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如果用民国海上画坛大佬给郑午昌(1894~1952年)定位,似乎不太准确,因为在民国时期,郑午昌是一位才气横溢、叱诧风云的书画艺术家、社团活动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书画鉴藏家、诗人,也是首创整套汉文正楷字模,并行销国内外,文坛泰斗蔡元培称之为“中国文化事业之大贡献”。他涉足领域之多,艺坛人脉之广,成就影响之大在近现代文化艺术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愿用“民国海上画坛大佬”来称呼郑午昌,原因是他在民国海上画坛不仅艺术成就卓著,而且交友极广、为人四海、声望极高、一呼百应、,换言之,郑午昌在民国画界有很高的话语权和很强的号召力。(附图1、2、3、4)
附图1.郑午昌先生像
附图2.该合影大约在1929年冬至1931年期间,经查对仅确认第三排右起第一人谢玉岑,第二人贺天健,第三人马骀,第四人陆丹林,第六人郑午昌,第八人王师子;第二排右起第二人夏丏尊,第五人黄宾虹;第一排右起第二人王个簃,第三人张善孖。其余诸位姓名不详。(郎静山拍摄)
附图3.1943年郑午昌(中)与江寒汀、王师子(右1、2)等摄于上海大新公司。
附图4.1946年在黄山艺苑,(右起)郑午昌、张充仁、张大千、吴湖帆、许士祺、汪亚尘、颜文樑。
众所周知,清末五口通商后,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商埠,也是全国经济中心、文化艺术的重镇。那时,画界的环境相当宽松,特别海上画派的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风格,包容性很强,同时绘画市场也空前繁荣。为此,沪上“十里洋场”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坛高手,不少人甚至移居沪上,画家之多为全国之冠。
据笔者研究,清末和整个民国的海上画坛,社团林立,大师辈出,有趣的是,在“寒之友社”“蜜蜂画社”“中国画会”“九社”“甲午同庚千龄会”等许多最知名社团中都有郑午昌的身影,他所结交的几乎都是艺术界重量级人物,如经亨颐、何香凝、张善孖、张大千、陈树人、黄宾虹、吴湖帆、贺天健、冯超然、谢玉岑、方介堪、梅兰芳、周信芳、王师子、陆丹林、颜文樑、汪亚尘、钱瘦铁、郑曼青、马公愚、姜丹书等等。郑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参与者,更多的是发起者、组织者。
那么,为何郑有如此能耐,这与他在民国的艺术影响力和人格号召力有着直接关系。
“画不让人应有我”
郑午昌名昶,以字行,号弱龛,别号双柳外史、丝鬓散人、墨鸳鸯楼主、且以居士、午社词人等。浙江嵊县人,斋名“鹿胎仙馆”。自幼喜爱绘画,天赋极高,7岁即能写《“布帆无恙挂秋风”诗意成剡溪秋泛图》,一时惊为神笔。1910年(宣统二年)入杭州府中学求学,与徐志摩、郁达夫为同学。1915年以优等生毕业于杭州一中,后选送至北京师范大学学史地(历史地理)专业。从中可看出,郑午昌既没有拜过名师学画,也没有经过专业美术学校的学习,他完全是凭着兴趣爱好、自身悟性、无师自通、自学成才。
同时,他与张善孖和张大千、昆仲、何香凝、黄宾虹、吴湖帆、贺天健、刘海粟、姜丹书、陆丹林、徐悲鸿、王师子、谢玉岑、孙雪泥、汪亚尘等诸多海上画友交契至深,时有合作。海上一流名家、画友之间的切磋和交流,使得郑午昌的眼界大开,画艺、画史、画理益进。郑午昌历来反对用西画来改造中国画,他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捍卫者,同时也是借古开新创新者,绘画主张“师古法而立我法,才不为古人所囿”,常谓并自制印章:“画不让人应有我”。
擅长山水、花卉、人物、书法、诗词、鉴赏等,绘画有“郑杨柳”、“郑白菜”之誉。他的杨柳千条万缕,浅绿轻黄,极见袅娜;他的花卉师法白阳、新罗,并吸收西洋画法,淡墨浅色,风格清新。水墨白菜,水墨淋漓,生动有致;郑的人物画不多,师法宗陈洪绶和任伯年,人物开相神情生动。
不过,在笔者看来,郑午昌的山水最精,难度最大,成就最高。记得陆俨少曾经与唐云交流绘画技法时曾讲过,画花鸟只需用兵500,画山水需用兵1000,唐云笑而不答,尽管这话不一定准确,但在陆俨少看来画好山水比花鸟难度大得多,更何况要画出与古人和今人不一样,又要雅俗共赏,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郑的山水创作与张大千一样走的是宋元一路,受黄公望、王蒙、石涛、石溪影响,不泥绳法,自辟蹊径。其山水画以浅降为主,创作无论是构图还是笔墨,甚至用色都有独到和过人之处,归纳起来有三大特色:一是构图造境,层层叠进,山峦重重,奇崛险峻,千变万化,特别是选择场景十分别致,画中景物安排别具匠心,让观者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有评论家甚至认为郑的构图造境最为出彩,无人企及;二是笔墨皴法老辣浑厚,山石肌理往往以淡墨皴出,其间又施赭色,色墨交融,层次丰富;三是用色大胆,创作时不但喜用青绿墨赭等表现浑厚苍茫的景色,而且常采用一些不常用的颜色,如朱紫绛这些不常用的颜色在他的笔下,墨色杂以漫点渲染山林树石,使整幅画面色彩丰富,明朗滋润。如果真的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明丽软美(张大千语)、工而不板、别开生面、雅俗共赏恐怕是郑最大特色。
民国时期,他的画作多次在日、英、美、比、法、苏等国展出,1939年他创作的国画《稽山积翠》,用笔精到,工而不刻,并在当年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力压世界72国代表画家,荣获金像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到四十年代,郑的山水达到巅峰,可以说,那时郑午昌的山水与张大千、吴湖帆、贺天健已形成四足鼎立之态势。好友张大千对郑午昌也是敬佩有加,记得1972年张大千侨居美国后,他在《四十年回顾展自序》中还专门写了段他和徐悲鸿的谈话:“先友徐悲鸿最爱予画,每语人曰:‘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予闻之,惶恐而对曰:“恶!是何言也。山水石竹,清逸绝尘,吾仰吴湖帆;柔而能健,峭而能厚,吾仰溥心畲;明丽软美,吾仰郑午昌……”张对郑有其独到的评价。
郑午昌的诗词功力也很深,据郑午昌公子郑孝同回忆,母亲曾给我父亲出过一道题目,让他把平日生活中的事写成一副对联。父亲当即写下了上联“煎茶、煮饭、扫地、洗衣,自家有力自家做”;下联“学佛、读书、养花、作画,终日如痴终日忙”。而在2002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也曾出现过他妙不可言的《行书对联》,上联“多积德,多读书,多吃亏,以多为贵”;下联“寡意气,寡言语,寡嗜好,欲寡未能”。在笔者看来,第一幅对联内容是郑午昌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的生动描写,第二幅对联内容则是郑午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记得第二幅对联上拍后,很受藏家欢迎,不少藏家都是冲着内容而来竞投,最后该联被一藏家以3.34万港元收入囊中,这个价格在当时并不低。在郑午昌的绘画作品中,几乎都可看到他即兴配的诗,加上他秀丽俊透、别具一格的书法,与绘画往往相得益彰。
1947年他的照片、艺术生平、作品乃至鹿胎仙馆同门録被收入民国唯一的《中国美术年鉴》,郑午昌还为《中国美术年鉴》作了序,为“国画”章节题了字,从中可见当时郑午昌的艺术影响有多大、艺术地位有多高。难怪陈佩秋要说,“郑午昌先生是继任伯年、吴昌硕之后的海派书画领军人物。”(附图5、6、7、8、9)
附图5.郑午昌 乙酉(1945年)作 观云图 立轴
附图6 郑午昌《江城晚彩》立轴
附图7.郑午昌《春江钓艇》立轴(庚辰春来楚生签)
附图8.郑午昌1944年作清白传家立轴
附图9.郑午昌辛巳(1941年)作 金碧山水 楷书七言诗 成扇
海派绘事繁荣的重要推手
郑午昌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书画艺术外,郑对现代美术史论的贡献可谓不可替代、不可磨灭。他30岁出头便写出35万字的画史巨著——《中国画学全史》,该史卷帙浩繁,立论公允,公推为近代中国画学史的开山之作,黄宾虹称誉为:“度世之金针,迷津之宝筏,无以逾此。”该书由黄宾虹作序,蔡元培赞称“中国有画史以来集大成之巨著”。据悉,此前潘天寿、黄宾虹、陈师曾都写过中国美术史,很多都是上课用的讲义,主要根据日本人中村不折和小鹿青云合著的《支那绘画史》翻译过来,潘天寿个别地方做了改动,陈师曾几乎没有改动,一模一样。
之后,郑还撰写了《中国美术史》《石涛画语录释义》《中国壁画历史研究》《画馀百绝》等。著作之馀,兼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国立艺专等教授之外,又以鹿胎仙馆名义,招集有志治艺之青年,研究国画,成材者数十人,桃李满天下。1947年《中国美术年鉴》记载了鹿胎仙馆同门録中的弟子阵容庞大,仅次于大风堂同门録(张善孖和张大千昆仲创立)和梅景书屋同门録(吴湖帆创立),有潘君诺、娄永芬、蒋孝游、王瑞、丁庆龄、陈石濑、张大昕、王康乐、张宇澄、潘季华、黄子曦、陈佩秋、陈征雁、赵丹、谢伯子、房师田等,均为一时俊杰。今天,他的弟子大都过世,健在的陈佩秋先生已经成为了当今海派泰斗人物。
大家知道,民国时期,海上画坛社团风起云涌,其数量之多、影响之大,无疑是海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郑午昌从20年代最初的社团参与者,到后来成为最著名社团的发起者、组织者。郑午昌最早参加的社团是1925年上海的“巽社”,他还担任《巽社》社刊主编并为其题字。1929年他参与了经亨颐先生发起成立的“寒之友社”,当时寒之友社社员均为享誉全国的高洁名士,成员有何香凝、陈树人、黄宾虹、张善孖、张大千、丰子恺、俞寄凡、张聿光、张同光、钱瘦铁、俞剑华、马公愚、黄寄慈、斯道卿、于右任、潘天寿、柳亚子等多人,他们以诗言志,以画喻节,一时名重艺林。同年,他与陆丹林、张善孖、谢公展、贺天健、王师子等创立了名闻遐迩的“蜜蜂画社”,王一亭、张大千、谢玉岑、钱瘦铁、方介堪、沈子丞、吴青霞、郑曼青、顾坤伯、朱文侯等重量级人物纷纷入社,郑还与黄宾虹、陆丹林、贺天健等主编出版《蜜蜂画报》,从第一期《蜜蜂画报》上看,已刊发了详细的蜜蜂画社章程,有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画坛社团第一个章程。
此外,还编印《蜜蜂画集》及《当代名家画海》,举行讲座、画展,先后参加者达140余人,后与叶恭绰、陆丹林、黄宾虹、孙雪泥等在“蜜蜂画社”的基础上创立了风行海内外“中国画会”,编印《国画月刊》《现代中国画集》,举办书画展览,代办中外美展,征集作品,筹募义勇军慰劳画展等,会员遍及全国各地,人数多达300余人。1935年郑还与画友汤定之、符铁年、谢公展、王师子、谢玉岑(谢逝后由王启之补)、张大千、陆丹林等9人在豫园结为著名的“九社”,定期雅聚,切磋书画印章技艺。1943年中秋,郑午昌与吴湖帆、梅兰芳联手当时甲午同庚出生的著名人士孙伯绳、徐光济、汪亚尘、李祖夔、陆书臣、秦清曾、章君畴、汪士沂、张君谋、范烟桥、张旭人、周信芳、蔡声白、陆铭焘、席鸣九、陈少荪、杨清磬等20人,组建《甲午同庚千龄会》,这年每人都是50岁,也都属马,亦称“千岁马会”。郑午昌被推为马首。千龄会的宗旨是不为日伪服务,体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为国人所崇敬。远在重庆的国画家徐悲鸿闻讯,题“马首是瞻”四字,托人送给郑午昌,以示祝贺。此后五年,每逢元宵、中秋佳节会员们均相约聚会,切磋技艺,影响广泛。
郑午昌的人品和屡次功德无量的义举也是有口皆碑、颇具影响。1939年4月,为唤起民众的民族自尊心,支援抗战,赈救灾民,郑午昌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与刘海粟、吴湖帆、俞剑华、李健等书画家和收藏家组织举办了“中国历代书画展览会”,门券所得,悉数交与上海医师公会,作为医药救济之用。之后,又在上海永安公司举办了一个“郑午昌卖菜画展”,展览百幅作品销售一空,所得钱款赈灾捐助。尤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弟子王瑞、蒋孝游主持编撰《中国美术年鉴》时,作为老师的他竭尽全力,出钱出力,呕心沥血,为《年鉴》的编辑出版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王瑞主编在《编后记》中特别提到捐助物资者最多为郑午昌。
此外,郑生前还两次捐助家乡学校,为家乡的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从上可看出,民国海上画坛的繁荣与郑午昌是密不可分的,他不仅以独树一帜的山水、杨柳、白菜画走红大江南北,还与画友发起了影响甚大的“蜜蜂画社”“中国画会”“九社”“甲午同庚千龄会”,同时,亲自撰写了皇皇巨著《中国画学全史》,并竭尽全力帮助弟子编印民国唯一的《中国美术年鉴》,所有这一切必将流芳百世、永载史册。(附图10、11、12、13、14)
附图10.《蜜蜂画报》创刊号(《蜜蜂》潘飞声题)
附图11.《蜜蜂画报》创刊号上刊发的部分社员名单
附图12.1931年民国大珂罗版 《当代名人画海》, 郑午昌先生做后跋。收录张大千、黄宾虹、王震、刘海粟、溥儒、吴湖帆等127幅作品,全部是当时活跃于画坛的主要作者。
附图13.《郑午昌山水十二幅》(1941年中国美术教育出版社彩色胶印 纸本 一册,褚德彝题)。
附图14.1943年甲午同庚千龄会成员合影(前排坐者右一吴湖帆、左一汪亚尘、左三郑午昌,后立者右起第五梅兰芳)。
价值低估,尚待挖掘
在艺术市场上,郑午昌的作品很早就享有很高的声誉,他1922年入中华书局任美术编辑,1924年任上海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那时,郑就属于高级白领或是金领,收入颇丰。1927年郑脱离中华书局,与李祖韩等集资开始制造汉文正楷铅字,1932年设立汉文正楷印书局,自任总经理,当起了老板,并请中华书局编辑、书法家高云腾书写正楷字,创制头号至五号、新五号汉字正楷活字,于1933年9月全部完成,行销全国。
郑可谓事业兴旺,家境富裕。不过,郑也卖画,也有润格,但不是靠卖画为生,早在1926年郑就颁布了润格:3尺至5尺每尺4元,6尺以上递加1元。润格略低于与同年颁布的黄宾虹,不过,黄之后很少调整润格,主要也是卖画销路不好。而郑则多次调整润格。建国初,也就是1952年郑不幸患脑溢血去世,去世时只有58岁。由于宋元一路画风被冷落和边缘化,郑午昌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八十年代苏富比、佳士得推出中国书画后,郑午昌的作品开始拍卖场上露面,每幅价格在数万港元。步入九十年代后,他的作品价格在海外市场大幅攀升。1991年他的《山水画集》册页在香港市场上以32万港元成交,创当时郑氏作品最高价。国内艺术拍卖兴起后,郑午昌的作品就一直是国内各大拍卖行的固定拍品,1993年他的《松壑云水》在首届朵云轩拍卖会上以8.36万元成交;1995年《行书七言联》被中国嘉德拍至2.86万元;1997年《青山问道图》和《万木九华图》在朵云轩拍卖会上分别以5.28万和4.84万元成交。之后,他的作品价格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如2000年《秋林晚顾》立轴被朵云轩拍至2.09万元。2002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他的力作《与松同寿》不仅题材好,而且构思独特,结果以3.52万元拍出。2003年后郑的作品价格在市场上有明显上涨,如《江上晴岚》在朵云轩拍卖会上以21万元成交;《红树青山好放船》被北京华辰拍至39.6万元;《顶湖感旧图》在嘉德拍卖会上以41.8万元拍出。2011年郑的作品再上台阶,其1941年作《万壑松风》立轴在朵云轩估价180~220万元,经过激烈竞投,最后以471.5万元成交,高出估价高端1倍多,并创下郑午昌作品市场最高价。同年,1945年作《观云图》镜心在北京翰海获价345万元,价格较理想。近两年,随着中国书画大幅调整,藏有郑作品的藏家一般都不肯轻易抛出,导致郑的精品在市场上亮相很少。
笔者认为,郑午昌作为民国时期海上画坛的一代大佬,在民国海上画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从艺术成就看,山水画郑与张大千、吴湖帆、贺天健可谓各具特色、各具魅力,曾有一位民国收藏家想用四屏的形制收藏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山水画,为此,他曾于1944年先请张大千画第一屏,后又请郑午昌、贺天健、吴湖帆各画一屏,尽管每屏尺幅不大,只有2平尺左右,但因4位画家作画时正值精力旺盛时期,作品精心绘制而各具特色,联屏观之,令人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应该讲,此收藏家很有眼光,这四屏确实代表了民国传统山水画的最高水平。此作2011年被翰海推出后,受到众多藏家追逐,最后被大名鼎鼎的金融大腕刘益谦以3220万元收入囊中。不过,就郑午昌作品的市场行情看,不要说与张大千比,即便与吴和贺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导致这一状况主要还是建国后对郑午昌艺术的宣传和研究不够,相信随着市场的成熟和藏家鉴赏水平的提高,郑午昌作品会在市场热起来的,因为,他的山水尤其是40年代鼎盛时期创作的山水精品,构图千变万化,格调别开生面,视觉百看不厌。可以说,收藏郑午昌作品与张大千作品一样,多多益善,不像有的名家作品格调千篇一律,只要收藏几张即可。(附图15)
附图15.民国收藏家先后请张大千(第一屏)、郑午昌(第二屏)、贺天健(第三屏)、吴湖帆(第四屏)绘《山水四屏》,每屏71×43厘米,此屏在2011年被翰海拍至3220万元,买家刘益谦。
总之,笔者用“民国海上画坛大佬郑午昌”为题撰写此文,一方面是想尽力还原郑午昌在民国海上画坛的地位和影响;另一方面是想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和关注郑午昌,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收藏郑午昌的作品,因为郑午昌的作品是民国海派经典之一。(附图16、17、18、19、20)
附图16.郑午昌1948年作 太白诗意图 立轴
附图17..郑午昌《溪山钓鱼》 立轴
附图18.郑午昌溪山渔隐 人物 寿无量 (三件) 立轴
附图19.郑午昌辛巳(1941)年作 黄山峰岚 立轴
附图20.郑午昌 行书 镜片
朱浩云简介:
朱浩云是艺术和收藏市场分析人士。1961年5月出生于杭州,浙江绍兴人,居住上海。笔名:好运、水天、一俊、晓波、正年等。现任民革中央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理事,上海综合开发研究院收藏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理事,上海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上海张大千研究会理事,四川张大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雅昌艺术网等多家媒体专栏作者。2013年在《收藏》杂志举办收藏20周年庆典上荣获“耕耘力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