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开幕式嘉宾合影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10月10日,由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文化处、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俄罗斯国际慈善文化艺术“APT”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画院承办的“在温暖的大地上——俄罗斯艺术大师西德罗夫油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艺术家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所创作的82幅经典油画作品,涵盖了艺术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艺术家对艺术的执念追求,对时代的特殊记忆,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瓦连京·米哈伊洛维奇·西德罗夫生于1928年,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师,获 “苏联人民艺术家”、“俄罗斯人民艺术家”等多项荣誉称号,曾担任俄罗斯美协主席23年,他也是在俄罗斯国立特列吉亚科夫画廊博物馆和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唯一的在世画家。可以说,西德罗夫堪称俄罗斯国宝级画家,他创造了俄罗斯当代风景画的传奇。
艺术家西德罗夫在开幕式上致辞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在开幕式致辞
生活之美 故乡之忆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西德罗夫以他独特的眼光,美好的理想,画出了一组组诗意般的绘画。他的作品代表了俄罗斯故乡那一片热土中艺术家的眼光,在当今艺术发展走向抽象走向概念的时候,他的绘画给中国艺术家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从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诗意感人的风格。西德罗夫的作品与正在展出的齐白石作品可谓是交相呼应,代表着来自不同的国度文化的跨时空交流。艺术家只要有真情,有对艺术表达的能力,和自己的思考,其作品就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因为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
西德罗夫正是从生活中发现了美,他的画面充满了个人的、童年的、田野的、自然风景的描绘。西德罗夫的创作,并不是限定在对风景的单纯写生,而是以持久的“注视”与“记忆”达到“书写”的最终状态。西德罗夫的故乡名叫“四十树桩”,他正是出生于这个位于特维尔州伏尔加河沿岸的小村庄,他在这里的祖母家里度过了最初的年代。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多幅描绘这一风景的,《伏尔加河畔》、《寒冬和太阳》、《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彩虹的裙摆》……横跨1967年到2013年四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在西德罗夫的笔下,它们是时间里持存的伏尔加河畔,更是记忆中存在的诗意;它们拥有不同的名称,却共有一段难忘的记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在开幕式上致辞
观众拍摄作品
展览现场
创造性的写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说道:“西德罗夫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艺术家,我与他相识多年,他在俄罗斯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是因为他的艺术是非常俄罗斯的也是非常国际化的。他的风景画辽阔宽广而富有诗意,并且他将风景画与人物画相结合,创作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俄罗斯的艺术家很注重写生,他们的写生是创造性的写生,是对于风景的提炼,这对于中国的艺术家们很有启发意义。”西德罗夫坚持写生这一艺术创作实践,认为创作就是要记录最为震撼心灵的东西,要描绘最贴近心灵、最为珍贵的东西。他笔下的云彩、树木、地平线、房屋、家禽、儿童等如梦如幻,栩栩如生,大面积的色块平铺在画面上,在其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色彩所蕴含的流动的生命力。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夫人史晓玲在开幕式致辞
观众观看作品
展览现场
中外交流的桥梁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夫人史晓玲在开幕式的致辞中对西德罗夫表示了感谢,感谢他对中俄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以及对中俄友好感情的珍视。她表示,今年正值中俄两国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西德罗夫用自己的画作深刻诠释了俄罗斯情怀,用他纯朴的画风与表达了对同胞与祖国的挚爱。本次展览让更多中国人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俄罗斯,用艺术拉近两国人民友好感情,希望此次画展成为中俄艺术交流的一件盛事,成为增进两国人民互相了解的友谊之桥。
西德罗夫的作品根植于俄罗斯大地,描绘了恬静安详的俄罗斯田园风光,风格简洁而严整,画风温暖明亮,如诗如歌,给人美好愉悦之感。他很欣赏中国文化,欣赏齐白石、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家,认为在创作理念上自己与他们都有相通之处,自己的创作也受到了他们作品的影响与启发。本次展览不仅带来了俄罗斯民族的泥土芬芳,也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展览将持续到10月21日。
《在温暖的大地上》 2006年
《倾盆大雨》 2005年
《附近的老棚子》 1975年
《暴风雨过后》 2008年
《彩虹的裙摆》 2013年
展览现场
观众欣赏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