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正在大连现代博物馆的《气势如虹——浙江省博物馆藏黄宾虹作品展》展品,纵96.5厘米,横39.5厘米,题:论书者曰苍雄深秀,画宜浑厚华滋,至理相通,有隶体画。钤印:宾虹、予向。
从某种角度看,黄宾虹是个用画笔来做画史研究的学者,用作品来推扬某种艺术观念的思想者。比如此画,山水景致在这里已经符号化,为的是承载他所要推扬的一个 画史传统、一个画学观念:“书法入画便成雅格”。他的逻辑是:书画相通——书与画用笔法相通——书与画的审美旨趣相通,但要强调的是,书法为主导,是书法 用笔的质量与美感“苍雄深秀”能保证绘画的质量与美感“浑厚华滋”,且黄宾虹在这里强调的是古雅的、文质彬彬的“隶体”书的笔法。
简单 回顾历史可知,书画相通,首先是因为汉字的象形、会意诸造字法则与中国画的构型造境有共同的空间观,这是书画相通的底色;但以汉字各书体不同的书写速度及 空间切换即所谓的“点画”成为绘画描摹物象的勾勒与皴染时,便产生了所谓“工笔写实”与“草(行)笔写意”两种路径、两种传统,从而便有了两种选择。不得 不又要说到的是,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便是关乎这两种选择的理论。黄宾虹在这里讨论的“隶体画”,也正是董其昌著作《容台集》里所记录的元代画坛领袖赵孟 頫与艺术同道钱选的一段谈话,赵问:“何以称士气?”钱选回答:“隶体耳。”
北宋苏轼、米芾倡导的是行草书法作用于绘画,至元初钱选、赵孟頫再倡言更古老的“隶体”书入画,本意当是为阻遏行草书入画之风大行其道后可能导致的躁动和浮滑,比如某些南宋院体和“禅画”所呈现的大笔挥扫式的山石皴法。
黄 宾虹显然选择坚守苏、米行草书入画的传统,也认同从钱选到董其昌“隶体即士气”的独特思想。只是经三百年流变后,除了需要在理念上再一次的取法乎上的正本 清源外,更需要的是一次新的实践示范。以书法之“苍雄深秀”营造绘画的“浑厚华滋”,于黄宾虹确是个信念也是个方法论。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这种努力, 尤其突出笔线中沉着而强烈的动感,或正是为苍雄与深秀作诠释。且黄宾虹并不在这里表现他所崇尚的“积叠千百遍”,或者也是为清晰地标示所谓“隶体”之笔法 就在“沉着绵韧”与“跃动洒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