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世界很复杂,然而所谓艺术家,不是要去还原,而是要通过事物来创作出自己的心灵世界。
乔治•莫兰迪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一生孤寂、平凡,厮守着生活中的坛坛罐罐,用静物演绎艺术的真谛。他一生没有娶妻,可以说没有爱情,唯一有的就是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挚爱的艺术。这是一位画僧,甚至一位苦行僧。
“我从来过的都是一种非常安静而隐退的生活……我唯一希望的东西是获得平和安静,以便工作”。
正如莫兰迪自己所说,看他的画时,人会不由得全身心地安静下来,直透人的心灵。这种安静,在莫兰迪看来是随意摆置的各种方向的笔触。在整个画面中,力量相互制约、相互抵消所达到视觉的完美平衡,是莫兰迪随意组合坛坛罐罐后所孜孜不倦的追求。在他的画中,几乎看不到鲜亮的颜色,有的,只是那些看似灰暗的中间色调,一切不张不扬,静静地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与优雅。
1964年,当他去世的时候,意大利画家莫兰迪(Giorgio Morandi)被普遍认为是同代画家中的最杰出者。然而,那些让莫兰迪闻名的画作们却明显没有任何宏大性。人们通常认为,有重要文化表现力的艺术一定是豪华的,甚至这一思维定式已经变成了一句格言,“艺术就该奢侈”。而在多大程度上,莫兰迪的静物画颠覆了这一定式?
他曾说过,“我本质上就是一位专画静物构成的画家,我的画作交流的是宁静和私密感。我最看重的,是情绪”。情绪,是作为一位绘画中的苦行僧的内心的绽放,是一种属于画者心底最深处的神圣之地。它并不奢华,却仍旧高贵伫立傲视群芳,它并不张扬,静静似溪流缓缓诉说。
见过莫兰迪在画室作画的人都说过,莫兰迪在画作开始时,会涂一些鲜艳的色彩,后来,再用一层颜料涂覆盖上去,以便让画作产生某种“内部生发”的暖意。在那些看似白色的瓶罐中,隐藏着丝丝暖意。我想,正是有着这样的绘画过程,才能让我们理解他这些画作里总具有的那种不易察觉激情,好似掩体下的血脉搏动。
莫兰迪一生没有娶妻,可以说没有爱情,唯一有的就是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挚爱的艺术。他是一个画僧,也是一个苦行僧。艺术是他的亲人,也是他的妻子、情人。他孤寂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波洛尼亚,过着简朴的生活,淡泊名利,仅仅在意大利做过一些旅行。唯一的一次出国是去苏黎世参观塞尚的画展。在20世纪艺术的喧嚣中,当其他的艺术家纷纷前往巴黎的时候,他则静静地在波罗纳的工作室里,用智慧和感觉创造自己的艺术形象。(曹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