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袁运甫画展”开幕式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11月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袁运甫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83岁高龄的袁运甫先生一生最全面的艺术成就展示。来自中国美协、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等机构的领导嘉宾及袁运甫先生的好友、弟子近千人亲临展览开幕现场表示祝贺。
袁运甫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袁运甫先生穿了他一件标志性的蓝色中式上衣,在开幕式上他说:“各位艺术家,各位朋友,各位来宾,我今天特别激动,有幸在如此辉煌壮丽的艺术殿堂里举办我的画展,这是大家对我的厚爱,我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指点这些作品。一个艺术家要讲真话,要用一生的寻求来接近美,发现人类心灵固有的善良。我努力去做,今天用作品来向大家汇报,也希望大家不至于太失望了。这些作品都是我平常画的,而不是为一个展出特别进行创作的,所以它略显粗糙,请大家指正,提出批评、意见、建议。”老先生对艺术赤诚的情怀和虚怀若谷的精神让所有在场的人心灵震撼。
生平: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家
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履生副馆长主持开幕式,他说:“袁运甫先生1949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家,今天他用60余年的成果向共和国汇报,这是一个特别的展览。”
袁运甫1933年出生于江苏南通,他是当代公认的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家,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也是公共艺术推动者和践行者。1949年,他从江苏南通考入杭州国立艺专;1954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1956年后,他长期执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直至任教于今天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运甫从教六十年来,作为资深的美术教育家,他在长期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教育理念,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学科建设和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艺术家,他打破了绘画、设计、公共艺术、艺术理论研究及美术教育之间的壁垒,将多种美术门类在文化上融汇、在创作上互通,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面貌,在多个领域卓然成家,影响广泛。
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在接受艺术中国采访时说:“袁运甫先生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杰出的学术带头人。他对艺术有很深的功底,深刻的思考和长期的艺术探索。他的艺术追求艺术与生活环境、建筑环境、生活空间的关系,一是体现在造型,二是色彩。他的艺术简而言之,很重要的特点是具有装饰性。”
袁运甫画展展览现场
展览:全面展示袁运甫的艺术成就
本次展览既是对袁运甫六十年艺术实践的系统总结,又是其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不同于以往单个画种的展览,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展示袁运甫艺术创作成就的展览,可谓是洋洋大观,系统表现了新中国培养的艺术大家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艺术成就的方方面面。
展品汇集了他艺术历程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180余件,展览分为三个部分:
袁运甫画展现场
水粉画、水彩画、油画
1950年代,袁运甫开始早期的西画探索,他积极参悟西方浪漫主义、印象派、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机巧,其受益于光线色彩理论和结构表现等观念,旋即在创作中试图将中国传统重彩画、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观性色彩意识与西方印象派等客观化再现性的色彩概念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独特面貌在本次展览中的110余件水粉画、水彩画、油画展品均有所体现。
珠峰南翼 纸本彩墨 94×189cm 1994年作
彩墨画、水墨画
袁运甫自幼接受过中国画训练,1960年代初期,视野的开阔和阅历的丰富使他产生在国画领域创新式研究的念头。他从研究绘画材料入手,进而在研究敦煌壁画、法海寺壁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基础上,把前期精研西方艺术得来的色彩认识融入到中国画创作,通过色彩冷暖及黑白灰、前中后等多个维度来丰富画面的深度层次,通过强化画面构成和造型结构来增强画面整体和谐感,通过笔墨的表现和处理来体现中国文化传承和积累的深刻内涵,创作出更有时代性和东方人文精神的现代中国画。本次展出的50余作品展现了袁运甫在中国画创作方面的探索成就。
袁运甫画展现场
以壁画为主的公共艺术
在我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袁运甫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身体力地行创作了大量优秀公共艺术作品。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他参与或主持了多家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壁画和公共艺术设计,以及地铁站、公园、大学等众多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创作。这方面的代表作正如前文所述,本次展览展出了部分人们鲜为人知的壁画和公共艺术创作的手稿,能够让公众部分地了解这些著名作品创作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袁运甫先生与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张仃先生共同主持推动了当时非常著名的如机场壁画等大型公共艺术项目,陈履生馆长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组织我们去看机场壁画,就像2008年参观鸟巢是一样的感受,当时那些著名的壁画本身的艺术价值、与环境的和谐等等都堪称典范,而反观今天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历史性的倒退。
金碧大荷塘 纸本彩墨 103×300cm 2011年作
追求:融古今中西,拓“第三条道路”
对于艺术创作,袁运甫认为,置身于当代文化语境的艺术家,在自我心灵表现的同时,不应隔断了与时代、社会对话的基本联系点,在植根本源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不应“食古不化”,在接受外来艺术时不应“全盘西化”,而是应站在时代的、国际化的水平线上,以现代性的开放视野重估传统艺术、审视外来艺术,领会其精神,掌握其精华,创造出适应新的伟大时代所需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创作出具有现代趣味而又不失东方情调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此即是袁运甫的“第三条道路”。这不仅和他提倡的“大美术”的观念相呼应,更是他的自我期许,一直贯穿于他艺术实践和艺术修行的过程中。
清华美院教授刘巨德说:“作为他的学生,我认为这是他生命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次展览,让我们看到了他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他是我们心中一面艺术的旗帜。他扛起了装饰美术的旗帜,成为了中国美术界的“大美术”、公共美术的倡导者,他的贡献非常重要。美术界称其为“第三条路”。实际上就是对装饰艺术文化精神的一种认识。从这些老先生到承先启后的袁先生把这面旗帜举得很高,也出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统称为“大美术”,这实际上就是他们更关心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存境界。为中国人生活的改善乃至国力的强大进行设计,并投身于艺术教育。”
清华美院教授包林说:“袁运甫的艺术人生很丰富,正如吴冠中先生评价的:‘袁运甫有着一个硕大的胃’,来者不拒的眼光和胃口让他可以吃得下很多东西,慢慢消化。正值袁运甫先生82周岁纪念展基本上充分展现了他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都能够融合在袁先生作品中。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表现题材上面,他都可以驾驭的从容自如。正如老院长张仃说的“毕加索加城隍庙”,是中央工艺美院的发展之路,就是把西方现代和中国的民间传统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或许也是现在所倡导的“第三条路”的一种发展可能。”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向袁运甫先生颁发收藏证书
为人:关爱青年才俊,是“爱人之人”
清华美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尚刚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忆了一些生活琐事,他说:袁运甫先生是一个“爱人之人”。我的父亲也在中央工艺美院工作,比袁先生年长十六、七岁的样子,曾经有段时间我们家装修,袁运甫先生担心我们家没饭吃,就天天来给我们家送饭,这件事情让我的父母亲非常感动。后来有一年,袁运甫先生过寿,从全国来了那么多的学生,都对他充满了感谢之意,这让我觉得袁先生真是一个爱人之人,如果没有他对学生们的无私帮助,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来为他祝寿。他还说:袁运甫在退休之后一直关心清华美院的发展,每次见面都要谈到学校应该怎么发展,这种精神让我十分钦佩。
2012年,袁运甫将自己积攒的100万元稿费捐赠清华大学设立了“清华大学袁运甫艺术奖学励学基金”,更是显示了他对学校的关心和对学子后辈深深的关怀。
在本次展览中,袁运甫先生将自己的部分艺术作品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不仅是国家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珍藏,更是对一个时代的艺术华彩的收藏。
袁运甫画展将持续至12月3日结束。
现场图片:
观众观看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现场
现场访谈:
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先生之弟袁运生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包林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袁运甫先生学生、艺术家倪军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袁运甫先生之子、艺术家、中间美术馆馆长袁佐接受艺术中国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