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陈盛铎(1904-1987)
天津美术网讯 “润物无声——陈盛铎艺术展”于11月15日下午在刘海粟美术馆隆重揭幕。
展览作为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所呈现的是为了中国美术教育倾注一生,低调而默默奉献的陈盛铎的艺术人生。
陈盛铎,曾用名陈晓苍(小沧),江苏省扬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他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洋归国艺术家的代表之一,其艺术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其艺术生涯的进行脉络,风格的形成和演变也极具时代性,体现出二十世纪早期留洋归国艺术家这一特殊群体的集体特征。
他被刘海粟称为“中国素描第一人”,他的作品和珍藏文献真实还原出20世纪初期上海现代美术教育的立体图景,也是2016年刘海粟美术馆的重大收藏与发现,填补了刘海粟美术馆上海美专早期教育文献的收藏空白。
对于陈盛铎艺术人生的梳理与呈现缘自刘海粟美术馆接受的公众捐赠。
开幕式现场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致辞
提及此,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回忆说:“去年某日,典藏部的同事欣喜地告诉我,她们寻觅到一批宝贝。当见到这批老美专时的画作、课件及资料时,我也顿感如获至宝。它们尽管历经百年沧桑,但总体品相完好,学术价值更是弥足珍贵, 不少方面填补了我馆藏品和文献资料的空白,为近现代美术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蔡永洁致辞
陈盛铎50年代学生代表路秉杰致辞
陈盛铎最后一批学生代表黄英杰致辞
家属代表陈龙致答谢辞
陈盛铎人物谱系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也呈现了陈盛铎画室学生,如赵延年、孙效谨、伍成章、陈葆真等人当年在上海美专求学时的习作。
朱刚以“润物无声”来形容陈盛铎的艺术人生,同时他在撰文中指出,陈盛铎教了一辈子画,也画了一辈子画。作为教师,他“教学十分 严谨,讲课认真”,对人“诚恳真诚”,用学生赵延年的话说,他“不仅教我学艺,更教我做人。”他用“自己的风范影响着下一代人”。
1920年代 陈盛铎素描作品
1930年代 陈盛铎水彩作品
作为画家,他画素描注重线条和块面的有机结合,“一笔下来就有立体感,虚实、浓淡、粗细、转折(侧锋)尽在其中。”结构清晰, 形象生动。他画色彩行笔洒脱,用色明快,构图饱满,在雅俗共赏的画面中,绘就出大自然最为质朴唯美的景象。
1950年代 陈盛铎素描人物作品
20 世纪 20 年代:艺术陶铸期
上海美专及东京的求学之路
1922年2月(民国十一年)陈盛铎进入上海美专西画系学习。
而陈盛铎所就读的西洋画正科是上海美专招生人数最多,成立最早的科系之一。 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创新,从传移模写到户外及人体写生,从商业传习到专业美 育,上海美专西洋画正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已渐渐趋于完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西洋画教学脉络,循序渐进的教育体系已初具规模。
陈盛铎留学日本时照片
陈盛铎留日部分证件史料
上世纪初,中国向日本大规模派遣留学生,此时日本的西洋画界已出现一些著 名人物,日本的西式美术教育体系也很齐备。当时中国美术的开拓者几乎都有 过留日或留法的经历,这一波风潮开启了中国美术现代化的进程。学成归国的学子把西方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带回到中国,尽其所能地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上海美专办学的数十年中,留日学生不断地加入教学队伍,他们从日本直接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给当时上海美专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对该校教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陈盛铎留学归国后也即投身到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成为这批早期美术教育群体中的重要一员。
20 世纪 30 至 50 年代:艺术发展期
杭州到上海的教学之路
1929 年,陈盛铎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第一站去了由蔡元培倡导、林风眠牵头设立的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 (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前身,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 ) 担任法国画家克罗多的助教,开启了他艺术教学的生涯。
1929 年西湖艺专艺术运动社社员合影 右4陈盛铎
(艺术运动社由林风眠牵头成立,社员为西湖国立艺专的部分教员)
右起 :院长林风眠 讲师王子云 教务长林文铮 助教陈盛铎 讲师李朴园 职员林楚谦 讲师卢章耀 教授李树化 助教赵人麐 教授潘天寿 院秘书侯慕伊 教授李超士
前排:蔡威廉(女) 教授文志新(女) 助教刘文加(女) 后排 助教袁尉宸 助教房品章
安德烈·克罗多比陈盛铎大12 岁,比林风眠大 8 岁。1926 年 34 岁的时候怀着对东方文化的满腔激情来到中国,先后在北京和杭州两地的国立艺术学院中任教。
陈盛铎通过公开招考成为克罗多的助教,这是他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
安德烈·克罗多和他的学生们在杭州的学校中
据陈盛铎之子陈龙先生回忆,其父在报纸上看见了西湖国立艺专招聘克罗多助教的广告,经过招考成功获得了担任克罗多助教的机会。
在杭州的经历,也让陈盛铎结识了林风眠、克罗多及一众今后为上海美术甚至中国美术现代化做出贡献的艺术家。
欢送克罗多返国,摄于杭州协顺兴西餐馆(左1陈盛铎)1930年
克罗多回国之后,陈盛铎就回到上海继续他的教学工作, 进入上海美专从事素描教学,从此素描教学就伴随他一辈子。
陈盛铎三十年代在乡间
上海美专舟山普陀写生
不仅仅是上海美专,30 年代在江浙两地教学经验的积累,使得陈盛铎的素描教学方法在慢慢形成。据 30 年代末就读于上海美专的赵延年先生回忆说:“陈老师上课,首先强调观察方法,对所画对象的整体动态感觉、 大的体面结构关系、整体明暗变化等等,必须认真看清看准。要求我们落笔要肯定,形与结构要抓紧抓准,通 过大的块面塑造,使对象的体感具有张力。同学们都十 分佩服陈老师。陈老师在课堂上教学十分严谨,讲课认真,对每一位同学的习作,都进行修改调整,使同学们 得益多多。但下课后与同学亲切交谈,师生情谊很为深 厚。我有好几次和他一起出校门,在同路同行的回家途 中,更感到他的关心与爱护。他对己对人都是诚恳真诚, 他正是用他自己的风范影响着下一代人。”他的这一套 教学方法经过其后在四五十年代的进一步提炼发展,最终形成了其特有的素描教学体系。
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艺术成熟期
投身于素描教学的平凡之路
解放后,陈盛铎收到了两所美术机构的邀请,一是当时倪贻德所在的西湖艺专 (今中国美院),同时还有上海本地的同济大学,权衡再三,陈盛铎最终选择留在上海。
同济大学聘书 1950年
陈盛铎在同济主要教授素描基础,这是他 30 年代自任教上海美专起就从事的工作,他把自己总结的一套教学语言用到了同济的教学工作上。
陈盛铎之子陈龙评价他父亲的素描教学:他对素描教学是有一套自己摸索出的方法的,和留日、苏联派当然都有联系,但绝对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十分适合于像同济建筑系学生一般的群体,或零基础的成人,见效十分快。他的太太周若兰也谈到陈盛铎的教学:他父亲的教学方法特别适合成年人,大学生。这套方法理解了以后很容易入门,学生悟道了以后什么都能画,教学很有效。
陈盛铎一直在同济工作到退休,同济大学十分认可他的教学工作,在临退休之际还请他办了一个小型的青年教师培训班,这是对他一生教学上的成就的肯定和致敬。
私人画室也是西画教育传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媒介。从土山湾画馆诞生起,上海曾开启了一个画室美术教育的年代,出现过充仁画室、薰琹画室、江湾画室、 哈定画室、新华画室、孟光画室、倪贻德画室等大大小小、或长或短的西洋美术私人画室。
50 年代青年会画室 (右起)前排:曾进顺 王伟戌 马乐群
后排:许自政 扬 树 黄振亮
陈盛铎五十年代摄于教室
陈盛铎 石膏(亚历山大教学示图)
1950年代 纸本素描 37.5×26.7cm
陈盛铎最早是在四川中路上的上海青年会和其他人一起合办画室。后来他单独出来在新乐路创立现代画室,后来又称为新美术研究所。把他引进到同济大学教课的冯 纪忠,他的夫人席素华就曾在陈盛铎画室中学习过,在 其回忆录《建筑人生》中有详细叙述。此外,还有诸多 后来的知名画家都与陈盛铎的画室有渊源,多多少少都曾接受过他的素描启蒙或技法培训。其中就包括(按年 龄顺序排列):黎鲁、席素华、金铭、端木勇、蔡吉民、 曾进顺、汪观清、黄振亮、任伯宏、宋治平、马乐群、 王伟戌、张祖英、张迪平等。
陈盛铎与周方白
陈盛铎与倪贻德
陈盛铎的画室中还走出了许多美术出版机构的从业人员,包括连环画家,插画家和年画家。在原上海人民美 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兼连环画编辑室主任黎鲁所著的《连 坛风云录》中详述了如他一般从事连环画、年画的艺术 工作者与陈盛铎以及他的画室的渊源。
1952 年秋,人民出版社连环画的画家转入新美术出版 社后,在黎鲁的牵线搭桥下,陈盛铎来到出版社,成为 几十位并没有受过正规美术训练的画家的指导老师。后 来“新美术研究所”停办,原画室的石膏、画架、藤凳 等用具也一并转让给出版社,出版社三楼两大间全作为画室。当时,学生们求学心切,几乎天天练习,甚至周末也画,而陈盛铎先生 也常常在夜间主动来指导。当年,黎鲁与贺友直时常在一同练习。贺友直在《自说自话》中就提到了这段经历,还专门为这段回忆画了一张画,就是陈盛铎为他们出版社业务培训授课的场景。
陈盛铎的聘书
陈盛铎去到上海美术出版社,上海教育图片出版社等地兼课,对培养中国连环画、年画工作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陈龙回忆,这批当年画连环画的艺术青 年对其父亲十分感激。画家汪观清曾说过,是陈盛铎老师引领他进了艺术之门。
独具特色的素描风景画
陈盛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除了来自长年的教学探索,也与其艺术思考和绘画实践密切相关。
1950-1970年代 陈盛铎 风景素描作品
在美术教学之余,这期间陈盛铎先生还进行了大量素描和油画创作,与早年的现代主义形式追求形成差异,逐步建立了成熟稳定的个人风格。
尤其是素描风景,用笔精简老辣,笔触变化丰富,在形式上侧重东方美学的素简纯粹,具有 朴茂清新,简静舒朗,清丽隽永的个人特征。这些作品尺幅不大,但画面虚实 相生,意境深远,在横涂竖抹随性多变看似不经意的描摹中,处处显露出画家的功力和匠心,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并赋予西画媒介的素描风景以特有的东方韵味。
陈盛铎五十年代全家福
据陈盛铎的儿媳周若兰回忆,她公公一辈子不出书、不出教材、不出画册、不办画展。
他毕生致力于中国美术教育,尤以素描教学为主,桃李满天下,唯独耕耘,默默坚守。
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15日。
(部分资料据陈盛铎画集 / 刘海粟美术馆编整理,鸣谢刘海粟美术馆)(作者 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