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吴昌硕先生与豫园书画善会
豫园书画善会是近代海派画坛第一个以书画义卖、慈善赈灾为主旨的大型书画团体组织,作为主要发起者之一的吴昌硕先生,他在善会中的书画活动和人际交游是先生艺术生涯中相当重要的一段经历,不仅对先生本人,并且对此后的海派乃至南北艺坛都影响巨大。
豫园书画善会由姚伯鸿、汪仲山、黄克明首倡,在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由钱慧安、吴昌硕、高邕、杨逸、蒲华、王一亭、程瑶笙、张善孖等人发起成立。书画善会以上海老城厢豫园为活动基地,设址于豫园九曲桥边得月楼上。书画善会收取会费,为会员代订润格、组织书画展销及推介书画家作品等。润金半归书画作者,半归书画善会存钱庄,凡遇有慈善赈灾之事,则开会公议赈济灾民,并且长此以往,岁以为常。与传统雅集相比,善会有着相对严密的会员制组织形式和明细的章程,已具备了近代意义上的公益慈善机构的职能。书画善会不仅赈灾救济过甘浙鲁豫等省的水旱之灾,而且实行每年冬令施米、夏季送药的常规解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艺术影响。
善会初起时会员有近百人,后增至二百多人,会中有钱慧安、吴昌硕、高邕之、王一亭、杨逸、黄克明、杨佩父、黄宾虹、蔡守、马瑞熙、黄旭初、蒲作英、顾翔生、沈心海、冯梦华、潘雅西、潘叔和、金巩伯、杨古醖、杨了公、郁屏翰、马企周、朱紫翔、何诗孙、程瑶笙、张善孖、沙辅卿、徐讷甫、洪庶安、汪仲山等,几乎汇集了当时海派书画的全部名家,前后活动时间近四十年。1937年起抗日战争时期,因上海沦陷,一度停顿活动;抗战胜利后,又恢复活动了一个时期。善会首任会长由当时画坛耆宿钱慧安出任,继任会长者分别为高邕之、杨葆光、马瑞熙、沈心海、王一亭、汪仲山。
豫园书画善会成立之时,吴昌硕先生艺术正步入高度成熟期,虽长住苏州,但声名远播江浙沪渎,且先生与海上名贤任薰、周闲、任伯年、张子祥、胡公寿、蒲作英、陆廉夫、施旭臣、诸贞壮、沈石友等人交谊甚笃。是故善会之发起虽自海上,但尤看重昌硕先生的艺坛影响和地位,力邀先生共襄盛举。吴昌硕先生早年即遭遇战乱,多位亲人因饥病而殁,此后又半生逆旅,屡历穷途困境,对当日民间疾苦天灾人祸感同身受,因此对善会定下义卖书画赈灾这一主旨当有建言并乐于参与实行。在广施善举的同时,先生在善会中广扩交游,与诸多旧雨新知切磋艺事,相互砥砺,海上画坛由此益重先生。不数年后,除了少数前清的遗老寓公外、绝大部分也是豫园书画善会成员参加的另一大型书画金石艺术团体海上题襟馆,一致推举吴昌硕先生出任第二任会长。这正能佐证加入豫园书画善会是先生在海上艺坛影响日广逐渐领袖群伦的嚆矢。
可以看到通过豫园书画善会这个平台,诸多海上画家汇集在一起,在内则交流画艺、互相提携;在外则义卖赈灾,扩大社会影响,获取了书画受众的好评和青睐。这也是让缶翁决心把艺事重心从苏州转至上海的原因之一。在进入善会之前,先生与会中钱慧安、高邕之、蒲作英、何研北等已是交谊深厚,其中与高邕之更是壮年即已定交。而与会诸子画艺风领一时、各擅胜场者多矣,当日声望不下缶翁者亦不鲜见,并且善会中还有以后成为先生挚友、据推介大功的王一亭先生。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有诸多同道如此,先生如龙游入海,拳脚大舒,酬唱几无虚日,画艺日臻化境。当然,也是因为当年这一辈艺术家高超的画艺和广阔的胸襟,才能开海派此后繁荣鼎盛雄视南北之势。
在善会成立两年之后,随着先期的艺术开拓以及此后各种书画艺术展览及书画同仁的雅集活动,加上王一亭的大力宣传推荐,吴昌硕先生成为了海上艺术圈的中流砥柱。民国初年,先生移家上海,其艺术成就遂享誉海内外,并对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