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圣托里尼岛之二 65×54cm
杜仲 巴黎街景 65×54cm
范迪安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油画面临的主要是两大现实的挑战:一个是信息时代带来的图像的蔓延和泛滥,一个是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文化趋同与相互影响。前者是直接对油画这种传统的绘画形式的挑战,油画的照片化、符号化、概念化在画坛存在的状况不容忽视,在越来越纷繁的图像世界面前,油画如何以自身独特的绘画性、艺术性抵御各种图像的干扰,彰显自身的价值,成为需要中国油画家自觉意识并解决的课题。后者是属于观念层面的文化问题,也即中国油画如何能在20世纪普遍向西方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建立自己的文化取向,特别是基于中国改革时代丰富的生活现实,立足于中国本土实际,借重中国文化的支持,探寻具有中国文化追求的艺术表达。这两个方面看上去是宏观的课题,但每个画家在从事自己的艺术劳作时,实际都逃避不了特定时代提出的共同挑战。
作为油画家,杜仲先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和中国油画面临的挑战,在他极为热爱油画和极为勤奋的艺术精神中,就一直蕴含着对油画当代表达的探索和追求。许多年来,他一是心无旁骛,不追随画坛已有的潮流、风格与样式,坚持走自己的路,在实实在在的大量劳作中积累经验,感悟画理,使风格从自己的笔下逐步清晰起来,变为一种自由表达的语言。另一方面,他长期坚持走向自然,寄情于山水田园风物之间,在与风景的对话中特别是在对自然的体验中寻求表达的方式,在写生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在“写生”中注入创造的意识,从而有了丰厚的积累,也建立起自己坚定的艺术信念。他近年的油画汇集成册,让人在翻阅观赏中感受到一股火热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一种种特色各异的自然风景被他收入画中,呈现出多彩的姿色,而贯穿其中的,是他的艺术情怀,他观察和表现自然的个性方式,也就是有了他鲜明的艺术风格。
我曾经有机会和杜仲结伴于皖南写生,我注意到他属于那种既有朴素心灵、又有热切性情的艺术家,由于他一直笔不离手,养成了敏锐捕捉景象特征的能力,一旦驻立景前,便能迅速动笔,铺排色彩,在密集的用笔中一边塑造形象的细节,一边调整画面结构和色调,作品每有畅快淋漓、一气呵成的效果,让人看了充满感兴的快意。艺术原发于心动,杜仲的作品便是有感而发、即兴而发、心动而发的产物,于此留下了他鲜明而直接的感受。他长期生活在安徽,踏访的印迹从大别山脉到黄山脚下,对皖南皖北的自然地貌、乡野田园、农家生活都有亲切的情感,这些情感在他的画中也自然地流淌出来,表现为温暖的光感、清新的格调和许多生动的形象细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绘画语言的集合,他的作品充满了一种明朗的诗情。
快意与诗情,是我感受杜仲的艺术特征,也是他积累经年自然而成的境界。在忘我的写生热情支持下,他的作品充满了与自然怦然相遇的声响,留下了恣意挥洒的痕迹;在对自然由衷的歌吟中,他的情感流淌于画面空间,外化为多维层次的结构和飘逸的节奏。他在油画语言上的探索似乎也围绕着快意与诗情这两方面,总的基调是表现性的,但更多是写意性的。这些年来,他在用笔上有意识地追求书写性,发挥笔线的优长,用线条塑造形象,表达块面,让线条的交织与组合在画面结构中成为主导语言,也让线条的粗细、长短、流转的趋向产生抽象的节奏,从而使作品具有中国绘画传统暗合相契的意蕴,创造出油画的中国品味和气质。
杜仲的写生足迹远不止皖地,他时常给我发来最新的作品信息,时而西部、时而东海、时而美国、时而欧洲,让我欣赏到他在海内海外不同地方采撷的风景。在他的外国风景写生中,我看到他同样能用写意的笔调也即中国的语言去描绘异域的风景,同样将原本陌生的风景画得充满快意与诗情,这说明他在艺术上已足有实力,自有把握,能够从容地面对踏访的大地与自然,画出当代中国油画的文化精彩。看最近他的旅欧写生作品集锦,杜仲仍以一以贯之的艺术风格、浪漫情怀,诠释了对异国他乡的精神感受和个性解读。我祝他一路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