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众所周知,国家图书馆是收藏和对外借阅书籍的地方,如果说,国图还收藏有油画,人们就一定会奇怪了!这是一幅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所画的油画《傅增湘》,为什么国图会有这样一幅油画呢?这就要先从傅增湘先生说起。
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现当代著名藏书家。他就是目前担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古代书画和古玉鉴定家、古籍版本与中国古代建筑专家傅熹年先生的祖父。
傅增湘祖籍是四川江安县人,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进士,后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1917年12月至“五四”运动前,傅增湘曾入北洋政府内阁任教育总长。1919年五四运动,学生上街游行,北洋政府抓了张国焘和陈独秀。随后,傅增湘登报表明态度:支持学生运动,并宣布辞去教育总长一职。
傅增湘任教育总长时,徐悲鸿正在努力争取公费出国学习绘画艺术。为争取公费留法,在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推荐下,徐悲鸿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访了傅增湘。傅增湘与徐悲鸿两人本不相识,傅增湘看了徐的作品后,大加欣赏,傅增湘答应等有留法名额可以给徐悲鸿。可是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国留学名额暂停。后来,勉强产生的第一批留法公费名单公布了,里边却没有徐悲鸿的名字,原来名额是被别人所挤占。傅增湘得知后气愤无比,徐悲鸿也认为自己受了愚弄,写信给傅增湘询问此事,傅增湘安慰徐悲鸿等第二批名单时再想办法。
终于在1918年底,第二批公费留法名单公布,徐悲鸿榜上有名。徐悲鸿本以为第一次名额被权势挤占,又误解过傅先生,肯定再无希望,名单公布后才明白傅增湘的苦心一片。
徐悲鸿即刻回上海准备启程。
1919年3月,徐悲鸿怀着向西方学习艺术,以复兴中国美术为己任的决心,从上海乘船启程赴法,开始了他艺术生涯中转折性的阶段。当徐悲鸿终于登上轮船,心中最感念的一个人,就是傅增湘。他知道,如果没有傅增湘的鼎力相助,自己公费赴法之事将遥不可及。
1927年,徐悲鸿学成回国。后来,徐悲鸿每次到北平,必会去拜访傅老先生。
1933年,徐悲鸿赴欧洲举办中国现代绘画巡回大展,前后经历一年多时间,作为一个勤奋的画家,他随身携带着作画工具,一路不放弃作画学习的机会。他不知疲劳地回到北平,就抓紧时间为自己的恩人傅增湘先生作像,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
徐悲鸿为傅增湘先生画肖像是在1935年2月即春节期间,当时徐悲鸿结束苏联最后一站的画展归国,途经西伯利亚,再穿过东北三省抵北平。他特地专门来为傅增湘先生作像。
傅增湘在日记中记下了有关徐悲鸿为他画像的过程,现节录于下:
“二十九日,下午徐悲鸿来谈至5点乃去,此人新周历法、德、意、俄诸国开画展,颇轰动。
欲为余写小像,约定新正初二、三、四日下午来。
除夕,2点后徐悲鸿来为写炭笔小像,薄暮乃成,神采极似,因作诗一首赠之。
初二,午后徐悲鸿来画像,薄暮乃去。
初三,下午悲鸿来对写,近暮乃罢。夜宴徐君于园中,约(蒋)梦麟、(胡)适之同饮10时乃散。
初四,悲鸿来画像,暮乃去。
初五,徐悲鸿来画像,一时许,脱稿。”
辞去公职后,傅增湘一直致力于版本目录学研究和古籍校书,曾担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他以图书收藏和研究为乐,傅增湘一生收藏宋金刻本一百五十种,四千六百余卷;元刻本善本数十种,三千七百余卷;明清精刻本、抄本、校本更多,总数达二十万卷以上。
1946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接北平国立艺专校长之职,每年春节,必携廖静文去傅家贺节,一次买了鸭子前往,傅增湘先生高兴地说正想吃鸭子了。而傅夫人则对廖静文说:“傅先生不知送出国去多少人,只有悲鸿不忘先生之情。”
1949年,傅增湘病逝。依照其生前的依嘱,他的长子,中国古玉专家,红山玉猪龙的发现者傅忠谟先生,于1950年,将傅增湘的大部分藏书等收藏品不求回报,捐给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北京图书馆;同时一道捐出的就有这幅徐悲鸿的油画《傅增湘》。
今天,珍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这幅徐悲鸿为傅增湘画的肖像,表达了傅增湘与徐悲鸿互相惺惺相惜,知遇感恩的一段往事。画中的傅增湘面庞清瘦,身着长衫,手执的书卷、身旁堆积的书籍,不仅彰显着老人的书生本色,更暗示着老人与书的不解之缘。(作者 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