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日前推出纪念吴作人先生专刊,这不由让我想起对从事制砚帮助莫大并赐予一种精神的恩师——吴作人先生。
记得是1989年11月,我代表黄山市文化局与中央电视台合拍12集电视风光音乐片《黄山颂》去北京签约,择日华侨公寓拜望吴作人先生,当时我心中揣了一个 很重的包袱,陷入苦思,欲请先生指点迷津,在华寓的客厅中,萧淑芳老师为我沏了清茶,吴先生让我并排坐在他的身边,一老一小比肩攀谈,乐不可支。那天,我 戴了一顶红色贝雷帽,吴先生和萧老师亲切地叫我“小红帽”。并询问此次赴京公干如何?我剖开心路直奔主题,我说:“结束与中央电视台这次合作后,我想放弃 这行,下海经商,从事歙砚业。”
先生不解,问道:“你的事业干得不错,作品常来北京,来文化部调演,中央电视台都与你合作,怎么突然要改行呢?”
“我 想清静,想自由,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文艺圈恰恰没有这份清静和自由。”我如实回答先生的提问,并表示出改弦易辙的决心。老先生沉吟片刻说:“人的一生 很难做好一件事,你现在又要换一件事?”先生说着转身取出一方他早年收藏的古坑金星砚坯给我欣赏,“歙砚是个宝,你开一个歙砚店,它不仅是商品,更是高雅 的艺术品,是文人喜好的文房用品。我希望你能做好一件事,哪怕一件小事,做好了,你就成功了!”我倾心听着先生的教诲,那年先生82岁高龄,已闭门谢客, 可老先生却欣然应允为我未来的歙砚商店题写店名。
一个月后接到萧慧大姐的电话,告知我老人家已为我题好了店名,让我抽空取回。万万没有 想到,先生竟然为我题写了两幅墨宝。一曰“三百砚斋”一曰“歙砚第一家”,欣喜之中我一下就爱上了“三百砚斋”这个店名,它简明、醒目、朗朗上口,便于传 播。且先生的书法,用笔凝重、遒劲、力透纸背,好一派大家风范。我捧着两帧墨宝,爱不释手,即向先生请教店名的寓意。老先生微笑的告诉我,“三这个数字中 国人喜欢,如‘三顾茅庐’,‘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三、六、九这几个数字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什么六六大顺啦,九五之尊啦……,但是你不要用六、用 九,这两个数字太大,你用三,这样显得含蓄,谦和。百砚为多,白石老人常用的一方闲章就叫‘三百印富翁’,我希望你成为三百砚富翁。至于‘歙砚第一家’这 一幅,不用说你也知道,我期望你只做第一,不做第二”。
我浑身的血液一下子热腾起来,许久,也说不出一句感谢之词。一位当代顶级的艺术大家,对一个无名晚辈,如此煞费苦心,关爱备至,令我终身感铭。老先生的一番点拨,对我而言不啻为当头棒喝,让我心清目明,使我的胸襟豁然开朗,脑际一片空明。
内 心的震撼让我反思自己,我前半生真的是自作聪明,以为自己做得还不错,其实是半世糊涂,浪费光阴。到头来只落得穷途老衰,一事无成。吴老是真正的艺术大 家,是伟大的艺术教育家,在我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命中注定有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吴老就是高人,贵人,是我的恩师!
我虽无缘在先生门下受教,学画,可我得到的教诲和先生赐予的精神财富足让我终身受用,福荫子孙。 (作者 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