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冯法祀未竟之作《远望泰山南天门》首次展出,观众在这幅作品前驻足欣赏。
五年前,徐悲鸿的大弟子冯法祀攥着油画笔离开了人世;五年后的今天,“冯法祀百年诞辰专题展——冯法祀的‘开山途’”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冯法祀临终前的未竟之作《远望泰山南天门》首次与观众见面。
与通常贯穿艺术家一生的回顾展不同,此次展览聚焦于上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正是冯法祀现实主义创作的两个最重要时段。“展览的主题‘开山途’一语双关,既是对冯法祀一生开掘现实主义这座大山的象征,也是对其代表作《开山》创作实践过程的概括。”策展人、央美美术馆典藏部郭红梅博士介绍说。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开山》《捉虱子》两幅油画的不同版本,以及40余件创作手稿。一件件手稿中,或蹲坐、或站立的人物形象,无一不是骨瘦如柴。“这两件画作分别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战争前线与后方,那时是抗战的特殊历史时期,画家们都采用‘急行军’似的画法,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手稿,其实很多在当时就是成型的画作,只是后来画家又依据‘速成稿’重新进行了更为精细的创作。”郭红梅解释说。
展览现场,冯法祀的儿子冯世光看到《苏州甪直古镇》系列画作很是动情:“父亲临终前还在同时绘制好几幅画,包括这个‘甪直’系列和《远望泰山南天门》。我记得很清楚,临终前一天天气很热,他起床后还提起画笔细细描绘这几张画,没想到第二天就与世长辞了。”
父亲去世后,冯世光特意在他手中放了三支油画笔。如今,冯法祀已经去世五年,冯世光将《苏州甪直古镇》系列画作和父亲从未展出的《远望泰山南天门》一并展出,他说:“希望借此表达对父亲的追思之情,也传递对老一辈艺术家们‘活到老画到老’精神的敬佩之情。”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1月8日。
与这个展览几乎同期开放的,还有三场涵盖经典与当代的重点展览。“曾经的永远——孙滋溪艺术生活轨迹”展览,展示了经典画作《天安门前》作者孙滋溪不同年代的创作轨迹。“德国:艺术之域”,则为观众呈现了出自15位艺术家之手的44件当代作品。值得一提的还有上周日开幕的“时代的焊饰”展览,来自捷克的艺术家费德里克·迪亚兹,直接把街头的自行车修理摊搬进了美术馆,令人大开眼界。(杨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