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蜜月归来,佟丽娅陈思成海岛婚礼……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大溪地(Tahiti,也称塔希提岛)之所以如此浪漫吸引,不得不感谢一个人——法国画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1891年,差不多也是现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厌倦了巴黎生活的高更从马赛出发,独自一人来岛上,像当地土著居民一样赤足裸身,布衣素食。在这里他收获了瓦伊图阿公主的恋情,后来又娶了毛利女孩苔拉。
最近,全世界13个国家50件高更的绘画和雕塑作品都聚集到了瑞士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Fondation Beyeler),这里正在进行全球10年来最大规模的高更回顾展,光筹备工作就长达6年。作品主要集中在1891年到1893年期间高更在塔希提岛上的创作。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性感原始的女性肉体,还有他给作品取的古怪名字。比如《你何时出嫁》,这件作品在上个月以3亿美元(1.97亿英镑)被卡塔尔博物馆收购,一举成为“当今世界最贵艺术品”,也被中国网友调侃为最“接地气”的名画。
如果你仔细留意,会发现,其实高更作品中像这样的“对话体”取名还有不少。相比较之下,同样是作为“后印象派”代表的梵·高和塞尚,取名就相对省事很多,也远不如高更来得浪漫,比如爱画苹果的塞尚,作品名通常是直截了当《苹果》,或是《静物苹果篮子》。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沈语冰教授说,高更取名浪漫,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艺术受19世纪下半叶象征主义观念驱使,不满足于印象主义绘画,色彩更浓重,轮廓也更大胆,会有些文学色彩在里面,像诗歌一样。
“高更其实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他的取名很多都是偶发奇想”,在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石炯看来,解读他的作品以及这些取名的背后,先要了解他的传奇故事。
【旷工组】
代表作:《无心工作》《月亮与地球》《精灵在看》
股票经纪人干腻了去小岛隐居
提到高更,一定绕不开他的朋友梵·高。1888年10月的一天,梵·高在十来平方米的房间里来回踱步,等待高更。几个月前,为了迎接这个比他大5岁的知己到来,他花了将近400法郎,专门布置了这栋“黄房子”。
高更在那里跟梵·高讲述自己的身世。他的父亲是新闻记者,外祖母曾经是一位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蔑视传统,个性倔强,信仰神秘主义,高更简直就是她的翻版。
1896年,高更创作了油画《无心工作》,这真是他人生经历最佳的写照。一开始,他在巴黎一家证券交易所工作,娶妻生子,生活规矩平淡。他很有经济头脑,还当过一阵子的艺术品代理商,但很快又坚持不下去,直到认识了法国印象派大师毕沙罗。一直无心工作的股票经纪人,发现自己居然还有画画的天赋,野蛮意识开始萌动了,迅速投入到艺术的行列中。
作家毛姆以高更为原型,写出畅销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书中那个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就是个始终缺乏生活激情的家伙,直到他决定抛弃文明生活,到大溪地岛上追求“艺术”才变得有活力起来。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代表现实。
高更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月亮。他说过一句很哲学的话:“你必须记得我有两种气质,印第安人和敏感的人,后面的那个人已经消失了,因此印第安人才能坚决地往前走去。”
【情感组】
代表作:《你何时出嫁》《什么?你嫉妒吗》《置身于爱你应幸福》
自己想婚
就画了一幅催婚的画
从巴黎来到大溪地的高更被原始风土迷住了,尤其是那些善良的土著女人。与欧洲那些金发碧眼的美女不同,大溪地的女人强壮、高大,在阳光下跟男人一样劳作,显示出一种模糊了性别的健康美,这令高更目眩神迷。他邀请邻居的女人做他画中的模特,邻居很兴奋,以自己没有装扮为由,匆忙跑回家里去涂抹了粉,戴上装饰,高更却觉得这些破坏了他想要的天然美感。
在大溪地,高更度过了一段远离尘世的快活日子。因为13岁的毛利女孩苔拉,他更是找到创作激情和灵感,进入了创作高峰。遇到高更的那天,苔拉穿着近乎透明的玫瑰色薄棉布衣,可以清楚看到她古铜色的肩膀和手臂……后来,她成了高更的妻子,要知道,那时候高更的年纪足以当她父亲。
他从妻子的同胞中了解到许多当地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习俗,画了一系列色泽鲜明的作品,虽然画面看上去都是差不多模样的大溪地女人,但因为有了不同的题目,像是只有苔拉才听得懂的情话,这是高更式的浪漫。比如1892年创作《你何时出嫁》时,54岁的高更刚刚遇上苔拉没多久,就急着催婚。同年,他还画了一幅,也是两个原始的赤身女子,笑容娇憨,他给作品取名《什么?你嫉妒吗》,真是个内心戏丰富的老头。
【哲学组】
代表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后来的困顿遭遇让他回望人生
虽然岛上有山有水,但是没有钱,无奈之下,高更只好再次回到巴黎,带回60多幅作品。在欧洲人看来,这些作品看起来非常粗野和原始,但高更对自己被称为“野蛮人”很自豪,连他的色彩和素描法也是“野蛮的”。
很快他又厌倦了都市生活,1895年,他再一次来到大溪地,重新开始寻求简朴生活。对高更来说,艺术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华而不实,欧洲文明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知识削弱了感情的力量。
不过,后来他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加上得知自己最爱的小女儿死亡的噩耗,他觉得自己的热带天堂梦想彻底破灭,心灰意冷,于是服毒自杀,想彻底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自杀未遂。这次事件后,高更性情大变,创作了《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的巨幅油画。画完这幅画不久,他移居马克萨斯群岛法都伊瓦,在1903年5月1日辞世。
这幅画是他以最大热情完成的哲理性作品,表现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画中的形象、色彩和构图看上去很像神话传说,并且富有异国情调的意境。高更把自己当作土著人,对自己在大溪地岛上多年生活经验的综述,也是献给自己的墓志铭。(作者 余夕雯)
保罗·高更的大型个展
时间:即日起至6月28日
地点:瑞士贝耶勒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