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说起抗战题材的创作或记录重大史实的作品时,人们脑海中不难展现出一幅幅巨作,细腻入微的描写记录着一段段过往的画面,如电影镜头般展现。而当我们站在王还霆的作品前面时,这战争的场面和宏大的气场,让尽管已经提前有了心理印象的我们,仍然被打动和震撼了。
面积并不大的工作室里面,两组巨幅的抗战题材作品,基本上占据了所有视线能触及的范围,这样的占据不是因为画作的尺寸,而是因为气场。代入感极强地将我们拉入画作中,感受着战争、伤痛、英勇,甚至人性。这很难与站在面前的这位朴素、踏实、稳重、亲和的王还霆先生结合到一起。
王还霆
留学日本的经历让他深入研究日本文化,去了解战争背后的日本有怎样的民族特征。而游学国外的游子也将对祖国的惦念与骄傲之情,一点点地从骨子里释放到画作上。长达五年的创作周期和十几年不间断地搜集资料与整理史实,仿佛让战争在画布上又一次打响。而这创作过程本身就像一场与自己的战争,每处细节的刻画与把握将王还霆扎实的创作功底展露详尽。同时中国画与油画的技法基础又让作品的细节与构图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将中国画画法融入到创作中,将中国围棋的布局融入到画作的构图中去,将每一位画作中呈现的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衣着都精准地表达出来。站在画作前,仿佛听到阵阵厮杀。一部画作,像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他将自己多年总结、搜集、积累的历史资料和创作素材,在一部作品中集中表达。其实他只是想告诉我们,如此沉重的历史,不能也不会被忘记。
王还霆先生坚持九年的时间,每天凌晨一点钟起床开始自己的创作,他说因为黑夜的安静和不被打扰让他沉浸于自我创作的空间里。也许他是在与画布上的每一个人物去对话,在画布上的每一个场景中去感受。所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两幅抗战题材的作品,那么深入地刻画着每一个战士和将领。每一个族群的服装,每一个人物的表情,每一个动作的场景还原。处处细节都有故事,处处都有艺术家英雄主义情结的体现。他说他的英雄主义情结从很小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气场也支持着他将自己的英雄梦展示在画布上。我想过,也许,累生累世的轮回中,他就曾经在那战场上厮杀过。
曾经有一位日本友人站在王还霆先生这幅巨作前深深被触动。他说他在外国人的画布上看到了自己民族真实的样子。王还霆的作品就是这样打破了现实中的不和谐,将人们还原到曾经的历史场景中去。中华民族这个在世界史上傲娇的民族,经历过沧桑和屈辱,那些沉重的画面中,纪念着每一个奋斗过的人。
王还霆先生就是如此执着地,将自己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豪情,经年累月地付诸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他玩笑说,自己不畏惧死亡。对于他的艺术创作,他的不畏惧将他一步步推向自己创作的顶端去。
他们眼中的王还霆
何大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万卷藏书宜读,十年种木长青
画家王还霆从日本回国后潜心读书作画,在短短的几年中创作了近300幅油画作品,并在广州、北京、哈尔滨等地举办了个人画展,说他是美术界的拼命三郎一点不为过。
王还霆自幼热爱绘画,儿时在少年宫美术班学习,16岁经历了上山下乡的洗礼。返城后考入哈尔滨工农教育学院绘画专业,师从于李秀实先生。毕业后东渡日本研习日本绘画、漆画、雕刻、岩绘、沉金、散金技术,并且融入中国画传统技法,创作出了一批属于画家自己的表现风格,画风淳朴自然,色彩厚重,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法国印象派的斑斓色彩,又有中国画、日本画的传神技法,放佛构成了色彩缤纷的世界,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作者对世界文化的兼容并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人性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从他的作品中使人领悟到画外的一种境界,一颗平常心,潜心创作,谦虚诚恳,不断学习,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完善艺术家自身,完善自己的作品!
由衷地祝愿,王还霆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至臻至酌再写新篇。
李秀实,著名风景油画家。历任中华美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探索出“墨骨油画”艺术语言模式。王还霆恩师。
王还霆是个执着地热爱生活,热爱家乡黑土地的画家。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本人的精气神。
王还霆曾受过名师指导,有着良好的基础。较深入地研究了中国传统绘画,印象派色彩并且留学日本,系统地研修了日本绘画、漆画、木雕工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用执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去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他的画充满厚重与自然、宁静而不失激情。
王还霆,一个海外游子,终于回到故乡的怀抱,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为了表达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他用大量的时间创作了一批油画作品展现给我们。他的作品倾注了作者对绘画事业的挚爱,从他的作品中能读到一个男子汉儿时的梦想、回归的喜悦和对未来的追求。他在日本期间,对日本的绘画特别是油画做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然后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当中,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新的画风,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情调。他作品独具一格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从木雕和油画中吸取了许多“养分”。他作画态度非常认真,他对木雕和木雕刀具,以及漆画工艺刻苦地钻研了十年。他在木雕的初粗加工过程中从不使用电动工具或机械加工,完全手工打造,目的是为不损伤木料的分子结构。在木料的精加工阶段,他从不使用砂纸打磨,这样做不是为了可以避免表面处理时不落入俗套,而是彻底保住木料表层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光洁度。为了保住木料纤维的色泽,他再刀刃的制作和研磨砥砺上达到了十万分之一至百万分之一的误差,只有达到这一精度才会出现“刀无痕”的精彩木雕作品。
他认真地研习了汉、唐、宋、元和明时期的漆画、贴金、雕漆、沉金、散金技术,融入中国工笔,日本岩绘、莳绘的技法。他力图把油画、木雕、漆画融为一炉地发展再分别完善。
从他的作品中,使人领悟到画家作品以外的一种精神所在。在当今的社会尽管有许多人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可王还霆却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安心创作,能够谦虚诚恳地向别人请教;向别人学习,能够认真敬业、坚持不懈努力工作。这不正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所应该具备的品格和境界吗!
王还霆具备这些东西与他自幼就受到严父慈母的良好教育,与他青少年时期受到名师指导,与他曾经经历当年上山下乡受到北大荒的风雪洗礼,与他十几年在国外的技术磨练和艺术实践是分不开的。看来艺术家在完成、完善自己的作品的同时也完成、完善了艺术家自身!
我由衷地祝愿,王还霆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创辉煌!
冉伟严:时光如此,最好——王还霆作品欣赏
时光流逝抓不住,总是一种遗憾,而我们又总是贪心,奢求留住时光、弥补遗憾--大约由此,艺术开始散发光芒。看王还霆的油画作品,感觉这正是那些流走的、我们又心心念念不肯舍掉的好时光。
画面是固定的,静止的;时光是移动的,变化的。怎么可能在固定静止的形态里看到移动和变化?但王还霆的作品能让人看到这种可能。
王还霆是中国写实油画中很有潜力的艺术家之一,曾师从中国当代著名写实油画大家李秀实;1988年东渡日本,为日本画家东山魁夷作了两年助手,广泛涉猎日本绘画、雕刻、漆画、岩绘、沉金、散金技术并深入研究。从日本回国后潜心读书作画,在短短的几年中创作了近300幅油画作品,多次获得各类奖励,并在广州、北京、哈尔滨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被人们称为美术界的“拼命三郎”。
有历练才有精彩,历练愈多收获愈丰。幼时即对绘画非常热爱,在少年宫拿起画笔;青少年时期经历上山下乡的洗礼,仍不舍对艺术的追求;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农教育学院绘画专业,曾受到恩师李秀实的言传身教;几年后东渡日本,百般修炼。最终能够对古典油画语言的准确把握,在造型能力上得心应手,为自己在个性创作上赢得了充分的表达空间,运用写实的手法,尽情表现东方国度的韵致。
每一位油画家一定是有色彩偏好的,因为内心的认同,运用色彩调和到一定程度似乎也带上了画家的个性符号,从而使画面色彩协调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位成长于白山黑水的画家,内心定是充满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热爱,更准确一点说是偏爱。他偏爱冰雪和冰雪覆盖之下的道路、草木、房屋;偏爱土地和土地之上的森林、旷野、河流;偏爱生存于这片土地的生命。所以,他的画,是将这些“偏爱”自然和谐地相处在一起,将东北深处的生命色彩不断调和,再从画面上“生长”出来。冰雪的白不是一种,树木的绿各有层次,土地房屋的各种深黄浅白,河水流淌的碎金掩翠,都极富饱和度和丰富性,一切的生动又在这色彩的调和里。尤其是用冰雪的纯净气质与大地的苍茫气韵互为补充,用泥瓦色与树皮色冷暖对比映衬,用牛马羊的跃动与远山的空灵相互关照,构成整个画面的天然色彩,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形成“可观可游可居”的自然意境,具有十分浓郁的大东北气息。
广袤无垠的土地,赋予了画家壮阔的气质;对欧洲古典油画和日本绘画的学习研究,又让细腻雅致深入骨髓。造型精准构图精致却又不失浩荡大气。他画羊,长毛细绒都清晰可辨,眼神里的温顺直觉可感,但柴堆、柴堆上的积雪,以及雪天一色的苍茫,一下子赋予了画面旷远的意境。他画马,马飞奔时肌肉的凹凸、四蹄蹬踏跃跳的律动、风吹马鬃的飞扬,甚至冬天里鼻孔正呼出的热气,都一一呈现,而马所处环境的渲染,又将视线拉得很远,以青白色的河岸树或者黄土茅舍,完成一个壮阔的篇章。即使画鸡、鸭、鹅,翎毛根根可数也绝不小气拘泥,总是有天然的大气。 同样是画河流、房屋,一样具有浓郁的地域属性。有水的韵味但不同于江南,水上的船只、水流的湍急、水岸的树木,都于细腻中展现磅礴气象;有居所的安闲,却非白瓦粉墙的婉约,更多了古朴、厚重、沉稳,是东北乡村厚实的风情。
正是这样的细腻雅致与壮观开阔的有机融合,让他的画,近可观,远可赏,细品有味,远观有格,很近也很远,于品味之中打开了想象力。
王还霆还有一批人物、静物创作,其写实功力更可凸显。一是人物造型坚实厚重,具有雕塑一样的质感与量感;二是每一个人物都在诉说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故事,老人坚毅和从容背后的岁月,年轻女孩子或纯朴或时尚背后的风华,中年男子负累中的磨砺,都能通过画家准确的刻画得以到位的表现。
尤其是他于近期完成的巨幅油画,其厚重感和生动性令人动容、震撼。一幅是《台州大捷》(9.5mx3m),另一幅是《巧战大冰砬》(4.5mx2m)。可谓煌煌大著。面对历史题材的绘画创作,首先应该清楚一个基本概念,即什么是历史?马克思精彩地说:“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而卡尔o波尔在《历史有意义吗? 》中也说:“那些被遗忘的无名的个人生活,他们的哀乐,他们的苦难与死亡,这些才是历代人类经验的真正内容”。王还霆应该是懂得这样的一种历史构成,并且直面“人”,以他的领悟、见解,捕捉、挖掘、塑造着一个个人组成群像,由此完成对历史的一种把握。
有“拼命三郞”之称的王还霆,这一次更是刻苦精益求精。用他饱含深情与深刻思考的笔触,回顾和吟诵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历史。《台州大捷》恰似一组组恢宏的雕塑群像,他利用海岸的地形和岩石的矗立,仿佛将雕塑群像置于雄伟的殿堂。一方面突出戚继光这位知名英雄人物的统帅和引领性,但又着墨更多的普通民众,共同组织到一个历史空间--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那就是对历史进程中的普通民众,给予了同等的英雄身份。鲜红的旗帜、蓝色的海洋、暗色调的人物群体,借助明暗对比、色调冲突,构成无限深远而又可以感触的时空映照,描绘出历史的纵深感,渲染出超越时代的精神体验。450年前的历史场景成为凝固的史诗,在宏大而律动的场景中,人物鲜活,壮烈、坚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得以彰显。
同样是英雄史诗,《巧战大冰砬》选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在东北深山密林中,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雪域深山中的冰雪丛林,是艰苦斗争环境的真实写照,更是英雄部队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品格象征。从画面里似乎可以听到战马嘶吼,似乎正与战士一起搏杀,仰视烈烈红旗飘扬。
一个对历史负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一个对社会进程有感知有体悟的艺术家,从来都是严肃庄重地为山川、为人物、为历史写照,更是自己心灵的真实映像。
油画至今,种种探索,每一位画家都在突围。王还霆能在古典油画语言和准确的造型能力基础之上,探索具有自己语言特质的创作风格,实属不易。在写实与准确的表达之上,于创作中融入东方情怀,将与生俱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融入其中,将对民族兴衰的思考担当融入其中,多了诗性,有了境界,多了沉潜。仿佛能够挽留时光,能够在历史的长河里钩沉,抑或帮助观者思考,打开想象,于欣赏和品味中,捕捉到属于时光、属于心灵的感悟。
时光能够如此,已是最好。
纪念抗战胜利主题创作作品赏析
《巧战大冰砬》 450cmX200cm
一九三三年十月,抗联第三军赵尚志与李启东等六人成立了珠河反日游击队。横扫八百里!赵尚志带领贰百人从松花江北岸汤原出发沿江直下,大小战斗贰百余次,横扫关东军的钱柜、金矿等70余处,战斗持续两个月,队伍从二百人发展到了一千六百余人!
油画《巧战大冰砬》表现的是:赵尚志将军率领抗联战士在汤原大青山地区与日寇讨伐队周旋,引诱日寇攻击大冰砬子。由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装备和人数都远逊于日寇的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掩体里巧战三天,最后又从容地突围!这场战斗日军阵亡203人,而抗联战士仅有五人受伤。沉重地抗击与冰天雪地煎熬大量的歼敌使日寇锐气严重受挫!当时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为纪念抗日战争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创作了这幅《巧战大冰砬》巨幅油画(长4米半,高2米)。
台州大捷
《台州大捷》 950cmX300cm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生于山东济宁,字元敬号南塘,明代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嘉靖四十四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间,倭寇万余人大举进犯浙江,船只数百艘,先后在台州东北的象山、奉化、宁海等地登陆,企图诱明军出台州(今浙江)而后乘虚而入。明朝军队参将戚继光出台州了,遂兵分三路,由健跳桃渚,新河三方向进犯台州。戚继光得知新河情况危急,遂令唐先臣率军赴新河抗击!自率军赴宁海歼灭入侵的倭寇。之后亦迅速回师增援新河,行至宁海西南时得知新河告捷!唯桃渚路倭寇正向台州府城逼进,遂督军火速回府,明军进至花街,遇倭寇大队人马,戚继光指挥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歼灭!然后挥师北进歼灭入侵健跳的倭寇。前后一个月,九战九捷!史称“台州大捷”,火烧死一千多人,溺水二千人,斩首二千多人,共毙敌五千余众,投降不足十人。
并最后在海边截住妄图从海上逃跑的倭寇主力!
从2009年开始着手创作巨幅油画《戚继光台州大捷》长九米半,高三米,二百多人在画中厮杀!历经五年于2014年12月终于完成。为纪念抗日战争,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献上我的作品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一点点贡献,近一点匹夫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