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1月9日下午4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迎来了2016年开年最重要的展览之一——“棱镜:袁元艺术展”。此次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围绕“棱镜”的主题,对艺术家袁元的新作进行立体式的汇编和集中呈现,以期促进学界和广大公众对他艺术思考动向和最新成果的认识与理解。
专家在学术讨论会上踊跃发言
在展览开幕之前的学术研讨会上,参会的专家既有艺术批评家邵大箴、殷双喜、王春辰,也有中青年艺术家刘商英、石煜、王光乐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范迪安在研讨会中途也来到现场与大家一起参与研讨。
王春辰在研讨会上发言非常精彩
研讨会上的气氛非常轻松,专家们畅所欲言,大家就架上绘画的现代转型与发展、作品与展览空间的关系、观看的方式、教学与创作的关系、学院中青年艺术家的突破及所面临的困境都做了详细的讨论,其中很多专家充分肯定了作为学院油画家袁元在本次展览上作品在创作观念、语言表达、展示方式所作出的突破与创新,对此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大家都非常欣喜的看到以袁元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学院艺术家对艺术的积极思考和创新的勇气,同时大家也对展览提出了某些具体的建议。
范迪安院长阐述“棱镜”主题意义
范迪安认为,展览的主题“棱镜”十分恰切地描述了袁元的艺术特征:“袁元所制作的图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再现’范畴,是对于图像表征与内在心理、自我意识与文化体验的多重投射。如果说,通常意义上的具象绘画,就像平面镜对外部世界进行客观反射,袁元的展览就如同一架‘棱镜’,在表现客观真实的同时,一方面在语言和形态上超越油画的表达,一方面在观念层面发掘图像方式对精神世界的反映,使得作品成为包含了绘画、材料、装置和互动过程的综合性创造,折射出层次丰富的信息与能量”。
事实上,这种综合性的探索路向是在袁元的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副主任的袁元,16岁考入央美附中,20岁进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学习,硕士研究生时期师从清华美术学院杜大恺先生,毕业后回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跟随靳尚谊先生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作为典型的在学院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袁元努力继承学院派的写实传统和中西方具象油画的深厚经验,在人物、风景等题材的作品中,都呈现出优秀的造型能力和扎实的写实功底。但他同时又希望打破这种符合“学院”艺术标准的“模范状态”,实现“从现实主义传统向一种极为个人的视角”的转变,因此,他吸收表现性的笔触和肌理,研究绘画空间处理的平面化方式,拓展了具象油画的造型方法;他还在作品形态方面锐意创新,将透明亚克力和不锈钢镜当作“画布”,运用厚涂、色彩拼贴和转印等手法进行创作,改变了油画艺术既有的作品形态。在语言与形态的探索之外,他更着意在艺术创造的观念层面进行打通,努力探寻表象下隐含着的时代特征,将自己对于客体的认识,以及自我潜在的心理叙事表达出来,从而在语言、形态和观念层面突破具象油画的规则和观念。
众嘉宾合影
此次展览中展出的系列作品开始于2013年,十分充分地体现了他艺术实践中所具有的“棱镜”特质:在展厅中,数十块2米高的镜面不锈钢板上转印着姿态各异的男、女人体,以不同的角度装置在展厅空间,在大尺幅的架上绘画上,带有神秘色彩和抽象意味的宇宙空间图像,与不锈钢镜面绘画组成迷宫般的阵列。在镜面与布面的相互映照与反射中,展厅成为一个不确定的迷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被抽象成一种精神化的存在,而观者融入“棱镜”,在身影的迷失与扩散中,获得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似曾相识又极端异样的视觉和精神体验。
在艺术家自己眼中,“棱镜”展呈现的系列作品如同宇宙初开时的创世纪图景,又仿佛人类可能面对的宇宙变异,既是在“回归尘埃的悲剧之中又孕育新生的希望”,也是关于人类面对新千年的永恒追问——有关“警醒与希望”的议题。范迪安先生认为,“失重的人体象征着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当代人内心的迷惘、不安和失衡,映射着大数据‘云时代’的某种生活和心理状态,显现出一种超验的真实。这组以写实手法构筑的超现实的景观剧场,人与物质、人与世界、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虚实交错、相映相生,透现出艺术家在信息时代的独特体验。”
如迷宫般多镜面展览现场
观众被新颖的展示方式所吸引
在当前文化生态的整体态势中,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当代艺术家们都面临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文化情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此次“棱镜”展览以新颖的展览结构和展陈方式,呈现了袁元这位青年艺术家的文化感受和突破自我的艺术表达,也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发对有关当代艺术家在现实文化情境中所进行的艺术探索和讨论,进而推动艺术界与公众在视觉文化创新上的认知。
我对今日美术馆个展的基本设想是将我的绘画实践由现实主义传统转向一种极为个人的视角。我希望展览的现场弥漫上神秘的气氛,牵引观众跳脱他们的日常琐事与烦恼,在参观的体验中得到片刻的放松并洞察人类生存的状况以及人类得以超越特质与精神层面的可能。具体到画面上我想表现的是“精灵的游荡”或者“飘荡的灵魂”这样的意象。我试图通过利用油画转印之后的斑驳的、有所缺失的“网络”化的人体形象体现原始、本质的“人”的灵魂或精灵。灵魂应当是可见而又可以被“透视”的,而转印之后的人体形象恰恰契合这一点。通过人体失重的形态、动态来体现处于高速发展社会环境中现代人空虚、紧张、不安、失衡的心理状态和弥散在现代人群中的世纪末的情绪。
大厅顶棚上的人体形象令人想起教堂天顶壁画
内厅现场
大致的展览构想是以转印在镜面不锈钢(2.4m×1.2m)上的男、女人体组成某种阵型,以绘画装置的形态陈列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的大厅中央,每块镜面以某种不确定的角度朝向十几米高的展厅顶棚或四周墙面上的绘画。观众将从镜面中看到转印的人体形象、观众自己以及墙壁上的绘画,从而引发某种思考。墙面的绘画将由3m×3m大小的十二幅布面油画/丙稀组成,这些画面由带有梦幻色彩和抽象意味的宇宙空间的图像组成。画面中有些有转印的人体,有些则没有,它们更像一个个不确定而又未知的空间,充满梦幻、宛如云、大气、深渊、星云等等的意象,赤裸而又模糊的男、女人体如游荡的灵魂般飘浮于这些梦境般的虚无空间,被未知的强大力量控制,或被抛离,或坠落,渺小、孤独、无助的他(她)们无目的的飘荡,仿佛如宇宙初开时的创世纪景象,又仿佛人类自我毁灭之后的末日幻象。在回归尘埃的悲剧之中又孕育新生的希望,这是“灭•生”的主题,而以“灭•生”为题的系列创作是我很多年来一直感兴趣的一个主题。我想这是一个有关警醒与希望的主题。
内厅现场作品
艺术家袁元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1月20日。