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初评结果
- • [公告]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复评结果
- • [公告]2013年全国油画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第三届桐乡廉政漫画大赛评选结果
- • [展览]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征稿启...
-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毛主席去安源(220厘米×180厘米1967年)
泰来旧居(37.8厘米×53.1厘米1977年8月23日)
林场工人(39.1厘米×54厘米1977年5月14日)
支前路上(184厘米×108厘米1972年)
吴云华
流年似水,岁月如梭。回想起上个世纪发生的那场“文化大革命”初的1967年,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刚刚面世,广为宣传的情景至今仍深深地烙印于我们并不久远的记忆之中。一夜之间“刘春华”这个出生于黑龙江北大荒偏远县城普通家庭孩子的名字也随之响亮地传入千家万户,老少皆知。《毛主席去安源》一画的诞生成了轰动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美术界的一件大事件。作为春华学生时的亲密伙伴和朋友,我们怎能不为他如此争光出名的喜讯而感到万分的兴奋和自豪。
弹指一挥间,四十六年过去。历经了时代风雨的洗涤,今天我们再来重读《毛主席去安源》这件当年的经典样板之作,她依然焕发着不可替代和不可重复的闪光之点。且不论她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殊政治、精神内涵与思维注入,而就画面经营的整体性、视觉元素的和谐感,毛主席青年时代形象刻画的准确和生动性,天空云彩的激荡气势与整幅画情调韵味构思的协调性等方面而言表现得都是非常成功的。彰显着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美学理念追寻的学术价值。作为一个当时没有受过油画专业训练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还没毕业的学生,能用油画工具较完美地表达出如此特定的历史题材,实为难能可贵。除了具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与胆识,必要的技艺功夫也是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因素。《毛主席去安源》一画创造了我国美术作品出版印刷数量的历史记录,其宣传影响的力度可想而知!刘春华2000年被日本《美术手帖》评选为20世纪世界百年百件美术作品作者(中国共有徐悲鸿等三人入选),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一直以来,春华对往昔这些难得的殊荣和名誉始终持一种淡定、从容、谦和的态度。即使在他个人地位升迁变换,历任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美协副主席等职位之时,仍然一如既往,认真工作、谦和待人、心缘艺海、笔耕不辍。尽管肩担繁重琐碎的行政工作,仍然尽其所为,挤出时间深入生活,贴近社会,力行写生,坚持创作。足迹所及南到与广西毗邻的越南,北至祖国边陲雪原,从工厂到林区、由北京北海公园到家乡的呼玛河畔……继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之后,他又相继创作了油画《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中国画《屈子求索图》《春必将至》《滚烫的冬季》等。中国画创作除人物主题画外,还兼画花鸟、山水等。对中国画传统艺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涉猎与实践。其内容、题材均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例如北京风情、世俗民生、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生活等。从他一贯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一幅幅充盈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中,我们真实地体悟到作为一个正直、富有良知的艺术家所具备的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和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科学的写实手法的执着追求。他喜欢画柿子,他的柿子每每是一笔不苟、笔到情至、果实硕硕、枝叶疏朗、穿插自然,意象的笔墨趣味与真实的物象造型巧妙和谐地圆融为一体。他坚持写生,那些色彩明快雅逸、笔触活跃畅达的风景写生,形象朴厚、神采奕奕的工人、农民及少数民族劳动者的肖像习作都真实地凸显出春华对现实生活,对普通个体生命意识的关照和感悟,善于发现和表达人物心里与精神底层之音,具有对画面整体掌控的潜能。明晰的创作轨迹,使我们看到他对继承和弘扬北京画院辉煌传统,力主反映现实生活,力倡创新意识,探索时代笔墨,将丰富的生活阅历、多味的人生感情融汇于笔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结出的累累硕果。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砥砺磨炼了他得名而不骄、遇难而不馁、饱学而不浮、锲而不舍、矢志不移、超拔耿介的意志和品格。
人所共知,在艺术的感悟与表现素质中,天分是十分重要的。春华是1959年考入鲁美附中的。在四年的学习期间,老师和同学们都注意到了他在进行素描、速写训练时所显露出来的对物象造形的偏爱和迅速准确的造型能力,善于捕捉神态的敏锐感觉,以及掌握整体观察、经营有序、全面关照、重点深入的科学方法与习惯的自觉。记得当时有的同学太偏重于理性思维而忽视直觉感性认识的必要,学习方法过于机械、板滞,造成画面始终处于研究和分析状态,而整体形象长时间建立不起来;相反另一些只依重直觉感性表现而缺乏知觉理性推敲的同学作业又多呈现为空泛、表面的弊病。“形具而显、理隐而微”,春华却能将二者掌控适度、运作得中,常常是以自为、自信的心态,轻松自如的方法去完成作业。因而他的作业常常作为范画和留校成绩。美院附中学习期间,他在素描、色彩、构图与多方面基础训练上多有出类拔萃的表现,这些都为其后来艺术道路上的前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善于协调整体的综合能力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当时在班里他的年龄算是小的,但他却常以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大哥般的面孔出现。大家都很尊重和听取他的意见与主意。当年我们同住在一个宿舍里,他不仅自己的生活有秩序条理,还经常为集体和别人的事操心,乐于助人,被大家公认为是优秀的组织者。我现在手中留存下来的一张同宿舍几个同学的珍贵合影就是在他的力倡下去照相馆拍的照。1963年我们附中毕业时面临学院绘画系连续两年不招生的境况,而我们几个人的志向又都是要报考绘画系。怎么办?在这一关键时刻又是他力主几个同学,毅然决然地报考中央工艺美院。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决定是对的。设想如果当年他们几位同学不去北京上学,《毛主席去安源》一画将会诞生于何人之手?其画面又会是何种样式呢?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春华特重情义、重友谊,即使在北京声名大振之后,每见到过去的同窗学友依然如故,热情相待。尽管百事缠身、时间紧迫,还是要抽空与同学们相聚,叙往事、问现状。每当有机会回东北母校一定要去看望曾培育他成长的老师和同窗共读的校友们。2010年,为纪念已故刘德民老师在北京“草场地”举办画展时,他亲临赏谒并为之撰写前言,以表对恩师的敬拜恩报。他那满腔情怀充盈着真挚与纯厚,多少年来,一以贯之。心正则品高、品高画亦高。绘画艺术是画家天资、学养、个性、功力的集中反映,正如潘天寿大师所言:“思想开阔的人画亦充实、品格高的人画亦高逸。”春华就是这样一个品格高尚、修为端正、处世淡定自然的好人、好画家、好朋友。春华秋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013年9月中秋于盛京
(作者吴云华,为著名油画家、辽宁画院原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