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著名画家朱彪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圣地·后素—姚景卿姚铸国画精品展寿光举行著名画家朱彪:画家学诗词、书法是一辈子的功课著名画家朱彪:一幅画立意、构图、技法缺一不可著名画家朱彪:到西海固采风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书画家梁旭华的艺术世界:以字入门缘定山水著名画家朱彪:画西北人物是因为小时在那边生长挖掘传统 借古开今—薛永年谈李毅峰的山水画艺术著名画家朱彪:毛笔的运用差别就在毫厘之间著名画家朱彪:我力求在国画中找到其它画种的感觉“荷语—郝跃先个人作品展”在天津空港经济区开展首届“陆俨少奖”中国画展征稿启事中国四大名陶安陶走上恢复性发展之路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12月开展西班牙戈雅版画作品在大连美术馆展出天津美院教授著名画家何延喆80年代山水画课徒稿中国画要敢于面对重大现实问题甲骨文书法邀请展在沪举办 殷商甲骨文研究院成立江南书画艺术馆:古运河畔盛开书画奇葩王友谊篆书艺术大展在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上演著名画家朱彪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著名画家王印强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组图:田娟佳作欣赏·金陵十二钗组图: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作品欣赏高清图: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作品欣赏高清图:第四届民博会绽放艺术之花 天津书画亮点纷呈著名画家珅源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水墨抒情 天津花鸟四家与市民品读传统高清图:市民黄金周到西洋美术馆享受“鱼”文化李毅峰焦墨写泰山图稿欣赏飞机舷窗的惊艳—艺术家霍然高空摄影作品欣赏著名书法家张鹤年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此间·梅江”当代艺术家联展在梅江国际艺术馆开幕视频:“中国梦·翰墨缘”五画院联展在天津展出高清图:“中国梦·翰墨缘”五画院联展在天津博物馆展出
首页 >> 油画 >> 正文

油画中国化百年之争:中国油画天生色弱是否难弥补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10-13 14:45
靳尚谊 《八大山人》
靳尚谊 《八大山人》
罗中立 《山路弯弯》
罗中立 《山路弯弯》
陈丹青 《康巴汉子》
陈丹青 《康巴汉子》

  日前,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油画作品578件,成为历届美展中油画门类规模最大的一次。不过,尽管油画进入中国已逾一百年,所获成果无数,但始终有声音认为:中国油画在色彩和空间感方面,与西方差距明显,且因地理、文化等“基因”问题,后天难以弥补。果真如此吗?且听各路专家条分缕析。

  

  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 龙瑞——

  色彩不丰富制约中国油画发展

  我们都知道,油画进入中国有一百多年时间了,但一直很难取得比较高的成就。可以说,西方人已将油画的特点推到极致,我们却连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色彩、空间感等方面都把握得不太好。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先天不足,这跟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有关系的。

  有一种现象,去过欧洲的人都会感觉到。在欧洲,空气是透明的,视线特别好,云变幻无穷,且很有层次感,而且云彩的颜色非常丰富,受光、背光的色调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大气气流的不同而形成互相折射。大西洋气流向欧洲大陆吹,因此欧洲地区主要是海洋性气候。而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内陆性气候,风是从蒙古、西伯利亚等地方吹过来,到达中国时,风已经很暴烈、不干净了,也就难以把天空颜色的多样性展现出来。

  除了气候不同,东西方文化、人种也不同。中国人整体的形态是比较浑圆的,只有线条,没有明显的凹凸,而西方人的凹凸关系明显,头发、眼睛、皮肤的颜色,都给人强烈的观感和印象。这些先天性条件决定了他们对色彩、空间感的修养和敏感,要比中国人强很多。所以,在西方,色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就像我们的水墨一样,是有根基的,源远流长,甚至意大利人对色彩的认识就和英国人不一样,所以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艺术手法和流派。

  总的说来,中国是一个色彩文化不够丰富的地方,因此人们对色彩的把握总是差强人意,这对整个中国油画的发展,无疑有一定的制约。当然,我们也不必自卑,毕竟油画是舶来品,中国人对水墨的感觉,对线的禅意、思辨和哲学化运用也很厉害,这就是各有所长。

  艺术评论家 石建邦——

  外来油画难以融入中国画家血液

  油画是西方土生土长出来的艺术语言,至今仍然是西方人生活的一部分,对我们而言,是外来的特殊“物种”, 即便发展了一百多年,也还是很外行。这就像我们参加一个西餐高档宴会,大家对一切服装、礼仪本来就很陌生,即使学习得够深入,也仍然会有异样的感觉。

  西方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文化上所获得的影响都与油画息息相关,譬如他们博物馆里布满展厅的大师名作,日常生活里面随处可见的油画装饰,还有色彩丰富、亮丽的自然环境,立体效果强、有厚度的建筑物,都使得他们天然地对油画更敏感。因此,国外的油画家,不管是否知名,都能画得很好。我们到意大利佛罗伦萨街头、广场上看看,那些当地的画师们,水平都很高,比中国很多专业油画家还要厉害。我们在柬埔寨吴哥窟,也看到过一些街头油画家,水准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中国也一样,外来的油画,始终难以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难以表达得很自然。色彩上,中国人还是习惯从墨分五色出发来看待大千世界;空间感上,也一直都是散点透视的观察角度,在“看”和“思”上,我们的语言模式跟西方不一样。因此,油画要达到西方人的水平,尤其是出大师,实在太难了。有的中国油画家,功底也算很好了,但他的作品,一看还是中国式的油画,不是西方人的调子。赵无极几乎是唯一一位被国际艺术界接受的中国油画家,即便如此,西方人仍然认为他的感觉是东方式的,只不过利用了油画这样一种国际语言。

  当然,随着世界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国际化的程度加深,更多的中国人到西方学习,还是有一定“补课”的可能,但要到得心应手的地步,不知还得等多少年。

  艺术评论家 闻松——

  色彩和空间感只是技术不足 油画最终要看精神高度

  虽然中国油画没有西方那么长的历史传统,但油画水平的高低,如果完全以造型、色彩、空间感这些外在的技术性问题上来比较,其实是跑偏了。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最后要看的是作品在文化和精神上所达到的高度。

  民国年间的油画家,像庞薰琹、常书鸿等到西方留学, 还有1949年以后到前苏联留学的油画家,譬如全山石、肖锋等,他们在技法、空间感,乃至色彩的微妙把握上,几乎可以跟西方和前苏联的油画家相媲美。这说明中国人如果想好好学习,在技术性问题上完全能解决好。特别是古典油画,造型、色彩、空间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现在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达到这样的技术高度?难道我们要重现一个西方古典主义的高峰吗?这显然不重要,也没必要。当下,整个世界的文化氛围改变了,现代性的社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自然要改变。因此,油画的传统技法、表现手段虽然可以继续存在,但作为一种主流艺术形态与社会相结合,显示其意义,已经成为历史了。这就有如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现在某些画家在笔墨上并不比古人差,但再怎么画也不过是复制古人。现代人所见到的风景、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对文化的体悟都已在改变,艺术也不能不改变。

  当然,油画的造型、内在结构关系、色彩关系、体量感,这些基本的要素,仍然是作品的重要支撑。当代油画家不少在色彩、空间感上做得还不太好,确实也是事实,但这始终不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油画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不是中国油画应该努力的主要方向。

  文化现代性是一个大趋势,中国现在的艺术,无论油画还是其他门类,大多对此认识不够,一味纠结于技术上或主题思想上,只展现其功能化的作用,或者被资本干预控制,这对真正的艺术自律反而是有害的,也是油画界应该摆脱和抵制的。

  

  收藏家 郭庆祥——

  中国绘画史上也创造过非凡色彩

  色彩、空间,在我看来本身是没有属性的,东西方各有自己的认知和建树。只要路子正,中国画家对色彩的运用、对空间的营造还是很有创造力的。

  我们先来大略回顾一下中国的色彩历史:千百年前的敦煌壁画、富丽堂皇的唐三彩、民间图样纹饰的绚丽多彩……都足以证明中国人在色彩运用上并不逊色。1945年,马蒂斯留下了这样的文字:“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前的画家,特别是东方的画家,把色彩作为一种表达的手段来运用。”直到五代、两宋时期,色彩在中国绘画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宋以后,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并成为主流,画家们更关注水墨韵味的表现,“墨分五色”其实也是中国绘画在色彩上的巨大贡献。

  西方绘画在印象派之前的古典主义时期,其绘画的主流色调偏褐色,我们可以通俗地称之为“酱油色调”,这种用色格局沿用了数百年,而他们的画面颜色真正丰富而响亮起来也是在印象派绘画出现之后。西方绘画的空间感来自于透视学,这种以人的视觉点为主导的透视关系产生于15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影响到现在。其实,在画面空间营造上,中国绘画更具有艺术表现性并且更加自由。

  油画技术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实际上有数百年历史了,但真正系统引入中国也就一百年左右。一百年前的西方正在进行一场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艺术创作突出艺术个性和艺术表现,倡导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我们知道的如吴大羽、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都是那时赴欧留学归来的学子,每个人带回来的艺术见解都不一样。徐悲鸿带回来的就是刚才我所说的“酱油色调”的色彩理论;而吴大羽带回来的是当时最前卫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想,所以,他回来之后的色彩创作,林风眠称之“具有宏伟的创造力”,是“非凡的色彩画家”。今天来看,他作品中的色彩感也是世界一流的。再看吴大羽亲自培养出的学生们,如赵无极、张功慤、吴冠中、丁天缺等,哪一个作品的色彩不是亮堂堂的?

  今天,中国油画存在的问题,倒是跟美术教育有关。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体系是从徐悲鸿那条线上发展来的,上世纪50年代以后,又引进了前苏联的写实技术体系。从此,中国大地的美术创作突出主题性情节,在色彩上主要采用了灰调子,成为了当时主流的画风,并一直影响到今天。可以说,中国现在的油画家大都是从苏式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各大院校中真正对欧洲印象主义色彩有研究的也找不出几个,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色彩运用、空间营造也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才造成了中国油画一定程度的“贫血”。

  油画家 王华祥——

  缺陷有迹可循 迟早迎刃而解

  我认为,强调中国人的色彩、空间感天生不如人家,这种说法貌似专业,其实很荒谬,表现出我们对空间、色彩的无知——只是粗糙地了解绘画的历史,不能够真正进入到空间、色彩的核心地带,探求其起因,由此产生一种误读,且满足于不求甚解。

  中国当代油画在色彩、空间感上还有所欠缺,画面比较平面、单薄,的确是事实,地理环境等差异也是事实,中国人对色彩的感觉走向精致、高雅、单色,跟民族性格有关系,这也不可否认,但这些表象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刻的根源。我们都知道,西方古典油画,其实大部分是在室内创作,过去的房子都很阴暗,只有窗户一个光源。油画的光感、阴影、衬托、明暗,实际上都是一种视觉经验。就整个油画发展来看,从文艺复兴的15世纪到19世纪,这最辉煌的四五百年,那些漂亮的色彩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从自然界捕捉的。在平面上构架空间感,也是15世纪明暗法、透视学产生后,才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另外,过去都是用水、蛋清等作为稀释剂,当油出现以后,作画速度才可以放慢,干燥时间比较长,这样就有了反复描绘的可能。可见,科学的发展也推动着西方油画的前行。

  上世纪80年代,靳尚谊先生倡导新古典主义,把欧洲地道的技法带入中国,出现了超级写实的油画。但中国的油画为何至今仍在空间感、色彩上存在问题?这其实跟中国人停留于表面、急于求成的心态有关。我们太难去深入研究一种东西了,更别说前仆后继、一代一代地做下去。我们的画家,常常在到达中级技术层面后就停滞不前了,被社会、被环境推到别的地方去了,而能坚持下去的画家也缺乏欧洲画家那一种纯粹、执着的形而上的追求。

  事实上,无论是油画的色彩还是空间感,都有规律可循。此前,一位画家进入色彩学,通常是通过库尔贝观察、委拉斯凯兹观察等途径去学习,当他们想画出这种效果时,就会感到气馁,觉得那是别人的文化,深不可测;而我们通过对色彩的研究,已经发现历史上所有绘画色彩背后的规律,也就是色彩秩序。因此可以还原出印象派、现代派乃至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种种色彩。只是在具体实践上还没有到达最高峰,但未来几年完全可能出现这样的作品。空间感同样也是一种语言,语言就有词汇、语法,只要组装合适,自然就会产生空间感。

  可见,中国油画家在色彩、空间感上是完全有能力解决的,而且能解决得非常好。(江粤军 吴聿立)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易安
>>相关新闻
• “荷语—郝跃先个人作品展”在天津空港经济区开展
• 中国画要敢于面对重大现实问题
• 当代中国历史画:我这样画你到底对不对?
• 朝鲜油画市场升温 质优价廉备受青睐
• 侯宝川——大凉山的描绘者 凉山风景的守望者
• 马克·夏加尔:他的画板只有爱的色彩
• 第三届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将于12月开幕
• 91岁版画家赵延年先生10月23日因病去世
• 用笔触勾勒土地的质感——张绍杰个展将亮相798
• “美丽家园”油画家申树斌个展亮相新加坡
• 全国美展雕塑展面面观:一次雕塑展让一座城市沸腾
• 海派艺术巨头王元鼎陈巨源齐亮相LOHAS艺术博览节
• 墨西哥国宝级艺术家迭戈·里维拉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 何多苓:重要的不是艺术,是感受
• 从全国美展看艺术品收藏
• 光景常新:唐寅油画展北京798圣之空间展出
• 看全国美展 感受天津魅力
• 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今落幕 津城期待艺术盛宴
• 入选全国美展雕塑展 四川雕塑家用“苦”迷倒世人
• 丁正献百年诞辰:用刻刀记录了大时代的波澜
  • 全国美展作品征选暨天津美展征稿 全国美展作品征选暨天津美展征稿
  • 天津人美建社60周年职工书画展 天津人美建社60周年职工书画展
  • 阚传好山水画作品巡展首站在津展出 阚传好山水画作品巡展首站在津展出
  • 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成立 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成立
  • 李澜《工笔骏马创作技法》欣赏 李澜《工笔骏马创作技法》欣赏
  • 集印为诗—书法篆刻展在津开展 集印为诗—书法篆刻展在津开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