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郎绍君:山行遇雨——刘知白的泼墨山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4年只做一部动画的背后打造文化IP 文玩市场转型提速小纸片大收藏 老剪纸涨价百倍冯骥才:书是文化的种子陈履生心学书法展6月7日亮相深圳美术馆中国文化产业阔步前行迫切要解决好“三个问题”《西夏文大辞典》开始编纂 有望三年后问世2017香港春拍市场深度分析2017香港春拍市场深度分析中书协第七届书法教育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西安举行沪上博物馆面向儿童开展多元化艺术教育一切物品都可以是版画的载体张慧丝网版画作品展将在武汉文联举行佳士得香港2017春拍总成交24.5亿港元恩吉·朱担任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当代艺术策展人版画投资未来艺术收藏的重要方向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国瓷器成交总额逾4.2亿港元国际版画艺术巡展天津举办 丝网版画成亮点吴昌硕笔下的清供瓜实现身北京匡时春拍“五月情怀·同窗五人中国画作品展”在静海美术馆举行沽上采薇-天津美协山水画专委会小品画展在沽上艺栈开幕清淡俊雅 意趣天成-天津女画家陈慧婷花鸟画欣赏清新秀丽 朴拙生动-天津女画家陈慧姝花鸟画欣赏天津市首届“青锐成长-设计未来星”大学生设计大赛揭晓《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赵玫与杜仲华、程亚杰为读者签售天津著名画家李新禹金笺金鱼扇面欣赏命运墨皈——梁占岩、袁武、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在天津美院开幕潘晓鸥在天津图书馆举办个展 “百鸡图”引人瞩目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活动举行著名画家潘晓鸥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在青年美术创作研究中心青创美术馆举行梁崎先生的弟子:天津书画家李岩北京湖社画会画家做客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中心溢彩纷呈-贺建国霍然泼彩艺术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
首页 >> 网艺缀英 >> 正文

郎绍君:山行遇雨——刘知白的泼墨山水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6-02 12:40

刘知白

  刘知白(1915-2003),名庭坦,以字行。号涓涓庵主、白云,晚年别署野竹翁、老藤、如莲老人等。安徽凤阳人,1933年入苏州美专国画科,受教于国画科主任顾彦平。顾彦平是顾文彬的曾孙,顾鹤逸的从子。顾文彬(1811-1889)为晚清著名的书画收藏家,家有过云楼,收藏之富,甲于吴中,著有《过云楼书画记》《过云楼帖》等。顾鹤逸(1865-1930)为顾文彬之孙,长于画山水,以临古著称 ,20年代末,评论家陈小蝶说“吴中弟子,莫不随顾氏步趋而成其一派。”(《从美展作品感觉到现代国画画派》,《美展画刊》1929年。)顾家的怡园,是近代苏州画家的主要雅集之所——1895年,顾鹤逸、吴大澂、陆廉夫、吴昌硕、顾若波、金心兰、吴秋农等著名画家曾成立“怡园画集”,一度吸引了许多海上画家前来参加活动。顾鹤逸逝世的第二年(1931),顾彦平便承其遗志,再次发起“怡园画社”,入社画家有朱梅邨、顾季文等23人,每隔十日雅集,相与切磋画艺。刘知白从顾彦平学画三年,居住在怡园之内,观看了顾氏的丰富收藏,临摹了许多历代名作,选定了走传统道路的方向。

刘知白作品

刘知白作品 1938年作

刘知白作品 1948年作 23*18cm

刘知白作品 1960年作 22*35cm

  抗战开始后,刘知白携家人避难到大西南,辗转于广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1949年定居贵州。解放后,长期在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不是做工艺设计,而是画仿古画。50-60年代,新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各省市的工艺美术部门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画家作仿古画,通过间接的渠道外销,为国家换取一些外汇。在贵州,具有像刘知白这样传统功底的画家不多,他得以专事这一项特殊的“革命工作”,对本人的志趣而言,是正中下怀。这使他名正言顺地临摹古人、钻研传统,而不必承担政治性的“新中国画”创作任务,也不必为“革新派”还是“保守派”这些要命的价值归属而苦恼。但另一方面,也使他疏离了由美协主导的美术界和相应的美术创作活动,进行着“与古为徒”的寂寞耕耘。他有十多个子女,要靠工资养家糊口。清贫的生活,平淡的心境,仿古的热情,铸就了他在艺术上的特质:素朴荒寒,古意盎然。

  刘知白的早年作品极少留存。笔者仅见有确切年款者,是1948年(33岁)的6开册页和1960年(45岁)的2开册页。1948年的6开中有2开可明显看出仿石涛的风格,另有2开则写明“学高克恭仿米家画意”和“法云林”。1960年的2开,用笔简逸奔放,有“白云仿石涛,用我法涂之。”题句。由此推测,刘知白在45岁前以学古人为主,并力求以己意加以综合变化。其所学,主要是宋元以来强调笔墨和自由抒写的“南宗”山水画,而非综合了南北画风的吴门画派。这与顾鹤逸的画路颇有些相近。

刘知白 四季条屏 1976年作 68*25cm*4

刘知白 丙辰册之携琴访友 1976年作 18.5*25.3cm

刘知白 秋韵 1975年作 32*48cm

  八年抗战,刘知白流陡湘、桂、川、黔,饱看了大西南的奇丽景色。他久居的贵阳,也是一座群山环绕的城市。七十年代中期,他一家被“疏散”至龙里县山村。在困顿的日子里,他能以安贫乐道、游于造物之心体察山光水色,作了不少写生,还效仿陶渊明唱出了“山居无限好,日日听流泉”的诗句。这些作于“文革”期间的作品,依然保持着“与古为徒”的特色,没有丝毫的“红卫兵精神”。这让我们知道,刘知白作品中的古意,是始终没有失去的东西。这是与同样经历新中国十七年和“文革”的许多老画家不同的地方。

刘知白 水云深处 1998年作 26*34cm

刘知白 四君子册——菊 1999年作 33*45cm

  刘知白艺术历程的最后十年,主要画泼墨。它们是画家与造化自然对话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画传统的理解,代表了他晚年的艺术成就。这些泼墨,与张大千将碗中颜色真的泼到画面上、让其流动成形的画法不同。他的“泼”仍是用笔画,只不过用水多,用湿笔多,并追求墨色浑然、如泼如流的效果而已。古代画史虽然有类似真泼真洒的记载,并几乎没有留下相应的作品,我们所能看到的“泼墨”画,也都是各式如“泼”的笔墨画出来的。张大千晚年的泼墨泼彩,与他长期生活在海外、巧妙借鉴了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自动”画法有关,是对传统泼墨画法的突变性革新,刘知白没有借鉴现代抽象艺术,他的画虽增加了近于抽象的模糊因素,但始终没有脱离用笔,是对传统泼墨画法的一种渐进式革新。清楚了这一点,才能够恰当地谈论刘知的泼墨山水。

  前面说过,刘知白40-60年代就有仿画米氏云山与石涛的泼墨之作,直到80年代没有间断。1981年(辛酉)所画《拟米氏云山》有题:“米氏云山最不易学,今法其意,深愧弗能得其万一也。”不过愈往后,刘知白已由强调“师古人”转向强调“法自然”,即转向在师古人基础上的师造化和创新。这一线索可从如下作品看出来:1985年(乙丑)的《云横黔山图》,先以浓淡不同的墨色泼画云山,继而以细碎的枯笔勾点丛生的杂树,题:“画学前贤法不易,法乎自然则更难。兹以泼墨加枯笔法成此图,识者一笑。”1988年(戊辰)的《泼墨图轴》,以奔逸的勾点法画近外屋树,以泼墨画中景之云山,题曰:“用石涛泼墨法写黔中山”。1993年的一套团扇式册页,全以宿墨泼画,烟云满纸,湿气袭人,其中的重墨泼写,融勾、擦、点、皴为一体,山水形象更趋模糊,已看不出米氏云山和石涛画法的痕迹,接近于脱胎于造化、独创一格了。

  这些泼墨作品,尺幅有大有小,用纸多种多样——贵州皮、昆明宣、高丽纸,甚至用素描纸,效果各不相同。贵州人民出版社印制的《刘知白画集》(1999)收入101幅山水,半数以上是晚年的泼墨,但这只是其实际所画的很小一部分。即便读者手中这本泼墨画集,也远不能窃其全豹。

  是什么原因使画家晚年如此钟情于泼墨画?我想,画家一生临古,晚年欲自出机杼,就必须要画“胸中丘壑”。一个在多山、多雨、多云雾的西南生活了六十多年的人,其“胸中”多雨景、雾景、云山之景,是顺理成章的事。他的《泼墨山水》题:“山行遇雨有此景,偶忆此图而写之。”在贵州“山行遇雨”的情况比别处更多,印象更深,也是十分自然的。在《云山展笑颜》中又题:“趁兴泼墨写云山,云山黑白绕其间。人言漫点不相画,吾道云山展笑颜。”也许应该说,不是“云山展笑颜”,而是画家泼写云山有所得获,有所寄兴,展了“笑颜”。其次,刘知白晚年多病,有时难以自由运腕,画泼墨则相对方便。他在《雨山图》(约1999年)题跋中谈及过这一点:“雨山图一画成百幅,未计工拙,为老来久病,弗能捉笔而补课之举耳。”这可以解释为“藏拙”,但也可以解释为“大巧若拙”。此外,老年人往往弱化对客体的审视 ,强化对主体的表达,他们的作品,总是更单纯简略,更多的内省性。刘知白亦如此,只是他胸中的风雨,心底的烟云,内省的思绪,都一尽于淋漓混沌的泼墨罢了。

刘知白 倚栏观雨 2002年作 12.5*12.5cm

刘知白 泼湿青山人未老 2003年作 70*138cm

  刘知白晚年的泼墨,大多近于混沌抽象,乍看无石、无水、无树,只有泼洒的墨韵和乱点的笔痕。但细观仍可辨认云、山、坡岸、林木的大致结构。老人在泼画之前,先作必要的形象勾画,然后再泼墨,把具体形象破掉。这就是说,他的泼写仍以笔写为基础,其无形仍以有形为前提。即他的纵放是有控制、他的自由是有限度,他的随意是有理性背景的。或者说,他的纵情泼写,并没脱离以中和为特色的传统画学的边界。

  刘知白推崇黄宾虹,但他的画与黄宾虹的画却大异其趣。他喜欢用宿墨泼画,或许与黄宾虹的影响有关系。但他的宿墨泼绘与黄宾虹的宿墨勾画全然不同。黄宾虹的宿墨积画,无论多么黑重、多么浑融,都由一波三折的点线构成,即便有淡墨泼染,也绝不影响笔线骨力的存在。刘知白弱化甚至消融了笔线,以不同形态的深浅墨色构筑画面,突出的是“气”而非“骨”。黄宾虹追求笔墨的刚柔得中、浑厚华滋,刘知白追求笔墨的化刚于柔、空清荒寒。黄宾虹古今汇通、儒道兼融,刘知白守素安贫、简逸淡远,更多道家气息。这表明,刘知白没有表象的学习前辈大师,没有因这种学习影响自己内在气质的表现。这是创造性的传承,是体现了画家独特价值和意义的传承。

  “山行遇雨有此景”。这是画,也是诗。

  2004年10月2日于红松书屋

  郎绍君简介:

  1939年12月生于河北定州。196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78年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1至今,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任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长于中国美术史与艺术评论。曾应邀到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及国内诸多大学、艺术院校或美术馆讲学。 著有《论现代中国美术》《重建中国精英艺术》《现代中国画论集》《郎绍君美术论评》《20世纪中国画家》等。另有关于中国古代、近现代美术的论文、评论、序跋约百余万字发表。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张大千《送梨花海棠诗》:一股飞扬跋扈的气息
• 吴冠中《太湖鹅群》:更像恣意于画面的实验
• 初中海:从研究黄宾虹的艺术价值谈其绘画创作之路
• 从张大千的作品中,看他的东京爱情故事
• 陆俨少:一个时代的山水画巨匠
• 吴冠中:这帮流氓美术家,我就是看不惯
• 潘天寿:高风长存 霸悍凛然 大师从未远去
• 朱万章:潘天寿的蔬果画
• 郑雪峰:诗坛历落生珠玉 张大千的题画诗
• 高士明:潘天寿的高风峻骨与文化自信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