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岁月”—邓家驹美术作品暨文献展开幕式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画院主办,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美术馆协办的“岁月”—邓家驹美术作品暨文献展于9月10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主要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更好地树立、挖掘和传承天津画院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历程、艺术财富和精神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推进天津市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鸿友,原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王永德,原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潘世勋,著名画家司徒乔先生的女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司徒双,市文联党组书记寇士恺,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游庆波,天津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万镜明,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建会,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曹德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毅峰,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画院离休画家吴燃,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霍春阳,原天津画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峰,原天津画院党组书记陈英杰,原天津画院副院长邓家驹等出席了画展开幕式。开幕式由天津画院党组书记张桂元主持。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为展览发来贺电。他在贺电中说,邓家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在艺术实践、教学研究、传承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影响广泛。在65年的艺术生涯中,邓家驹先生始终专注于发展繁荣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关注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动,行走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勤于创作,力作频出,成果斐然。同时,邓家驹先生以写实主义观念和创作方法,丰厚的知识积淀教书育人,数十载辛勤耕耘,桃李遍布,学生中名家辈出,广受赞誉。
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说,邓家驹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因为历史的原因,他在早年并没有机会去直接研习和观摩西方油画的那些经典之作,但这并没有阻挡住邓家驹先生对于油画艺术的精准把握与深刻领悟,而是使他在坚持现实主义油画创作道路上走出了他自己的一条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之路。他的名作《漕运图》具有史诗般的壮阔与恢弘,与其姐妹篇《皇会图》共同标志着他油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一系列的历史画创作具有恒久的价值与艺术魅力。并且他还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人物肖像、静物、风景等作品。邓家驹先生又是一位在不同领域的探索者,他的水彩画、水墨画、连环画、年画等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说,邓家驹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凝结着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对艺术的坚守与赤诚令我们景仰。他所追求的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虽然在当今社会受到质疑,但其生命力依然顽强,与现代某些艺术潮流相比较,更加反衬出其价值所在。邓家驹先生的绘画语言、艺术特点、创作理念乃至人生态度都会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今年80岁的邓家驹是新中国培养的一代杰出油画家,天津画院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毕生以创作实践和教学思想推进着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在65年的艺术生涯里,他的人生和艺术与时代紧密相连。50年代,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得到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李斛、侯一民等老师的教诲。基本功深厚扎实,创作实践活跃顽强,技能精进,各个阶段都有优秀作品问世。他的代表作《开学第一天》、《漕运图》、《皇会图》享誉海内外。
此次展览首次呈现了邓家驹先生不同历史时期的研究与创作成果,并且收入了他许多创作手稿、速写、素描等,同时也展出了一些邓家驹先生艺术创作的珍贵文献资料。对于深入地研究邓家驹先生的艺术历程和创作状态显得极为重要,整个展览构成了丰富而绚丽的邓家驹世界,为欣赏他的绘画作品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对于激发大家思考中国油画乃至中国美术的时代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览展出邓家驹从15岁参加工作至今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及文献共200余件,既有封存多年的旧作,也有耄耋之年的新品,既有带着强烈时代特点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油画,也有近年中西合璧的新彩墨画、油画。如:初入中央美院的街头速写《北京老前门火车站》、《武汉长江大桥工地》、1958年“大跃进”期间的《河北徐水县农民大食堂》、带有魔幻色彩的连环画《山妖的官寨》,以及他的成名作《开学第一天》。天津河北艺师工作期间,教学繁忙,仍绘出大型素描作品《粮帅来了》、《到敌人后方去》等,都不曾与观众见过面。这次展出的大型油画《红军万岁》附有小型色稿,保留了他的原作特色。“文化大革命”中期,在红太阳展览馆所绘革命斗争的反帝题材《大沽口炮台》、《蓟县暴动》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改革开放伊始,人过中年的画家犹如新生,爆发出强烈的创作激情,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新作《青年周恩来与他的老师松本龟次郎》、《漕运图》、《太行秋》。80年代末期,画家出国深造,带回的巴黎街头写生油画《勃亥多小街》、《玛丽桥》、《彩色屋顶》又是一番新意。90年代,接近退休年龄的邓家驹,仍坚持深入生活,油画写生与素描速写是他长期坚持不懈的创作方法与基础,由于长年坚持学习与吸收,使他晚期作品的色彩更加饱满、抒情、明快。深入太行山区农家生活的太行风情系列出现:《太行山妞》、《一树春花》、《柿子院》、《柿子歌》、《太行人家》、《秋醉太行》、《盛秋的院落》……。2004年,时隔20年后,《漕运图》姐妹篇《皇会图》完成,又是一幅反映天津浓郁民俗文化绚丽壮阔的历史画卷。
65年的创作艺术与文献记载,不仅透露着画家的经历和性格,也印证着一个大时代的飞跃发展。今天,真诚、质朴、执着的邓家驹,不识年老体衰,依旧沉浸于他的绘画世界里,关注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动,笔耕不辍,期待创作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包仲川、刘俊苍)
了解更多,请观看邓家驹访谈:
图为天津画院党组书记张桂元主持展览开幕式。
图为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致辞。
图为天津美院院长邓国源致辞。
图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致辞。
图为原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潘世勋致辞。
图为邓家驹致答谢辞。
图为(左起)寇士恺、邓家驹、赵鸿友、王永德、贾广健共同为画展启幕。
图为邓家驹在展览现场。
图为画展开幕式现场。
图为左起:王振锁、王美芳、赵国经、郭金标、张春燕、邓家驹、曹德兆、郭凤祥、范扬。
图为赵鸿友、张桂元、贾广健在展览现场观摩作品。
图为赵鸿友、张桂元在展览现场观摩作品。
图为赵鸿友、张桂元在展览现场观摩作品。
图为邓家驹与范扬等在展览现场观摩作品。
图为邓家驹与观众在展览现场。
图为邓家驹与夫人徐礼娴和观众在画展现场。
邓家驹与陈英杰、范扬在展览现场。
图为邓家驹与陈聿东、郭雅希、车志强在展览现场。
图为邓家驹与范扬、张汝为、詹卫国、邓捷、潘津生、李悦等在展览现场。
图为邓家驹与范扬在展览现场。
图为邓家驹接受媒体采访。
图为霍春阳、任欢等在展览现场。
图为曹德兆、华克齐在展览现场。
图为左起:张晓彦、王錞 、陈英杰、詹卫国在展览现场。
图为左起:王振锁、毕开文、孙伯涛在展览现场。
图为邓捷、翟智慧等在展览现场。
图为任欢、武欣、武羽竞、主峰等在展览现场。
图为于小冬、姜中立在展览现场。
图为霍春阳、李毅峰、李耀春、许丽在展览现场。
图为邓家驹夫人徐礼娴在为观众讲画。
图为吴燃、孙伯涛在展览现场。
图为潘世勋、李毅峰、马元在展览现场。
图为李毅峰、刘俊坡在展览现场。
图为何延喆、赵国经、王美芳在展览现场。
图为高博在展览现场观摩作品。
图为孙伯涛、王爱宗在展览现场观摩作品。
图为左起:张汝为、王海平、詹卫国在展览现场。
图为赵国经、王美芳、崔涛在展览现场观摩作品。
图为毕开文在展览现场观摩作品。
图为刘悦在展览现场观摩作品。
图为张小凡、陆家明在展览现场。
图为邓家驹美术作品暨文献展座谈会现场。
邓家驹美术作品暨文献展座谈会由贾广健主持。
图为张桂元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曹德兆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吴燃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王立宪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范扬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白鹏、王卫平在座谈会现场。
图为陈英杰、王錞、郭凤祥在座谈会现场。
图为王峰、何延喆在座谈会现场。
图为王永德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张京生、赵国经、王立宪在座谈会上。
图为司徒双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何延喆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王美芳、任欢在座谈会上。
图为于小冬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王峰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赵国经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马驰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王之海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华绍栋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邓家驹在座谈会上。
图为邓家驹在座谈会上致辞。
图为少先队员为邓爷爷献花。
图为少先队员为邓爷爷献花。
图为邓家驹美术作品暨文献展座谈会现场。
图为“岁月”—邓家驹美术作品暨文献展展览现场。
图为“岁月”—邓家驹美术作品暨文献展展览现场。
了解更多,请观看邓家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