读书生活相比于北方可能还要更薄弱一些,您有同感吗?为什么会是这样?
刘斯奋:有时候一本书几天都看不完,但画一张画可能还不到一个小时,且还能换酒换茶喝,艺术家在面临这样问题的时候,价值观就出现了倾斜。这可能是因为广东的商业气氛过于浓厚了,影响了艺术家在文化上多用功。
已有盖棺定论的典籍更值得一读
收藏周刊:您最近在看什么书?
刘斯奋:社科类的图书看得多一些。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与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两本书。它们不一定让我学到多少知识,但会给我提供观察世界与社会的不同视角。
收藏周刊:能否再向艺术家及民众提供一些读书的建议?
刘斯奋:读古典诗词是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捷径。诗词里面有学问,有才情,有文化,审美趣味、人际关系、社会形态、历史兴替、军事战争、缠绵情爱、深邃哲理,应有尽有。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收藏周刊:能否再向读者推荐一些书目?
刘斯奋:读书一定要注重经典性,特别是那些已经有盖棺定论的典籍,更值得一读。比如孔孟老庄、四大名著,这都是绕不过去的书。而不少新书、畅销书因为作者生活在浮躁社会中,难免也染上了浮躁气息,建议抱着审慎的态度去甄别、去选择、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